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如何不被淘汰出局?曹操用畢生經驗告訴你,3件事情一定要反著做

三國時期,要想在亂世立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曹操就做到了,遊走於各種勢力之間,最終成就豐功偉業,曹操的能夠成大事,和他的胸懷是分不開的。除此之外,看過三國的人似乎都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覺得曹操這個人捉摸不透,看不清他的真面目。在很多事情上面都有應證,似乎在眾多的三國人物中,曹操是一個愛唱反調的人,有時候正是因為他唱反調成就了不少大事。其實曹操除了在軍事方面有很高建樹,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學家,他的詩作傳承千年,從給他的詩作中也可看出他是一個心胸十分曠達之人。而他到底喜歡在哪幾個方面反著來呢?

如何不被淘汰出局?曹操用畢生經驗告訴你,3件事情一定要反著做

首先他讓反對自己的手下做決策。為曹操效力的文人很多都忌憚曹操,有的人甚至為了迎合曹操,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曹操知道這是不好的。在戰爭中,謀士往往起著關鍵的作用,打仗之前也需要徵求眾多謀士的意見。曹操這個人喜歡在談論中直言反對自己的人,經過一番爭論之後,還重用這些人,張遼就是其中的一位。

如何不被淘汰出局?曹操用畢生經驗告訴你,3件事情一定要反著做

當年對於是否攻打烏丸兩人爭論不休,到底打還是不打?曹操徵詢了眾多人的意見,張遼覺得目前去打烏丸的話,時機是不成熟的,要是在攻打的時候,劉備等人率領大軍來偷襲後方,這可就沒辦法了,因為許都十分重要,不能因為一次戰役就把許都給弄丟了,這樣的話,代價就太大了。說實話張遼所說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不過面對他的這番說辭,曹操堅持自己的意見,他覺得在這個時候攻打烏丸是一個機會,覺得劉備等人不會來偷襲。

如何不被淘汰出局?曹操用畢生經驗告訴你,3件事情一定要反著做

於是曹操帶著張遼等人一起去了烏丸,在兩軍對決之前,曹操繼續問張遼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如今大軍就在眼前,張遼實話實說,只有拼死一戰了,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曹操突然讓張遼指揮戰爭,張遼心裡面一驚,畢竟之前是反對的,現在曹操怎麼還讓自己指揮大軍?這根本不符合常理啊。不過這是曹操對自己的信任,所以戰場上的張遼十分的勇猛,在他的指揮之下,這次戰爭取得了大勝,其中對方的首領還被張遼斬殺了。要是按照常理,這次戰爭取得了勝利,不怪罪張遼就算不錯了,還讓他指揮大軍?按照正常的思路確實不太合乎情理,不過這就是曹操,不按套路出牌。可是仔細一想就明白了,他只是想讓周邊的人在建言獻策的時候不要顧忌太多。

如何不被淘汰出局?曹操用畢生經驗告訴你,3件事情一定要反著做

其次,曹操做事很絕,但是很多愁善感。看了三國演義就知道,曹操在很多場合中都忍不住痛哭流涕,很多人說這是虛偽,也有不少人說這是真性情。也有可能是為了塑造曹操性格多變故意這麼寫的。當年曹操率軍攻打烏巢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打了一次大勝仗之後,面對敵軍首領淳于瓊,曹操先是把這位首領的鼻子給割掉了,然後把很多士兵的鼻子也給割掉了。

如何不被淘汰出局?曹操用畢生經驗告訴你,3件事情一定要反著做

這些沒有鼻子計程車兵被放了回去,可見曹操是一個深謀遠慮的人,他很會利用別人,把士兵放回去也是為了利用這些士兵制造輿論,當袁紹的大軍這麼多沒有鼻子計程車兵時,肯定內心會動搖,從內心深處會懼怕曹軍。這也是曹操想要看到的,他就想看到袁軍軍心潰散的樣子,這樣攻打袁軍就很容易了。可是最後袁紹死了,在祭奠袁紹的時候,曹操又是痛哭流涕,眾人看著不像是裝出來的,很可能是真情流露,也許歷史上的曹操就是這麼一位既把事情做絕,又多愁善感的人。

如何不被淘汰出局?曹操用畢生經驗告訴你,3件事情一定要反著做

最後,曹操做真事很低調,做表面工作的時候很高調,這和他的性格有關,曹操不想讓人知道他內心在想什麼,對於猜測自己想法的人,他是堅決不留的。在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人,他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楊修,此人十分聰明,他一直猜測曹操的想法,可謂是把曹操的心思琢磨的很透徹。楊修一開始認為曹操很欣賞自己,是一個愛才的人,不會對自己怎麼樣,可是後來對曹操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之後,覺得應該遠離曹操,楊修也知道自己惹下了禍端,後來曹操高調的宣佈要處死楊修,還指出了楊修的多條罪狀。在曹操眼裡,這樣的人是必須死的,留在身邊也是禍患,所以早就謀劃著在合適的時機處死楊修了。總之曹操作為一代梟雄,是有過人之處的,多讀史書也許就能對這個人有更深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