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群臣要給諸葛亮立廟,劉禪堅決阻攔29年,1757年後才能懂他的無奈

群臣要給諸葛亮立廟,劉禪堅決阻攔29年,1757年後才能懂他的無奈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蜀漢的擎天一柱就此倒塌。聽聞他的死訊,“軍中一發齊哭,哀聲動地”、“百姓聞之,如喪考妣”。對於後主劉禪來說,諸葛亮的死,對於他來說,更是猶如晴天霹靂一般。

但是諸葛亮死後,劉禪卻遇到了一件尷尬事。那就是是否給諸葛亮立廟。原來諸葛亮死後,巴蜀百姓將他當成了神。史書記載:

“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

也就是說,諸葛亮死後,朝野上下都在呼籲,要給諸葛亮立廟。而朝廷卻以“禮秩不合”為由,不予透過。朝廷不肯給諸葛亮立廟,百姓就只好在野外祭祀諸葛亮。因此每年過節時,百姓們都祭祀諸葛亮於道路和田野之上。

群臣要給諸葛亮立廟,劉禪堅決阻攔29年,1757年後才能懂他的無奈

據說直到南宋之時,巴蜀、漢中的百姓仍留有祭祀諸葛亮的習俗。對此,《朱子語類》記載:

:“漢中之民,當春月男女行哭,首戴白楮幣,上諸葛公墓,其哭皆甚哀雲。”

要知道,南宋距離諸葛亮去世已有近千年的時光。由此可以推斷。諸葛亮去世時,巴蜀百姓對他的推戴已經到了何等地步。

但是面對朝野上下一致為諸葛亮立廟的請求,劉禪卻巋然不動。對此,史書記載是:

“後主不從”。

群臣要給諸葛亮立廟,劉禪堅決阻攔29年,1757年後才能懂他的無奈

其中,對立諸葛亮廟於成都的請求,一向沒有什麼主見的劉禪更是堅決不從。因此,群臣和百姓每年都提出給諸葛亮立廟,但是劉禪則每年都拒絕。而這一拖,就是29年。

就在蜀漢滅亡前夕,也就是公元263年。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郞向充等共同上表,希望劉禪能夠順應民意,趕緊為諸葛亮立廟。與此同時,他們還為此與劉禪做出了妥協,也就是說,不在成都給諸葛亮立廟,而是將廟立在沔陽。而這一次,劉禪不再堅持己見,而官方諸葛亮廟,終於在沔陽樹立了起來。

看到這裡,許多人都會感到疑惑。劉禪一向尊敬諸葛亮,甚至“以父事之”,為何在為諸葛亮立廟這件事上,變得如此固執和執拗?

群臣要給諸葛亮立廟,劉禪堅決阻攔29年,1757年後才能懂他的無奈

因此有後世學者認為,劉禪不為諸葛亮立廟並非因為不合禮制,而是因為劉禪對諸葛亮有所不滿。對此,學者朱子彥認為:

“後主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對給諸葛亮立廟,說穿了,也是一種報復。”

那麼劉禪到底報復諸葛亮什麼?在很多學者看來,諸葛亮在劉禪眼中其實並不是忠臣,而是一個專橫跋扈的權臣。劉備死後,諸葛亮獨攬大權,出現“政由葛氏,祭由寡人”的局面。劉禪看起來像個君主,其實際地位和漢獻帝沒什麼兩樣。

在劉禪面前,諸葛亮更是經常擺出長輩姿態,像對待兒子一樣教訓他。甚至公開說“陛下富於春秋,朱紫難別”。而實際上,在諸葛亮北伐時,劉禪已經二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作為專制君主,劉禪怎麼可能喜歡這樣一個權臣。因此,劉禪才不給諸葛亮立廟。

群臣要給諸葛亮立廟,劉禪堅決阻攔29年,1757年後才能懂他的無奈

然而這些學者的說法,真的客觀嗎?在筆者看來,這並不符合歷史實情。

首先,諸葛亮剛剛去世時,大臣李邈就曾上書後主:

“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沒,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

在李邈看來,諸葛亮乃是呂祿、霍禹式的強臣,他身仗強兵,狼顧虎視,隨時可能竊取國家。如今,諸葛亮在北伐中去世,才讓他宗族得全,不至於像呂氏、霍氏那樣被誅滅。

實際上,李邈實在探劉禪的口風,想從清算諸葛亮中獲利,乃是政治投機之舉。若劉禪真的憎恨諸葛亮,或許會將李邈引以為心腹,然後設計誅除諸葛亮的宗族和黨羽。然而劉禪的反應卻是“後主怒”,然後毫不猶豫地誅殺了李邈。

群臣要給諸葛亮立廟,劉禪堅決阻攔29年,1757年後才能懂他的無奈

除了誅殺李邈這種說諸葛亮壞話的小人,劉禪對待諸葛亮的後人也極好。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十七歲時,便成為劉禪的女婿。其後,諸葛瞻官運亨通,最終官至衛將軍並錄尚書事。在蜀漢滅亡前夕,諸葛瞻為國家奮戰到最後,在綿竹壯烈殉國。

如果劉禪憎恨諸葛亮,為何對諸葛瞻如此之好?反觀萬曆皇帝,不僅將恩師張居正剖棺露屍,還百般迫害張居正的後代。因此,劉禪對於諸葛亮可能有所不滿,但大體上仍是尊敬和懷念的。而劉禪之所以不給諸葛亮立廟,恐怕另有隱情。

在筆者看來,劉禪不給諸葛亮立廟,確實出於禮制方面的原因。作為朝廷,一般不會以官方的形式給臣子立廟。作為功臣,諸葛亮僅可以可“配饗”於劉備廟庭,不可為亮而立廟祭祀之。因為這麼做,實際是將諸葛亮抬到帝王般的地位。從禮制來說,確實不成體統。

群臣要給諸葛亮立廟,劉禪堅決阻攔29年,1757年後才能懂他的無奈

與此同時,如果為諸葛亮立廟,其強大的存在感必然蓋過他的主公劉備。在巴蜀人民眼中,諸葛亮無論在能力、人品還是威望上,都要超越劉備太多。如果給諸葛亮公開立廟,必會助長民間對諸葛亮的崇拜,而劉氏宗廟( 自包括單獨之劉備廟) 乃淹沒於數量龐大之諸葛廟中。試問蜀漢之天下到底屬於劉氏,還是屬於葛氏呢?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必會造成蜀漢精神之崩潰。要知道,蜀漢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政權。甚至可以說,是封建歷史上唯一一個以理想主義聚集而成的國家。自劉備以來,興復漢室便是其集團的最高追求。因此劉備雖然顛沛流離,跋涉千里,屢戰屢敗,仍能百折不撓,以至於成就帝業。而所謂“興復漢室”,實際就是重新讓劉氏掌握天下。

若持續拔高諸葛亮的地位,必將沖淡巴蜀百姓“興復漢室”的信念。信念若崩潰,國家未有不亡者。因此,諸葛亮死後,劉禪一直在試圖將其淡化。而諸葛亮若泉下有知,也肯定會對他的舉動表示讚許。畢竟諸葛亮在世之時,就從來專注於工作,不講究名利,從不為自己和宗族謀福利。否則以諸葛亮之功,別說是進九錫,即使是封王都是輕而易舉的。給諸葛亮立廟,實際是敗壞他的名聲,遠離他的初衷。

群臣要給諸葛亮立廟,劉禪堅決阻攔29年,1757年後才能懂他的無奈

然而諸葛亮的存在感實在太強,巴蜀民眾已經將他視為申明,因此劉禪對此的努力最終是失敗的。諸葛亮去世後29年,劉禪最終同意為他立廟。而在劉禪給諸葛亮立廟之時,蜀漢上下對於“興復漢室”的理想已經喪失殆盡,蜀漢已經完全淪為一個偏安一方的割據政權。而蜀漢的滅亡,也就成為定局了。

從劉禪為諸葛亮立廟到今天,已經1757年過去了。而諸葛亮也一如劉禪擔心,在蜀漢的意識形態中鳩佔鵲巢。成都武侯祠,是中國最著名的景點之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武侯祠的前身實際是漢昭烈廟,也就是劉備皇陵所在。不過諸葛亮知名度太高,以至於反客為主,讓昭烈廟成為了武侯祠。而從這一變化,不知大家是否能領會到劉禪當年的無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