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其中一個美到要戴面具,提名字你一定認識

古代四大美男第一名:潘安

潘安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本名叫潘岳,字安仁,西晉文學家,古代四大美男之首。

潘安究竟有多帥?看看這些和他有關的成語,簡直帥炸天……

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其中一個美到要戴面具,提名字你一定認識

形容男人帥,貌若潘安

貌似潘安,情如宋玉,才比子建,男人的三大標杆。

潘安出個門,擲果盈車

這個更牛,出門溜達一圈,就能帶回一車水果。劉孝標註引《語林》記載:“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潘安人長得漂亮,每次坐車出門,中老年女粉絲紛紛朝他的車上丟水果,把車都丟滿了……古代的丟水果大概相當於現代給明星送花。擲果盈車,秒殺一眾明星網紅吶!

添一縷白髮,潘鬢悲秋

潘安32歲的時候,咦,發現自己竟然長了一縷白頭髮!這還了得!他當即有感而發,寫了一首《秋興賦》,公告天下。後人就用“潘鬢”來形容中年人鬢髮初白。美男子的一縷白頭髮都能載入史冊,再看看我,頭髮都快掉光了都沒人關心一下,辛苦碼字都未必有人給點個贊,嗚嗚嗚……

朋友聚一聚,金谷俊遊

潘安有一群哥們,經常到金谷園飲酒賦詩。這群哥們號稱“金谷二十四友”,代表人物有三張(張載、張協、張亢)、二陸(陸機、陸雲)、兩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其中潘岳、左思、陸機最為著名。在西晉,這二十四個“酒肉朋友”,就佔據了當時文壇的十分之七。後人就用“金谷俊遊”來形容文雅的聚會。

唐朝劉禹錫:金谷園中見日遲,銅駝陌上迎風早。

唐朝白居易:金谷詩誰賞,蕪城賦眾傳。

唐朝駱賓王:芝田花發屢徘徊,金谷佳期重遊衍。

宋朝秦觀:金谷俊遊,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

宋朝辛棄疾:碧草旋荒金谷路,烏絲重記蘭亭。

清朝錢謙益:酒依金谷數,詩擬麗人行。

古代四大美男第二名:宋玉

宋玉比潘安年長545歲,美男榜屈居亞軍。

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其中一個美到要戴面具,提名字你一定認識

宋玉8歲就投入屈原門下,屈原投江時,宋玉15歲,已經以男色出眾聞名。然而宋玉跟他的老師屈原一樣,不斷受到奸臣構陷和打擊。

楚國的唐勒就曾向楚王進讒言,說宋玉是個好色之徒。唐勒還舉出證據,說宋玉有一次出行投宿,趁店主人不在家,和店主人的女兒整晚上共處一室,行為不端。

唐勒倒也不是信口雌黃,宋玉確實曾經和店主人的女兒共處一室,但實際的情況卻和唐勒構陷的恰恰相反。那天宋玉去店裡投宿,店主人的女兒說,宋玉是貴賓,安排在普通房間不合尊卑禮儀。家裡有沒有太高檔的房間,怎麼辦呢,就安排到我的閨房吧!啊哈哈哈!

宋玉見店主人的女兒這麼安排,當時心裡就明白了,知道她是傾慕自己這一身傾世的皮囊。宋玉見屋裡剛好有琴,就彈奏了《幽蘭》和《白雪》兩首曲子贈予她,暗示她應該像幽蘭和白雪般潔身自好,自重守禮。

唐勒的構陷還沒解釋清楚,楚國士大夫登徒子又向楚王進讒言,汙衊宋玉好色。這次楚王有點坐不住了,召宋玉上朝對質。宋玉看著楚襄王和一眾大臣質疑猜忌的眼神,引用了屈原的一句話:“眾女嫉餘娥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女人們都喜歡我,這不是我的錯。可是在那些旁觀的人眼裡,就認為我太淫蕩,才如此的招蜂引蝶。其實現實裡經常發生這樣的事,一個女生如果長得十分漂亮,就難免招蜂引蝶,被好多男人圍在中間。一些不明就裡的人就可能嚼舌根子,說這個女生不檢點。男人長得太帥,大抵也是如此。

宋玉無奈之下,寫了一篇《登徒子好色賦》作為還擊。說天下的美女大多出自楚國,而楚國最美貌的女子出自於宋玉的老家,老家最美貌的女子又恰好是宋玉的鄰居。這位美貌的女子美麗動人,全城的男子為之痴狂。但這位年輕靚麗的女子卻每日隔著牆眼巴巴偷看宋玉。如果我宋玉真的是好色之徒,那麼這位美女不早就是囊中之物了嗎?

古代四大美男第三名:蘭陵王

蘭陵王,就是王者峽谷裡戴面具的那個男人!

阿珂戴面具是怕被認出來,蘭陵王戴面具卻是因為他……帥到容易讓路過的人分神!

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其中一個美到要戴面具,提名字你一定認識

蘭陵王本名叫高肅,字長恭,北齊名將,受封蘭陵郡王。

女人的美,讓人百看不厭,有種憐香惜玉的感覺,男人太美,就會顯得比較陰柔,有一種女孩子的嬌氣,仿若上帝弄錯了性別。蘭陵王就是這樣長相俊美的男生。

然而造化弄人,蘭陵王的身份又是一位帶兵衝鋒陷陣的大將軍!由於長相太過俊美,經常被敵人甚至友軍誤會為女生,迫不得已,蘭陵王就給自己打造了一幅看起來猙獰恐怖的面具。

古代四大美男子之四:衛玠

衛玠生在曹魏時代,五歲的時候容貌神田就異於常人。

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其中一個美到要戴面具,提名字你一定認識

相傳衛玠年少時坐著羊車上街,看到他的人都以為是玉人,紛紛駐足觀看。驃騎將軍王濟是衛玠的舅舅,英俊豪爽。可是他每次見到衛玠,就嘆息說珠玉在身旁,顯得自己形貌醜陋。

衛玠英年早逝,享年只有27歲。據說他是被粉絲活活看死的,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衛玠從豫章郡到京都(今南京)時,人們早已聽到他的名聲,每天來看他的人圍得像一堵牆。衛玠本來就生病身體虛弱,受不得勞累,最終病情加重而死。當時人們都傳說是看的人太多,看死了衛玠,於是就留下一則成語典故:看殺衛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