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山東省西北的2個縣,60年代,為何會被劃入河北省境內?

山東省西北的2個縣,60年代,為何會被劃入河北省境內?

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1952年河北省與山東省之間行政區劃調整的問題。當時,河北省把自己的5個縣,劃入了山東省。山東省則把自己的6個縣,劃入了河北省。從而確定了河北省、山東省交界地區的區劃,但這個模式並不固定,進入60年代以後,兩個省份再次出現行政區劃的問題。雙方總計交換了4個縣,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們今天聊聊這個故事。

山東省西北的2個縣,60年代,為何會被劃入河北省境內?

首先,我們需要聊一個現實情況,河北省與山東省交界地區,前後兩次出現大規模的區域劃分調整。第一次出現在1952年,第二次則是出現在1965年。兩個省份先後兩次調整行政區劃,最終原因都是因為治理大運河的需要。我們從頭聊聊大運河與河北省、河南省、山東省之間的淵源。公元589年,隋朝大舉南下,消滅了盤踞江南的南陳政權,天下再次統一。當時,隋朝對於江南地區並不信任,因為江南的豪強們並不滿足隋朝的統治。

此外,隋朝的首都在長安,陪都在洛陽。無論是關中地區還是中原地區,糧食產量都很有限,需要來自江南地區的茶葉、絲綢、瓷器、大米等各種生活用品。如果透過陸地運輸,畢竟需要大量的時間,而且消耗量大、運量反而小。綜合了各方面的原因以後,隋煬帝調動全國的力量,開鑿了著名的大運河。請注意,隋朝的大運河與現在的大運河不同。隋朝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各種物資在洛陽或者開封進行轉運。

山東省西北的2個縣,60年代,為何會被劃入河北省境內?

北方的軍隊、戰馬,透過大運河,能夠迅速開赴江南地區。雖然大運河給百姓們造成了很大的災難,但是卻被後代王朝沿用了1000多年。在唐宋時期,大運河仍舊是朝廷重要的轉運物資通道。由於洛陽段水位下降,開封成為了全國的水運中心,號稱“四水繞城。”但眾所知周,水源存在很大的變數,在宋朝統治的末期,大運河的水源已經出現了問題。元朝統一全國以後,定大都為帝國的首都,但仍需要從江南轉運物資。

當時,大運河需要繞道河南,然後才能進入河北等地,等於繞了一個大圈。隨著首都的變化,轉運模式也在變化。元朝改變了大運河的航線,大運河不再經過河南省,而是直接進入山東省、河北省等地。由於大運河航線的變化,水運中心開封的地位迅速下降,不復往日的風采。與此同時,在河北、山東的大運河沿岸地區,迅速繁榮起來,出現了好幾個新興城市。例如山東省的臨清州,堪稱北方的第二大城市,號稱“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南有蘇杭、北有臨張。”

山東省西北的2個縣,60年代,為何會被劃入河北省境內?

元朝滅亡以後,明清兩朝都沿用了大運河轉運物資的模式。漕運總督、漕幫等名稱,逐步應運而生。到了清朝統治的後期,大運河出現了河道年久失修、河內淤泥增多等問題。當時的清朝已經是百病纏身,根本沒有精力治理大運河。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隨後又經歷了一系列的戰爭。在建國以後,隨著全國局勢的穩定和恢復生產的需要,我國開始修建一系列的水利工程。認真的說,治理和建設水利工程,屬於利國利民的好事。

鑑於黃河的重要性,我國優先治理黃河氾濫決口的問題。在治理黃河第一階段的工作結束以後,我國開始治理大運河、洪澤湖、都江堰等一系列水利工程。1952年,我國開始全力治理京杭大運河,讓大運河恢復往日的生機。當時,大運河從河北省、山東省穿過。在兩省交界地區,出現了犬牙交錯的情況,這對於治理大運河非常不利。為了更好的治理大運河,統籌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河北省的館陶縣、臨清縣、恩縣、武城縣和夏津縣,被劃入了山東省。請注意,這5個縣都屬於大運河沿岸的地區。

山東省西北的2個縣,60年代,為何會被劃入河北省境內?

河北省等於損失了5個縣,這是很大的損失。作為交換,山東省把自己的吳橋縣、東光縣、南皮縣、慶雲縣、寧津縣等6個縣,劃分給了河北省。就這樣,河北省與山東省完成了第一次換地,穩定了雙方的行政區劃。進入60年代以後,大運河的治理工作,進入了第二階段,兩省交界地區的行政區劃,再次發生了變化。當時,山東省的館陶縣、臨西縣,重新換分給了河北省。作為回報,河北省把慶雲縣和寧津縣換給了山東省。

請注意,1952年劃入山東省的館陶縣,與1965年重新劃入河北省的館陶縣,並不是一回事。老館陶縣面積很大、人口眾多,館陶縣被一分為二,部分地區分給了山東省的其他縣,另一部分地區劃入河北省,建立了新的館陶縣。至於臨西縣,情況更特殊。臨清州當年赫赫有名,臨清的部分地區被劃入了河北省,由於在臨清的西邊,所以被稱為臨西縣。在河北省有臨西縣,在山東省還有臨清這個縣級市,其實,原本是一家人。

山東省西北的2個縣,60年代,為何會被劃入河北省境內?

隨著大運河的治理,山東省與河北省交界地區的行政區劃,前後出現了兩次劃分,並且最終確定下來。我們聊聊臨西縣和館陶縣,臨西縣位於兩省交界地區,隸屬於邢臺市管理,但是前往邢臺市區比較遠。對於臨西當地的人們來說,更喜歡前往臨清市區或者聊城市區。由於曾經隸屬於山東,很多親戚都在周圍,雖然大家不屬於同一個省,但確實經常來往,口音和風俗也比較接近。館陶縣的情況更是如此,當年劃分館陶縣的時候,館陶縣的老縣城留在了山東省境內,現在的館陶縣城是後來重新建設的。

其實,對於省份交界地區的人們來說,省份差別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作者出生在河北省的最南部,但從小聽著河南豫劇長大的。五六十年代,我國各個地區出現了一系列的行政區劃調整,例如四川省、廣東省、甘肅省等等。關於這一類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