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討伐董卓時,袁紹立劉虞為君,關東諸侯中此兩人持反對意見

東漢末年,國家動亂,各地政權分立。董卓抓住時機掌握掌權,廢掉少帝劉辯,改立劉協做皇帝。此時,關東各諸侯看出了董卓的野心,於是聯合起來討伐董卓。這場戰役最終失敗,主要是源於關東軍內部混亂,導致討伐之事不了了之。在董卓討伐戰之初,關東諸侯的討伐熱情高漲。為了推翻董卓,在袁紹的推舉下,大家曾重新立劉虞做皇帝。相信對於劉虞這個人,大家也是比較熟悉的,在《三國演義》中也有出現過。那麼為何在諸多皇室中,袁紹會選擇立劉虞做皇帝呢?

討伐董卓時,袁紹立劉虞為君,關東諸侯中此兩人持反對意見

首先,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劉虞出身皇室,且血脈正宗。在東漢末年起義時,出現了不少漢代皇室,劉備就是其中一個。但劉備屬於關係比較遠的皇室,其祖先做皇帝時,已經追溯到西漢初年了。但劉虞不一樣,他的祖先是劉秀,算是正統的漢代皇室。因此,立劉虞做新帝可信度比較高。第二個原因是,劉虞當時口碑很好,在百姓中威望很高。而且當時劉虞已經在幽州建立政權,手下也有一定的兵力。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原因是,當時董卓控制了新帝劉協,如果董卓以新帝的名義發號施令,他們關東諸侯是否要聽。如果他們違抗命令,很有可能會被判作亂臣賊子,更難行事。所以這些諸侯決定,不如重新立一個人做皇帝,這樣他們的討伐也師出有名。

討伐董卓時,袁紹立劉虞為君,關東諸侯中此兩人持反對意見

因此,關東諸侯經過一番尋找。在袁紹的推選下,大家決定推舉劉虞做新帝。因為不論從血統,還是從能力,亦或是認可度來說,劉虞都是最好的選擇。當時袁紹提出此建議後,關東諸侯大部分持贊同意見。因為當時劉協雖被董卓立為新帝,但是在諸侯心中並無威信。一是因為他並不是正宗的皇室血統,只是一個關係疏遠的宗室。二是因為他是被賊人推舉上臺的,自然大家都不願承認他。袁紹推立劉虞做新君,雖然大部分人都同意這個決定,但關東諸侯中這兩人卻持反對意見。第一個人就是曹操。因為他覺得,諸侯起義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拯救漢室天下。現在天子被人挾持,他們要做的,就是救出天子。而現在,他們卻要重新推選他人做皇帝,這未免違背了當時的初心。在曹操看來,他們應該合力救出天子,而不是推立他人。

討伐董卓時,袁紹立劉虞為君,關東諸侯中此兩人持反對意見

第二個持反對意見的,就是袁術。曹操是因為想要拯救漢室,所以反對。但是袁術卻認為,漢室滅亡已是定局。現如今,就應該有人取而代之,而他就是那個合適的人選。因為他們袁家三代為官,且都是朝中重臣。論威望,沒有任何一個大家族能與他們相比。所以,當時袁術已經有了取而代之的心思。因此,他反對當時關東諸侯立劉虞為皇帝,因為那樣自己仍舊沒有上位的機會。如果漢室再出一個賢主,自己更無上位的可能。

討伐董卓時,袁紹立劉虞為君,關東諸侯中此兩人持反對意見

筆者認為,雖然此次聯合,名義上是討伐董卓。但是在真正需要出兵的時候,各諸侯卻各懷鬼胎。他們相互試探,都不願出兵。十幾萬軍隊集合在酸棗,整日不務正業。大家心裡都有自己的算盤,因此大部分人不願出兵。主要是因為怕損害他們的既得利益。現如今,他們手裡都有一定的軍事實力,如果率先出兵,一旦兵敗,吃虧的就是自己。因此這些諸侯相互算計,都不願出頭,討伐之事也是有名無實。之後曹操按耐不住,率先出兵,但無奈兵敗。他大罵這些冠冕堂皇的諸侯,表面上打著忠於漢室的口號,背地裡卻毫無鬥志。其實這些諸侯不願出兵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已經慢慢的享受這樣擁兵自立的感覺。每個人對於權力都有嚮往,一旦手中掌權就不願交出。這些諸侯雖嚮往權力,但表面上,還必須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為自己正名。所以,董卓討伐戰名號打得響,但是大家卻不作為。而且聯合之時,大家立場本就不同,曹操和袁術完全站在對立的角度。因此失敗也是必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