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武將行事囂張被誤認為造反,殿堂上脫下衣服,皇帝:我錯怪你了

在封建社會,儒家文化佔據著領導地位。其所倡導的“忠孝仁義”是封建社會人們的畢生信條。不論世道如何,身為臣子都必須要效忠皇帝,哪怕這皇帝是個昏君,哪怕這皇帝確實不堪重任,也不敢有絲毫怠慢之心。

在封建社會,人們把名節看得比命重要得多。身為人臣,有時候為了向皇帝說句實話,常常要付出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其實有時候他們早就知道自己的下場,但是卻還是義無反顧。所謂“文死諫武死戰”,這就是滿朝的文臣武將的最高信條。

武將行事囂張被誤認為造反,殿堂上脫下衣服,皇帝:我錯怪你了

其實,忠臣良將未必就有好的下場,在封建社會做官,最重要的還是要遇到個好皇帝。如果遇到商紂王、隋煬帝之流,草菅人命,隨便哪裡不高興了可能就要殺人取樂。如果是遇到秦皇漢武這種,那還稍微好一些。

可是,有時候帝王也會被時勢所逼。比如英明如康熙大帝,也曾經故意錯殺好人,原因只是在當時,他的能力還不足以與藩王們相抗衡。殺了忠臣,只是想要讓藩王放下戒心,好給康熙帝採取下一步措施的時機。

在歷史上,還有一類臣子,儘管遇到了好的皇帝,也是難逃厄運。那就是開國功臣。這裡,最有代表性的皇帝就是朱元璋和劉邦。

武將行事囂張被誤認為造反,殿堂上脫下衣服,皇帝:我錯怪你了

朱元璋出身低微,飯都吃不飽,父母雙親接連餓死。朱元璋做過和尚,討過飯,給地主放過牛,也曾經被地主打個半死。後來參加起義,漸漸獨立起來成事。登上大位之後,朱元璋深知今天帝位得來不易。所以,朱元璋一面著手安撫百姓,讓常年經受戰亂的百姓們能夠得以休養生息;一面招攬人才,建設國家各級重要部門;他還論功行賞,遍賞群臣。

那些曾經跟著他出生入死的,攻城拔地的,都是大明朝的開國功臣。按照這幫老兄弟們所想,這個時候兄弟朱元璋當了皇帝,該是大家共同享福的時候了。可是,朱元璋卻拿出了自己的小本子,開始趁著大家酒醉酣暢的時候,他悄悄記下每個人的表現、言辭,秋後算賬。

武將行事囂張被誤認為造反,殿堂上脫下衣服,皇帝:我錯怪你了

果然,徐達、常遇春等等千古名將,都被一一剪除。朱元璋為什麼要這樣做?原因很簡單——驕兵悍將是他最忌憚的。他深知帝位來之不易,也知道這些驕兵悍將都是有才能的人,自己在的時候還好,能夠制服他們。可是,等到自己駕鶴西去了,自己的子孫後代又該如何?只怕要被他們取而代之了。因此,朱元璋哪怕是要被天下人罵作過河拆橋,也要一一剪除這些勢力。

與朱元璋類似的是劉邦。劉邦小小亭長出身,曾經犯下殺頭的罪,後來帶著一幫亡命徒建立了漢家王朝。之後,劉邦便開始殺開國功臣。韓信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這位猛人最終也難免死於非命。與朱元璋相比,劉邦只是更加狠辣。況且他有自己的老婆呂后作為幫手,自己不好意思出面,或者是不忍心下手的時候,呂后就出場,助他一臂之力。

武將行事囂張被誤認為造反,殿堂上脫下衣服,皇帝:我錯怪你了

不過,也不是歷史上的皇帝都卸磨殺驢,比如唐朝的李世民,就沒有誅殺他的開國功臣,而是對這些人以禮相待,給他們加官進爵,時代享受榮華富貴。其實,李世民的皇位來得很不容易,儘管他殺了兄弟,逼退父親,但是歷史上卻很少有人因此而抹黑他。

這是因為,李世民本就應該是九五之尊。當日他受到父兄的召喚時,如果他不動手,很可能自己就被當作前面所說的開國功臣被剪除掉了,畢竟他曾經少年時期就建功立業,畢竟他的手下每次被圍,他都親自帶兵衝殺敵陣,畢竟他帶頭攻城時,會殺得滿臉只能看到一雙眼睛,不卸下盔甲部下都認不出他來。這樣的李世民,李家兄弟怎麼能不忌憚?皇家最為薄情,這樣的兒子,他的父親怎麼能不防著?

武將行事囂張被誤認為造反,殿堂上脫下衣服,皇帝:我錯怪你了

李世民也曾經猶豫過。畢竟是與自己一起長大,一起衝殺敵陣的兄弟,還有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父親,他真的感覺下不去手。可是,這時候尉遲恭站出來,給他堅定了信念。到了這個時候,實在是形勢所迫,我不殺人,人必殺我,顧不得那麼多了。

兵變之時,李世民一個恍惚,險些被賜死。幸虧千軍萬馬之際,尉遲恭一箭射死齊王,救了李世民的性命。他又左殺右突,最終保得李世民殺出重圍,直至登上皇位。對於這樣的功臣,李世民感激不盡。他沒有像朱元璋、劉邦之流,先封賞再誅殺,而是將其列入四十二位功臣的第七位,加官進爵。

武將行事囂張被誤認為造反,殿堂上脫下衣服,皇帝:我錯怪你了

可是尉遲恭很快就有些忘乎所以了。他常常到處宣揚自己的功績,還在李世民大宴群臣的時候,因為自己的座次排在別的官員之下而不滿。這些,李世民都看在眼裡,但是念在他過去的功績,李世民隱忍不發。後來,尉遲恭與一位大臣發生衝突,險些要了對方的性命。想那一屆文官,哪裡受得了尉遲恭的一個拳頭?這時候,有人趁機誣陷尉遲恭有謀反之意。

李世民下令抓了尉遲恭,準備處置他時,李世民最後問他可有話說。尉遲恭說,我是要謀反。說著,脫下身上衣裝,露出了一道道疤痕。那是在助秦王登上大位的路上,留下的痕跡。李世民頓時感到後悔不已,立即為他穿上了衣服,再也不懷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