愛伊米

夏朝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為何有人認為沒有這個朝代

中國的殷商社會以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所謂的“夏”朝。那麼夏朝以前是什麼時代?有一種傳統的說法是堯、舜、禹三王,堯、舜、禹之前是黃帝,黃帝之前還有伏羲氏、神農氏等。

堯舜禹三代之後是啟建立了夏朝。

但是,由於還沒有發現用文字對夏朝記載的可靠資訊,還由於我們對中國國家歷史發展的瞭解也不是很確切,所以,暫時還不是太清楚夏朝的國家大小和統治時間的。

夏朝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為何有人認為沒有這個朝代

商朝初的銅鼎青銅器,這種製造工藝應該來自夏朝

那麼,堯、舜、禹、黃帝這些時代的具體情況也就是更不清楚了,這應該是非常合理的一個歷史邏輯。

不過,商朝之前的“夏朝”一定是一個帝王國家形態的社會了,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而且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也是說得過去的。但是這個朝代存在了多少年,統治著多少人民和部落,好像還不是很清楚。

最有說服力的,就是大禹鑄九鼎的這個故事。

傳說,夏朝以前的大禹治水即將大功告成之際,將天下劃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並且令九州州牧貢銅鑄成九鼎,並將各地山川奇異之物刻於鼎身。以九鼎象徵九州,表明自己乃九州之主。

夏朝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為何有人認為沒有這個朝代

這九個鼎具有偉大的歷史價值,是國家權威統一的象徵。

據說,夏朝滅亡以後,商朝繼續供奉九鼎。

周武王滅商後,曾公開展示九鼎。周成王即位後,周公旦營造洛邑,將九鼎置於該城,並請成王親自主持祭禮,將九鼎安放在明堂之中。史記周本紀載:成在豐,使召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卜申視,卒營築,居九鼎焉。

大禹鑄九鼎的這個傳說,也是我們開啟夏朝以前社會的一把鑰匙。

第一,九鼎能不能在大禹時代鑄造出來?

夏朝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為何有人認為沒有這個朝代

二里頭發現的青銅器“爵”,被認為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夏朝青銅器,被譽為“華夏第一爵”。

我們根據二里頭發現的龍文範認為,這是非常有可能的。那麼,大禹鑄九鼎的傳說,就應該不是編造出來的,而是符合歷史真實的。

第二,大禹鑄鼎時的九州,用什麼表示九州?應該說是文字,起碼也是相當於大汶口文化時期的族徽,那樣的文字。

夏朝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為何有人認為沒有這個朝代

二里頭博物館展示的夏朝“龍文範”。據《史記-趙世家》記載,秦武王在洛陽舉鼎為龍文。

第三,大禹治水的國家動員權威從哪裡來?如果沒有國家的權威,他怎麼可能組織動員幾十萬甚至百萬不同地區的民眾去治水?

根據學者對商朝人口的估算,居住在中原地區的商朝人口,大約在300萬左右。

我們,估計大禹時代的人口可能大約在一百萬左右,要動員幾十萬人舉行浩大的水利工程,沒有人海戰術,這是無法想象的。

其中九州之中的徐州,處於南北交通要道,揚州已經是長江流域的範圍了。夏朝之前的統治範圍之大,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只有具備高度權威的國家動員力,才會有可能在但範圍的地域舉行大規模的長期治水工程。

第四,根據良渚文化的考古發掘來看,比我們推算中的夏朝還要早3000多年的良渚人的社會組織形態,已經有國家的特點,例如,例如,良渚人有軍隊,這是社會組織有國家的標誌。

另外,良渚人中還有北方人。在良渚文化的考古發現中,他們發現有一部分人吃的是小米,這種糧食,只有北方有,所以,良渚文化是包括了南方和北方文化融合的。

夏朝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為何有人認為沒有這個朝代

比夏朝還要早3000年的良渚文化的疑似文字遺存

這就是說,7000年前的良渚文化,不但是國家形態的文化,還是中國南北融合的文化。

那麼,我們再從良渚文化倒退到夏朝來看,中國已經有像良渚文化這樣的時代已經3000年了,作為中國發達的中原地區的“夏朝”,為什麼不會是一種國家形態的社會呢?

而且,我們根據商朝已經在使用文字的情況來推測,關於夏朝,即使是傳說,那也是很可靠的傳說。

夏朝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為何有人認為沒有這個朝代

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傳說”都認為是不可靠的歷史,這不符合歷史發展的邏輯。

因為,文字發明和使用之前,人類的歷史主要是口頭語言來體現的,你不能說口頭語言沒有一句是真的吧?所以,對於有文字記錄的商朝,特別是周朝來說,當時還存在大量的口頭語言記錄下來的歷史,這些歷史,關於遠古的例如黃帝,伏羲應該說傳說的成分很大,但是對於夏朝的“傳說”真實的成分應該是相當大的。

因為,距離現實越近,那些口頭語言記錄下來的“傳說”成分中,被遺失和被誇張的成分也就越小。所以,對《史記-夏本紀》我們還是不要全盤否定。

夏朝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為何有人認為沒有這個朝代

而現在我們大量的考古,例如仰韶文化,廟底溝文化,馬家窯文化,大地灣文化,都無法與夏朝有具體的接軌。

不過,夏朝之前,肯定是沒有統一的國家和王制的社會形態。頂多是一種邦聯的社會結構。因為在長期的族群相處與衝突發展中,族群與族群的合作遠遠大於分裂和鬥爭,這也是在堯、舜、禹三代統治集團族長領袖的號召下,能夠取得大禹治水成功的客觀基礎。

儘管大禹治水的故事傳說的成分很大,但是你不能說沒有歷史上的大禹治水這樣的事實。

關於族群,其實很多也是有血緣關係的,加上婚姻的互通,族群之間尋找合作和統一的基礎也是非常成熟的。例如,黃帝和炎帝的大戰,最後還是和談了。這樣的族群社會衝突模式,應該不是唯一的。

此外,我們大家都知道,“國”在漢代都存在。而在商朝之前,更是千國林立的一番情形。

夏朝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為何有人認為沒有這個朝代

所謂的“國”就是以城池為標誌的一個共同族群罷了。所以,戰國時期的著作《大學》裡面的“治國平天下”的“治國”,實際就是在一個池城以內行政管理,而“平天下”的“天下”才是真正的“國”而且,很可能也是戰國時期的“國”,而不是秦始皇以後的國。

這麼說來,夏朝的“國”可能頂多就是幾個大部落的統一,而且,還沒有實現所謂的全部落的統一,也就是說,夏朝距離當時所知之部落,並沒有全部統一。但是商朝比夏朝的擁有國要多,周朝就更多了。所以,中國歷史上所謂的“國號”都是以部落首領的發祥地為名稱的,可能不少都是後人那樣稱呼他們。

例如夏朝,應該不是夏朝君主的國號,而是後人根據夏朝國君在夏這個地方才這樣稱呼他們,商朝,周朝都是如此。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國號,大概只有元明清三個朝代,不是按照帝王首領發祥地來取國號的,其他毫無例外的都是以帝王發祥地為國號的,就以這樣的文化承傳來說,夏朝也是存在的,只是這個時代不是多麼強大,有可能商朝的商這個部落,當時都不會是夏朝統一下的一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