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大運河華夏的血脈,錯過了大航海,成了走向世界的絆腳石

隋朝結束了五胡亂華的亂世後,為了進一步鞏固其對全國的統治,發展江淮漕運,促進了全國商業的繁榮,開挖南北貫通的京杭大運河。隋朝以後無論唐宋還是明清其運河體系不過是在其主幹道上整修,後人評價“隋朝開河,唐宋受益”

水路運輸重量大、經濟省力,隋朝開國後定都長安,但隨著秦漢魏晉對關中平原的過度開發,關中土地日益貧瘠,而且作為京畿重地需要承載很多的物資消耗,所以隋煬帝想辦法決定遷都洛陽。遷都洛陽後同樣需要物資,而在隋朝糧食主要產地在江浙,這就需要南方的糧食北運以滿足朝廷的需要。

大運河華夏的血脈,錯過了大航海,成了走向世界的絆腳石

一、 大運河開通成就了穩定統一的中原文化

隋朝在經歷過五胡亂華遷都洛陽後,隋煬帝深知中華的邊境威脅永遠在北方遊族民族,沒有一條貫通南北的物資運輸線,中原地區永遠無法解決外族入侵的問題。當時北方深受突厥和高麗的威脅,於是原本只計劃運輸中原地區的運輸航線,索性直接修到涿郡(今北京),畢竟打仗打的是錢糧。但很可惜的是在楊廣修大運河的時候浪費了太多的民脂民膏,原本百年大計他硬是在十年不到的時間完成,這就導致了國力被過度透支,土地沒人耕種,民怨極大,東征高麗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就以失敗告終。

大運河華夏的血脈,錯過了大航海,成了走向世界的絆腳石

隋亡於運河,但運河在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的封建王朝,是具有跨時代的意義的,以前各朝代對南方的控制力都比較小,隨著運河的貫通,南北商業繁榮,南方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北方因為有了南方糧食的供應也少了很多的災荒,可以說沒有運河就沒有後來明清時候中華的大一統。

大運河華夏的血脈,錯過了大航海,成了走向世界的絆腳石

運河修至涿郡的意義更是非凡的,明清皆建都於北京,沒有運河誰敢把運河建在北京,物資怎麼辦,糧食怎麼辦。有了物資才有了明朝朱棣建都北京的地理優勢支撐,才有了明朝皇帝的血性,“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中國再也沒有出現大的分裂,從而奠定了祖國大一統局面的堅實基礎。大運河的貫通,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加強了國內各民族之間的緊密聯絡與融合,進一步增強了民族團結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大運河華夏的血脈,錯過了大航海,成了走向世界的絆腳石

二、 大運河的利益使得中國思想固化

隨著隋唐隋朝之路繁榮,中國海運的地位還沒有那麼重要,而在宋朝時代一直處於捱打的地位,沒有掌控北方和西部地區,對外交流一直依靠海運,在宋和明清初期,中國的海運發展一直不錯,南方數個港口海運貿易都很繁榮,而且宋朝在失去北方後還在南方堅持了100多年,其經濟主要靠的就是海運帶來的商業繁榮,明代海運開始還有鄭和下西洋,當時中國的船運技術都在世界上是領先的。

大運河華夏的血脈,錯過了大航海,成了走向世界的絆腳石

近代海軍戰略理論家馬漢在論述一個國家是否具備成為海軍強國的條件時曾坦言:海運與成規模的貿易船隊就是一個國家好好發展海軍力量的最大動力。確實如此,鄭和下西洋時帶給世界的是泱泱大國的氣象,哪個國家不是帶著崇拜的眼光來看我華夏。

大運河華夏的血脈,錯過了大航海,成了走向世界的絆腳石

為何不以海運來取代漕運,畢竟海運運輸量和成本會比漕運低很多,說白了,有人不想讓你用海運,漕運代表了各方的利益,漕運衙門,鹽運司,運河經過各個地區帶動的經濟利益,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安徽等各地的利益團體不允許你改變。古時候朝廷一旦有個變動,朝臣開口就是不符合祖制,再加上一句就是這樣會擾民,皇帝要愛民,這樣會導致運河沿岸的百姓生靈塗炭,開了海運會讓老百姓私自出海私通外匪,影響治安。你們看看多麼強大的理由,換了你也不敢輕易改變,畢竟當時的皇帝足不出宮,哪裡瞭解真正的民生。全憑大臣在奏摺中給你寫,當時又不像現在資訊發達,他們寫什麼就是什麼, 所以古時候皇帝一旦信任了一個奸臣,那就真的禍國殃民了。

大運河華夏的血脈,錯過了大航海,成了走向世界的絆腳石

漕運衙門主管漕運大事,舉凡大運河的疏浚、河道清理、運輸船隻管理、糧食運輸、倉儲,再加上織造府,鹽運司都得依靠漕運,這些都需要鉅額的銀錢,但凡你能接觸到這些的當官的無不富的流油。再加上兩岸的縴戶,護漕河工等的管理,這牽扯到數百萬人的利益,這些人誰也不願意割捨,一旦割捨就是不管對朝廷還是這些利益團體都是劇痛,沒有人敢輕易改革。

大運河華夏的血脈,錯過了大航海,成了走向世界的絆腳石

三、利益之下思想的固化導致錯過了大航海時代

戰爭和貿易是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是科技創新大爆發的時期,多個國家長期合眾聯橫,人才科技相互交流,而在鄭和下西洋時看到的都是蠻夷的落後,外國不過如是哪裡比得上我天朝上國,而且封建社會農桑才是根本,朝廷為了打擊海外貿易,怕人們沒人種地誤了農根,直接封海。

大運河華夏的血脈,錯過了大航海,成了走向世界的絆腳石

在下西洋的過程中,鄭和要的是萬邦來朝,而不是掠奪和貿易。當時的中國人並不需要太多的國外製品來改善生活,中國本身已經提供了所有的必需品和大部分的奢侈品。劉大夏更是焚燒了海圖,怕朝廷再次下西洋,因為下西洋其實本身並不是去賺錢的,而是去宣揚國外,賞賜別人去了,造船等技術被認為是奇淫巧技,這就導致了中國的科技很難進步。

大運河華夏的血脈,錯過了大航海,成了走向世界的絆腳石

如果中國也在明朝參與了大航海,那麼足夠大的貿易市場將會推動手工業和近現代工業的發展,資本有了去處,土地兼併這個致命的問題就不在致命了,農民沒有了土地還可以去工廠打工,或者去美洲這些殖民地移民,地主階級將會逐漸消亡,科技在利益的刺激下會逐漸發展,資產階級將會得到發展,中國就不會有了後來的被外敵入侵。

大運河華夏的血脈,錯過了大航海,成了走向世界的絆腳石

結語:歷史沒有如果,曾經促進了民族融合國力強盛的大運河,在隨著大航海時代來臨,階級固化不思進取的思潮的影響下,導致了中國的落後,這不得不說歷史真的很諷刺,所以不管任何時候,堅定的發展科技,發展經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不能為了自己曾經的付出成本而還要守著指望那點收益,最終你會發現你已經被歷史所淘汰。沒有割肉的放棄陣痛,哪裡來的日後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