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代戰爭步兵總吃騎兵虧,為何同等數量的對戰步兵只能投降

古代戰爭步兵總吃騎兵虧,為何同等數量的對戰步兵只能投降

騎兵有先天優勢,兩大兵種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冷兵器時代,步兵一旦被敵軍鐵騎撕破防線,往往兵敗如山倒。

古代戰爭步兵總吃騎兵虧,為何同等數量的對戰步兵只能投降

在冷兵器時代,步兵是打不過騎兵的。騎兵對步兵,小陣以一敵五,中陣以一敵十,大陣以一敵二十。也就是說幾百規模的騎兵,一騎相當於五個步兵,幾千規模的騎兵一騎相當於十個步兵,上萬規模的騎兵,一騎相當於二十個步兵。寧要五萬鐵騎,不要百萬步兵,五萬鐵騎的戰鬥力超過百萬步兵,而十萬鐵騎則是無敵的。

古代戰爭步兵總吃騎兵虧,為何同等數量的對戰步兵只能投降

步兵之所以打不過騎兵,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騎兵想打就打,想不打就不打;如果騎兵不想打,步兵壓根兒不知道騎兵在哪裡,如果騎兵想打,步兵想躲也躲不開。

第二個原因最可怕:如果一支騎兵被一支步兵打敗,只要往後退一退,死不了幾個人,重新集結起來,尋找機會再來。但是如果一支步兵被一支騎兵打敗,這就牽涉到這樣一個問題了:如果你是一個步兵,你的軍隊被打敗了,一片大亂,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你看到你的上司、戰友都在各自逃命。如果你留下來拼命必死無疑,如果你頭也不回地逃命,也許能撿回一條命。如果一支步兵被另一支步兵打敗,扭頭就跑是對的,因為逃命總比追命更快一點。但是如果一支步兵被一支騎兵打敗,是絕對不可以逃命的。因為一旦步兵各自逃命,騎兵可以從背後劫殺,在這種情況下,騎兵基本不再有什麼損失,因為有速度的優勢可以反覆劫殺。

古代戰爭步兵總吃騎兵虧,為何同等數量的對戰步兵只能投降

三是在戰略層面上,比如蒙古鐵騎雖然只有十幾萬,但每一仗都能把所有的部隊集結起來而步兵雖有百萬,但每仗能投入的兵力卻只有幾萬,如果你有太多的部隊集結起來,騎兵就不跟你打,只會去攻擊空虛的地方。所以在區域性,騎兵總能以多打少。這就是步兵打不過騎兵的原因,同時也是在冷兵器時代,中國南北對峙南方總是被北方滅掉、中國的亡國威脅總是來自北方草原的鐵騎、從蒙古高原衝出來的鐵騎總是令人感到恐懼的主要原因。

在古代,馬匹的數量直接決定了軍事的強弱、戰爭的勝負和國家的存亡。

古代戰爭步兵總吃騎兵虧,為何同等數量的對戰步兵只能投降

從戰略上講,騎兵對步兵具有先天的戰略優勢(資訊保障、機動性、火力),任何步兵在遇到騎兵的情況下只能被動防守。因此,攻擊的主動權在騎兵手上,這就使得騎兵在戰役上可以靈活選擇針對性的戰術從而確保勝利。

古代戰爭步兵總吃騎兵虧,為何同等數量的對戰步兵只能投降

第四,從歷史事實上來看,步兵在野戰的情況下遇到同等數量的騎兵,最通常的舉動就是投降。騎兵在古代本身就是一種“高科技兵種”,即便是最普通輕騎兵,成本往往也是精銳裝甲步兵的3倍以上,可想而知,1萬騎兵的作戰效能是1萬步兵的多少倍。

古代戰爭步兵總吃騎兵虧,為何同等數量的對戰步兵只能投降

騎兵和步兵本身就是不平等的,騎兵在古代戰爭中的作戰效能遠遠高於步兵。一個好的騎兵將領往往可以用少量的騎兵牽制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數量的敵方步兵,從而為整個戰爭奠定勝局。三國時的虎豹騎,南宋時金國的柺子馬,其數量都不多,沒有超出三千,但戰場上只要有他們在,敵人幾萬人的兵力就不敢輕舉妄動。歷史上還有一些牛人甚至可以指揮純騎兵消滅對方几十倍兵力的步騎兵混編部隊。唐朝的李靖在平叛時率兩千多精銳騎兵,千里奔襲,消滅叛軍15萬,由此可見騎兵的力量。

古代戰爭步兵總吃騎兵虧,為何同等數量的對戰步兵只能投降

很多人想象中的步兵重灌超長鐵槍兵能夠擊敗騎兵,那是基於這樣的假設:騎兵會在重灌步兵嚴陣以待的時候從正面來送死。

古代戰爭步兵總吃騎兵虧,為何同等數量的對戰步兵只能投降

如果當年匈奴或蒙古是以這種思維方式去指揮戰鬥,估計早被重灌步兵方陣消滅了。騎兵最重要的作用是戰術高機動性,能嚴重威脅步兵的側翼和背後,威脅步兵漫長的補給線;騎兵有速度和力量以及高度的優勢,馬匹的重量和速度給了騎兵巨大的衝擊力和打擊力,騎兵能夠迅速打擊敵人任何一處弱點,可以迅速地從步兵陣中溥弱地帶突破,迅猛地插入敵陣中心,從而瓦解步兵的方陣;騎兵戰略機動性可以使騎兵集中兵力,形成區域性的兵力優勢,一塊一塊地吃掉步兵;最後是騎兵給步兵帶來的心理恐懼,導致步兵很多情況下都是一觸即潰,或未戰先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