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立皇帝”劉瑾威風4年,壞事做盡?朱厚照:他至少有一個優點

正德初那幾年,對於大多數的文武百官來講是黑暗與漫長的,因為大明繼太監王振、汪直之後,又出了一位更狠絕的權宦——劉瑾。

劉瑾曾因一封匿名舉報自己的信,下令百官跪在奉天門外直至有人承認為止,被追究的官員有300人之多。

都察院遞交的錄囚名單裡,只是多寫了幾次“劉瑾傳奉”,遭到劉瑾怒罵,嚇得都御史急忙帶著十三道御史集體給劉瑾叩頭請罪。

幾乎無人敢挑戰劉瑾的權威。後人曾評價當時的情況:“國朝文武大臣見王振而跪者十之五,見汪直而跪者十之三,見劉瑾而跪者十之八”。

“立皇帝”劉瑾威風4年,壞事做盡?朱厚照:他至少有一個優點

然而就這樣一位手握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大搞特務政治,貪汙納賄,排除異己,臭名昭著的劉瑾,又有誰想到他居然還是個改革家?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不少改革家,如商鞅、王安石之輩,他們胸懷天下,有經世濟民的抱負,他們想憑藉一己之力匡正時弊,富國強兵。

劉瑾當然不能與這些人比肩,他肯定沒那麼高的境界,他搞改革只為了一件事——錢。

朱厚照即位的時候,國庫裡就沒剩多少錢了。

一方面原因是明中期的財政危機已經開始顯現了,皇室開銷、官員俸祿、軍費支出等等各項花錢的地方都在增多,但收入基本沒什麼變化,另一方面原因,他爹朱佑樘太能花錢了。

明孝宗朱佑樘別看自身崇尚節儉,但在修道齋醮方面卻奢侈得很,皇帝自己金庫的錢不夠花,就命戶部從太倉國庫裡挪些過來。

“立皇帝”劉瑾威風4年,壞事做盡?朱厚照:他至少有一個優點

據不完全統計,朱佑樘迷上修道的那幾年,累計挪用的錢有四百萬兩之多。而朱佑樘又是一個理財白痴,這些錢進入皇帝私庫後,連賬都不記,怎麼花的都不知道。

弘治十四年,內閣大學士劉健的奏疏中就提出,太倉國庫的存銀已不足以支付邊餉了。

等到朱佑樘駕崩,朱厚照即位時,皇帝葬禮,即位大典,新君大婚都要花銀子。預算需要180萬兩,皇帝私庫裡沒錢,只能管戶部要,戶部一咧嘴,太倉庫裡也就只剩105萬兩。

沒辦法錢不夠,大臣弄不來錢,只能建議朱厚照,勤儉是聖君的美德啊!

現在輪到劉瑾當政,當然要替朱厚照解決問題。搞錢無非就是兩個辦法,一個開源,一個節流。

節流方面,劉瑾的改革措施主要是裁撤冗員。

明初設定的官吏數量較少,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提高辦事效率,不斷增加一些官吏,有些是不可或缺的增補,有些慢慢變成可有可無的冗員,還有一些靠恩蔭得到的官職,沒什麼具體差事,但領著朝廷的工資。

弘治朝的時候,就有人提出應該裁撤冗員,減少靡費,但這個事實施起來既得罪人,又很繁瑣,故沒得到具體的落實。

但到了劉瑾這兒就變得非常簡單,他不管具體某個官職是什麼崗位職責,如何評估是否有存在價值,劉公公的辦法就是一刀切。

“立皇帝”劉瑾威風4年,壞事做盡?朱厚照:他至少有一個優點

以天順朝為節點,凡是天順朝之後,新添的官職一律裁撤,劉瑾管這個叫遵循祖制,既然老祖宗那時候都能忙得過來,現在如何不行。

不止文官,武將也要整頓。大明的武職制度是父死子繼的承襲制,經歷了靖難之役和奪門之變兩次政變後,有功的武職變得尤其多,而且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許多因各種原因家中無子承襲的武將,因不捨得這一份俸祿,便找旁支後代承襲。劉瑾則規定一律不許旁支子孫承襲。

對有爵位的武將勳臣,劉瑾也不放過。這些勳臣的後代子孫大多是紈絝子弟,卻承襲的是高階軍職,領的工資也最多,卻不能承擔起相應的職責。劉瑾便要求世襲時要進行考試,考試不過的,爵位可以繼續承襲,但俸祿減半。

總之,在裁撤冗員這塊,劉瑾的原則就是不養閒人。

為了將不養閒人的政策落實到底,劉瑾又改革官員考核制度,將原來的三年考核京官,六年考核地方官的制度改成隨時不定期抽考。

開源方面,劉瑾針對的是那些與國家爭利的蛀蟲們,把他們損壞和侵吞國家的財富都吐出來,為此劉瑾對國家的財政收支來了個大盤查。

一是清查地方府庫尤其是邊鎮的糧草、馬匹。這一查確實查出了問題,延綏等處倉庫,糧食草料爛掉的有三萬六千餘石,布匹等爛掉的有三萬三千三百二十餘匹。建昌、松潘等糧倉,被私吞或者爛掉的有萬餘石。其他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糧草爛掉或虧空。

對這些損壞虧空的物資,劉瑾要求不僅對涉事官員追責,還要賠償,即便傾家蕩產也要賠,就連中央主管部門——戶部的相關責任人也沒能倖免。

二是清理鹽法。明代食鹽的收入都是用於軍餉的,實行開中法後,許多權貴看到有利可圖,便想方設法奏討鹽引,倒賣給商人,自己獲利,或是官商勾結,公然走私,在官鹽中夾帶私鹽,牟取暴利。成化年間,鹽政已經敗壞,本是國家壟斷的食鹽市場,獲利反而不如權貴商賈的多。

“立皇帝”劉瑾威風4年,壞事做盡?朱厚照:他至少有一個優點

劉瑾一方面重新調整鹽政,限制權貴奏討鹽引,控制鹽引數目,禁止夾帶、囤積等行為,另一方面派巡鹽御史核查鹽務,一旦查實,老辦法一律賠償。

三是清丈軍屯。大明總共進行過三次清丈田畝,第一次是朱元璋,最後一次是張居正,中間這次就是劉瑾做的。

軍屯是解決軍隊糧食的主要途徑。自正統以後,軍隊的屯田大多被內管、軍官所佔,屯田面積減少,軍糧也急劇減少。故劉瑾此次清查的重點就是各邊境內官、武官的莊田。

查出大同軍屯土地不交軍糧的59多萬畝;宣府20多萬畝,寧夏44多萬畝,甘州30多萬畝,遼東30多萬畝等,還有查出涇王府侵佔莊田10多萬畝,徽王府60多萬畝等。

清丈行動從正德二年一直持續到劉瑾倒臺前夕,清查出的土地按規定重新分配,照例起科。據統計軍屯土地被侵佔的比例已經超過了70%,可以說這次清丈土地是畢竟徹底的。

歷史上把劉瑾專權時的各種行為都認為是劉瑾的個人行為,與朱厚照無關,誠然劉瑾專權時的確搞了一些其他無厘頭的政策,比如令寡婦再嫁人,禁止喪而不葬等,但從劉瑾以上主抓的改革措施來看,涉及軍政、錢糧居多,正好貼合朱厚照關心軍事,不愛內政的特點。

所以劉瑾的改革,真正的幕後老闆其實是朱厚照。

“立皇帝”劉瑾威風4年,壞事做盡?朱厚照:他至少有一個優點

畢竟朱厚照可是大明除了朱棣之外,第二個可以在馬上與蒙古人對砍的皇帝,他在軍事上的天賦讓他重視軍事,熱愛軍事,是想在軍事上有所作為的。

劉瑾衝在前面如此賣力,到底為大明弄來多少錢呢?

時任戶部尚書的王瓊在他的《雙溪雜記》裡,記載:劉瑾用事,太倉庫銀積至三百餘萬,至是為交所費幾盡。

張居正改革時的太倉庫銀存量是四百餘萬兩,對比之下劉瑾專權四年時間的成果是很亮眼的。

不過,他的成果多數是靠他激進換來的,不論是文官、武將、還是宗室、富商,大明的權貴幾乎都被他得罪了,劉瑾作為一個改革家的下場也就早已註定。

正德五年,安化王以“清君側”也就是清除劉瑾的名義發動叛亂,朱厚照派御史楊一清與太監張永一起去平叛,叛亂平定後,張永藉此機會羅列了劉瑾十七條大罪,呈給了朱厚照。

朱厚照雖然不可能知道劉瑾的具體行為,但是諸如專權啊、迫害百官啊、偽造聖旨這些他作為幕後老闆肯定是瞭解的,所以只是提出將劉瑾發往南京閒住,並不想卸磨殺驢。

但抄劉瑾家的時候,卻發現了很多武器、盔甲、偽造的玉璽,甚至在劉瑾常用的扇子裡還發現了匕首,這通通都是謀反的鐵證。不管劉瑾有沒有謀反的動機,有這些證據就足夠了。

朱厚照看後,果然勃然大怒,下詔將劉瑾凌遲處死。

劉瑾抄家時,除了那些謀反證物,還抄出了鉅額財產。他在給朱厚照搞錢的同時,不忘給自己貪了許多,劉瑾貪汙的黃金多達250萬兩,白銀5000萬餘兩,其他珍寶細軟無法統計。

這些錢相當於大明十年的財政收入,而劉瑾也憑藉這些財產榮登《華爾街日報》富豪榜,千年十大富豪之一,僅次於和珅。

“立皇帝”劉瑾威風4年,壞事做盡?朱厚照:他至少有一個優點

劉瑾死後,他所有的改革措施全部停止與廢除。他的錢也都沒收國庫。

不過,不管劉瑾生前幹了什麼了不得的壞事,死後又要承擔多少罵名,對於朱厚照來講,劉瑾始終都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劉瑾生前死後給朱厚照留下了鉅額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