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清兩代撫州籍浙江平陽縣知縣考

撫州地處贛東,古代分為撫州府和建昌府,下轄臨川、東鄉、金溪、崇仁、宜黃、樂安、南城、南豐、廣昌、黎川、資溪11縣,素有“才子之鄉”美譽。由宋至清,撫州一直延續重教育,興科舉的儒家傳統,官學書院私塾等教育機構遍佈城鄉,臨川之民,秀而能文,剛而不屈,因而諸如王安石、曾鞏、陸九淵、湯顯祖等等名儒鉅公彬彬輩出,尤其是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有關資料記載歷代撫州考中進士者達2400餘人,舉人、貢生、監生之類更是不計其數,所以外出為官的撫州人多如繁星。由於官員在任職方面要執行迴避制度,其中有地理迴避,即官員的籍貫與就任地區不得相同或接鄰。因此撫州才子要想當官施展才華只有選擇走出撫州。近日,筆者翻閱資料發現在明清兩代僅浙江平陽縣就有臨川王約、朱邦喜、朱光東、陳斌、李用光,南城萬民華、鍾則韶,南豐趙郡,宜黃張宗,廣昌趙宜馨、樂安遊朝佐等多位撫州籍官員當過知縣,據在民國《平陽縣誌》(宜黃人符璋為總纂)或清道光《臨川縣誌》、光緒《撫州府志》等歷史文獻記載,這些人不僅官聲好,而且政績佳。

王約(?-1511),字資博,明代江西臨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弘治二年(1489)任平陽知縣,到任時遇災荒,請發賑,不允,王約道:“為救民,獲罪在所不辭。”遂開倉濟急,存活萬餘人。遇豐年則加緊儲備,環城設倉,積穀至6萬餘石。江南海潮沖毀農田,不能耕種。每年水利費又被主管胥吏貪沒,王約遂親自參加修堤。又將全縣60餘所淫祠改為社學,延師教讀。五年,修成縣誌十卷。平陽原多獄訟,王約選取典型案例公開判決,並移監獄於衙內,親自察看。此外,均徭役,恤孤老,尊耆德,立義冢。更嚴禁溺女陋俗,自撰《諭俗篇》傳世。弘治(1496)九年,召為監察御史。平陽父老遮留不得,追送一日後,灑淚而別,足可見王約確實是明代歷任平陽知縣中最得民心的一位好官。

明、清兩代撫州籍浙江平陽縣知縣考

萬魁塔

朱邦喜,號景嶽,明代江西臨川人。貢入太學,萬曆十四年(1588年)以學博登應天鄉薦,改選平陽知縣。在任期間,愛民禮士,講究鄉約,設立會社。以城壕東去水太洩,乃埴軍橋為埭以紆其勢,又於其旁鑿曲河以通舟楫,名為新河。復修沙塘、陰均陡門,作錢倉、西浦大橋,培沿海長塘萬餘丈。治縣五年,成績斐然,而百姓富庶。後升任嘉興同知,去任後,當地士民建祠於嶺門(在今平陽縣昆陽鎮)以示紀念。子朱欽相萬曆三十八年(1610)中進士,父子共同倡議修建萬魁塔,知府蔡邦俊作《魁塔庵記》。

朱東光(1532―1618),字元曦,號存敬,明代江西臨川龍溪人。少年時在福建建安上學,以福建甌寧籍中隆慶二年(1568)進士,初授平陽知縣,斷案明決,民以為神。因捐俸修築錢倉城堡,被當地百姓祀奉為錢倉城隍。後補祁門知縣,復調任戶部給事、穎州僉事。因平亂、治水有功,升任山東、廣東副使、轉右參政。晚年回鄉,修宗譜、建祠宇、置義田,有範文正遺風。曾以老子在亳,莊子在濠,管子在穎,淮南子在壽春,皆中都所轄地,因與鳳陽府知府張雲登合編《中都四子集》,存目於《四庫全書總目》。

陳斌,明代江西臨川人,舉人,正德三年任平陽縣知縣。

李用光,字於賓,號崑臺,清代江西臨川人,順治三年舉人,順治十五年任平陽縣知縣,時海 犯境,蜂屯各鄉,光保全孤城定計退之,寇攻磐石衛,奉文取民夫千餘,運軍器,光軫念孑遺,哀詞請免。在任二載,茹櫱飲冰,省刑緩斂,少康輒進。諸生按月課藝,鄰邑鄉風,嘗榜治門,曰我縱愛民,畢竟縣前非好處,爾如守分便知家裡有良田。以寇蕩後缺解,協濟閩餉去職,闔邑攀轅,器聲遍野。李用光為平陽群雁峰題詞:肅肅者羽群焉,茲戢睠彼流離,何時安集。

萬民華,號默所,明代江西南城人,隆慶四年舉人,萬曆十五年知平陽縣,振斯文崇理學,立先儒史伯璿、林景熙坊,復侵地毀淫祠以建社學,歲兩祲發粟廣賑,通商濟遠,存活甚眾,捐創各處義倉勸輸,外更以新闢及無主田入粟實之,擢北京真定同知。士民懷其德立亭南甕城內,至今猶存兩碑。

鍾則韶,明代江西南城人,洪武三十二年以人才薦任平陽縣知縣,永樂年間以子旭貴封湖廣監察御史。

趙郡,字子卿,號濟川,明代江西南豐人,少師羅汝芳,嘉靖二十八年舉人,嘉靖四十四年任平陽縣知縣,治以寬平,招撫流亡皆安集復業。艱歸,民立祠北津繪像祀之。

張宗,明代江西宜黃人,進士,天順元年任平陽縣知縣,修茸縣學,鑿石為欞星門柱。

趙宜馨,號達庵,清代江西廣昌人,嘉慶十八年任平陽縣知縣,建豫豐橋,重行勘量阬底山義冢立碑為記。

遊朝佐,字學顏,清代江西樂安人,乾隆五十一年舉人,嘉慶十二年任平陽縣知縣。

在古代,官員致仕後一般都會返鄉致力於家鄉建設,在撫州鄉村裡遺存的大量古代官員修建的“大夫第”、“進士第”明清古宅以及功名牌坊就是一個例項。截止目前,撫州市共有96個村莊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位列全省第一,佔總數27。99%,充分展示了當地深厚的耕讀傳家歷史文化。當今撫州才子依然會選擇外出謀求更好的發展平臺,在當地流傳有諺語:一等才子出國留洋,二等才子北上廣深,末等才子在家上班。可是現在撫州人一旦外出發展成功之後,大部分都不會選擇再返鄉,造成了撫州出人才卻留不住人才的怪現象。撫州的遊子不知你是否意識到了這種現象?或者在腦海中是否曾思考返鄉,以及以什麼方式返鄉?也許每每思及返鄉問題,有種近鄉情更怯的不安,即停止去作進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