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何趙匡胤能杯酒釋兵權放過功臣,而朱元璋卻做不到,有三個原因

開國皇帝與開國功臣之間的關係,在封建社會一直就非常敏感,自從越王勾踐殺文種,范蠡寫出那句著名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後,但凡有開國皇帝殺害功臣的,無一例外都被認為是過河拆橋的典型,比如漢朝開國功臣韓信在臨死前就說過同樣的話。

皇帝對待功臣的手段,在歷史上有兩個典型方法:

一個就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另一個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洪武四大案

趙匡胤為了解除武將的兵權,安排了一場宴會,酒足飯飽之後,趙匡胤當著武將的面直接明說,讓武將們把兵權交出來,換取功臣及其子孫後代的富貴,同時趙匡胤與功臣分別結為親家,就這樣,宋太祖和平地解決了猜忌功臣的問題。

為何趙匡胤能杯酒釋兵權放過功臣,而朱元璋卻做不到,有三個原因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這一辦法可以稱為:

用榮華富貴換兵權

。整個過程沒有出現殺戮行為,成為後世稱讚的典範。

相對來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顯得殘酷多了,當然了,朱元璋不是無緣無故地殺功臣,而是利用明初發生的四大案件來擴大打擊面,尤其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胡惟庸和藍玉都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兩人雖然有不少不法行為,但最多也就是貪贓枉法,但都被朱元璋定性為圖謀不軌的謀反案,性質就完全不一樣。

胡惟庸案和藍玉案牽涉到很多功臣世家,很多人是被冤枉的,朱元璋不會不知道,但是,他仍然殺害了明朝所有功臣中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很多重要的功臣被殺,其中公爵有四位:李善長、馮勝、傅友德、藍玉,侯爵有20位,伯爵有2位,就連年齡高達77歲的李善長都不放過。

為何趙匡胤能杯酒釋兵權放過功臣,而朱元璋卻做不到,有三個原因

朱元璋以明初四大案打擊功臣

朱明璋對待功臣的辦法可以稱為:

用殘酷的殺戮來解除皇帝的猜忌

。整個過程非常血腥,而且動不動就是滅族之罪,一人犯法,全族被誅,光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被誅殺的人數就超過了四萬人。

明明有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在前,朱元璋為何不能學趙匡胤一樣,讓功臣放棄兵權,非得用殘酷的殺戮行為來對待功臣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歷史背景不同

趙匡胤所在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時候之一,也就是歷史上的五代十國,這一時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兵強馬壯的將領就能依靠兵權來奪取政權,從朱溫強大依靠兵權奪取唐朝政權建立後梁政權開始,經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到趙匡胤陳橋兵變為止,都是強大的將領依靠兵權建立政權。

為何趙匡胤能杯酒釋兵權放過功臣,而朱元璋卻做不到,有三個原因

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

包括趙匡胤本人就是如此,依靠後周兵權奪取了後周孤兒寡母的江山,所以趙匡胤非常擔心同樣的事情會在他的政權發生,如果他採取殘酷的殺戮行為,殺死手下功臣,同樣會江山不穩,因為殺戮只會帶來更多的仇恨。

比如說後周建立者郭威原本是後漢手握兵權的大將,後漢隱帝劉承祐猜忌郭威,就想殺他,結果沒殺成,逼得郭威造反,然後劉承祐殺死了郭威留在京城的兒子,這就激起了郭威的叛亂之心,起兵滅亡了後漢,建立了後周政權。

不斷地殺戮只會激起更大的反抗,整個五代十國就是如此,所以趙匡胤採取了一種懷柔的做法,就是杯酒釋兵權,既消除了猜忌,又保留了和平

,所以北宋建立後,沒有像五代十國一樣相互殺戮,顯得相對和平。

為何趙匡胤能杯酒釋兵權放過功臣,而朱元璋卻做不到,有三個原因

朱元璋從底層一步步成為皇帝

朱元璋所在的時代是元朝末年,在元朝末年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潮流中,朱元璋投身反元起義,依靠個人的機智勇敢而崛起,逐漸打敗其他競爭對手,並統一了整個天下,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是取代大一統的元朝。

五代十國時代強將依靠兵權就能建立的政權局面在明初其實是不存在的,因為明朝也模仿了宋朝的軍事制度,將軍隊的用人權與調兵權分離,朱元璋建立政權後,面臨如何治天下的問題,由於奪取政權的大多數是窮苦出身的農民,依靠軍功升到高位,心態瞬間發生變化,從底層一下子成為社會頂層,由此產生很多的腐敗與不法行為。

這種腐敗與不法行為不是依靠罷免功臣兵權就能解決的

,像胡惟庸,他本身就沒有兵權,最多就是利用職權專權,有一些不法行為,再加上很多依靠軍功封爵的功臣都有一種功高自傲的心理,

這不是靠罷免兵權能解決的,朱元璋採取了最殘酷、最直接、最有威懾力的辦法,就是殺戮

為何趙匡胤能杯酒釋兵權放過功臣,而朱元璋卻做不到,有三個原因

朱元璋殘酷打擊貪官汙吏

二、兩人成長經歷不同

趙匡胤出身武將世家,投靠郭威後,依靠軍功不斷取得勝利,不斷加官晉爵,郭威稱帝后,趙匡胤也得到了提升,柴榮繼位後,趙匡胤就被提升為禁軍統領,柴榮去世後,趙匡胤就成為殿前都指揮使,相當於首都衛戍部隊司令,沒多久,趙匡胤就黃袍加身成為皇帝。

趙匡胤的一生,相對來說沒有遇到太大的難度,就連奪取北周政權,也幾乎沒有遇到過像樣的抵抗,正因為他如此輕易地依靠黃袍加身奪取了北周的政權,所以他就擔心功臣的部將為了榮華富貴也會這麼做,用杯酒釋兵權的方法除掉兵權,功臣就沒有威脅了。

趙匡胤採取了一種懷柔的手法與他一生的經歷是分不開的,他的性格顯得仁慈,對待部將也較為寬容

,比如趙匡胤善待北周皇室,沒有大開殺戮,比如宋朝不殺士大夫,也是從趙匡胤開始的,他對待功臣採取柔和的辦法也就能理解了。

為何趙匡胤能杯酒釋兵權放過功臣,而朱元璋卻做不到,有三個原因

趙匡胤出身武將世家

但是,朱元璋不同啊,朱元璋出身窮苦農民,是從整個社會的最底層一步一步爬起來的,朱元璋一家人沒飯吃四處逃荒,朱元璋做過乞丐、和尚,在當時混亂的社會底層一步步依靠能力與膽識爬上來的,受盡了人間的疾苦,懂得生存的不易,知道如何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活下去的方法。

在那個時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為了生存,什麼事不能做,朱元璋在社會底層的摸爬滾打養成了一種殘酷的性格和不擇手段達到目的的思維,當了皇帝仍然如此,尤其是那些和他一起從社會底層依靠打仗成為統治階層的功臣,朱元璋擔心有人會和當初反元一樣奪取他的江山。

為何趙匡胤能杯酒釋兵權放過功臣,而朱元璋卻做不到,有三個原因

朱元璋從社會最底層崛起

這種擔心任何皇帝都有的,只是功臣表現出來的行為以及皇帝的處理方法不一樣,胡惟庸與藍玉肯定有法的行為,這種不法行為讓朱元璋想起了自己在社會底層被欺壓的感覺,他非常痛恨這種行為,為了消滅這種行為,他採取了直接殺戮的辦法。

朱元璋不相信人,他不認為這些功臣免了官就不會重頭再來,因為朱元璋自己就是意志堅強的人,他會把身邊的人也想像成這樣,為了一勞永逸地達到目的,殺戮最簡單,也最有效果。

三、深層次的目的不同

趙匡胤與朱元璋對待功臣的做法雖然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是為了維持皇權,維護統治,但有一點深層次的原因不同 ,就是朱元璋殺功臣,也有為自己兒子朱標及孫子朱允炆接班掌權掃清道路的原因。

為何趙匡胤能杯酒釋兵權放過功臣,而朱元璋卻做不到,有三個原因

趙匡胤善待功臣、士大夫

講一個漢初的例子,劉邦去世後,呂后掌權,秘不發喪,想把所有功臣都殺掉,她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兒子當皇帝能掌權,怕管不住那幫功臣,但她實力不夠,沒能成功,這一點與朱元璋有點相似。

朱元璋在位時,利用胡惟庸案除掉一批功臣,結果太子朱標在1392年先於朱元璋去世,於是朱元璋立了孫子朱允炆為繼承人,第二年,朱元璋又利用藍玉案殺了一批功臣,藍玉是常遇春妻子的弟弟,朱標娶了常遇春的女兒,那藍玉就是朱標的舅舅,又功高自傲,朱允炆當了皇帝能鎮得住藍玉嗎,顯然不能,所以朱元璋殺了藍玉,這相當於阻止外戚專權。

為何趙匡胤能杯酒釋兵權放過功臣,而朱元璋卻做不到,有三個原因

朱元璋為兒孫接班鋪平道路

所以朱元璋的深層次目的就是為了兒子朱標及孫子朱允炆接班掌權鋪平道路,同時阻止外戚專權,想要達到這種目的,殺功臣是最直接的辦法

,而趙匡胤就沒有這種目的,所以他倆處理功臣的手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