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宋仁宗趙禎對中醫藥發展做出過哪些貢獻?

提起趙禎這個名字,人們也許有些陌生,但是提到“狸貓換太子”這一歷史典故,大家肯定耳熟能詳,趙禎就是狸貓換太子故事中太子的原型。

宋仁宗趙禎對中醫藥發展做出過哪些貢獻?

宋仁宗趙禎畫像

他是宋朝第四位皇帝,活了53歲(1010年-1063年),在其在位的41年裡(1022年-1063年)經濟發達、科技進步、文化鼎盛、人才濟濟,包拯、歐陽修、蔡襄、韓琦、包拯、範鎮、司馬光等皆為其麾下名臣。

文獻記載,趙禎用膳時,因為吃到一塊菜裡的石子,導致口腔出血,他捂著嘴告訴身邊的人不要聲張,以免做菜的人受到大臣們的處罰。由於其仁愛的本性,後人們稱他為千古仁君。其死後,全國人民自發停業哀悼多天,連乞丐都在路邊給他燒紙。

趙禎這位千古仁君,在中醫藥發展傳承方面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中醫藥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宋仁宗認為針艾之法,極宜慎重,腧穴稍差便危及生命,古籍對照又多有錯誤,於是詔準著名針灸醫官王惟一主持鑄造了聞名世界的針灸銅人,同時王氏又於天聖四年(1026年)撰成《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一書於之配合,木刻刊行全國,並刻石碑立於相國寺仁濟殿內,對針灸學的總結和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宋仁宗趙禎對中醫藥發展做出過哪些貢獻?

王惟一與針灸銅人

到了嘉祐二年(1057年),名臣韓琦在給仁宗趙禎的奏摺中說:“醫書如《靈樞》、《太素》、《甲乙經》、《廣濟方》、《千金》、《外臺秘要》之類,本多訛舛。《神農本草》雖在開寶中命官校定,然其編載尚有所遺,請擇知醫者、儒者與太醫參與頒行。”趙禎欣然接受了這利國利民、利於後代的的意見,創立國家校正醫書局,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國家級古醫籍校刊機構,對以前的重要醫籍進行校正、編纂、整理、刊印工作。

宋仁宗趙禎對中醫藥發展做出過哪些貢獻?

韓琦畫像

北宋校正醫書局自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初創至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解散,共存在了12年,在這12年裡集合蘇頌、掌禹錫、林億、高保衡、孫奇、孫兆、秦宗古、朱有章等等諸多名醫名臣,編校醫書11部,即《嘉祐補註本草》、《本草圖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方》、《金匱玉函經》、《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臺秘要方》、《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脈經》、《針灸甲乙經》。校正完成後請皇帝親覽,然後交由國子監刻版刊行,大部分在熙寧間(1068~1077年)陸續刊行。使諸多宋以前醫書得以流傳後世,對中國醫學史產生了巨大影響。

每當我拿起宋本傷寒論進行品讀,我不僅會對它的校刊者肅然起敬,也會對名臣韓琦影響後世的一紙奏表深表感佩,但最終還是得感謝這位仁帝對促進中醫藥發展頒佈的各種有益政令。

時光流逝近千年,如今我還讀著他們付出過諸多心血的書籍,遙望這些故人,作為一箇中醫人,當感恩之、銘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