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糧湖南飯,6000多年了,越吃越香

中國糧湖南飯,6000多年了,越吃越香

10月份的中國,最絢麗、最寫意的秋色屬於一片連著一片的稻田。這幅美麗的秋景圖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人頭形版圖上的那一抹連著一抹的金黃——秋風拂過,這連綿不絕的稻浪從湘北的洞庭湖畔,蔓延到湘中的紫鵲界,再漫過湘南的沙洲村,整個湖南都沐浴在這金色的樂章中。

追根溯源,這樂章的第一個音符,源自原本顏值平平的一顆野草。這棵野草和別的野草一樣自生自滅,一歲一枯榮,但,終於,有人發現了它的不同。從沒有花香、也沒有樹高的一顆野草,到遍種湖湘乃至全國、全世界,僅我們湖南一省就每年為中國的飯桌提供600億斤的主糧。

中國糧,湖南飯。曾經,我們只求吃飽。第二十三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上,你將看到,中國人吃的,可以有多好、有多香。

中國糧湖南飯,6000多年了,越吃越香

湖南是適合水稻生長的“桃花源”,6000多年前就有水稻種植

湖南多山。國學大師錢基博對湖南地理有深刻認識,在他看來,湖南是以一個“四塞之國”,意思是四面都是險阻的區域;英國傳教士馬歇爾·布朗荷說:“多年以來,它(湖南)是大陸腹地中一座緊閉的城堡……”

“四塞之國”也好,“緊閉的城堡”也好,這都是湖南給外人的一個表象,實際上,湖南雖然多山,但不是整塊的、緊密的山體,更不是一道牆,而是細碎的、零散的山嶺,山脈的每一個組成部分之間,有相當大的低海拔地帶;再加上湘江、資水、沅江、澧水四條大河在境內奔流與沖刷,以及季風帶來的雨熱環境,讓這個外人眼中的“四塞之國”或“緊閉的城堡”成為了適合水稻生長的“桃花源”。

中國糧湖南飯,6000多年了,越吃越香

很少有人想到亞熱帶氣候的湖南竟然是最早馴化水稻的地方。

1979年,湘東茶陵發現野生稻;1996年12月,湘北城頭山的古稻田發現,這是迄今為止全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早的古稻田,距今約6500年;在這之前,離城頭山僅十餘公里的彭頭山、八十壋以及湘西南道縣玉蟾巖等地發現了古稻穀,其中,玉蟾巖的古稻穀距今至少有14000年。

水稻栽培史和農業文明起源的資深研究者、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博士生導師嚴文明曾解釋為什麼會在湖南發現世界上最早的稻田:炎熱的地帶不但是野生稻多,別的食物資源也非常多,因此生活在那裡的人比較缺乏生存壓力;但是長江流域有個漫長的冬季,冬季的食物更加匱乏,所以,他們很可能迫於生存壓力,在發現了水稻一年一熟的規律後開始了有意種植。

到今天,古稻田、古稻穀和野生稻的發現地,仍是我們主要的產糧區。例如,現身第二十三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上的金健米業,它的重要種植基地之一便是城頭山、彭頭山所在的澧陽平原。

中國糧湖南飯,6000多年了,越吃越香

“湖廣熟,天下足”,湖南歷史上就是全國糧倉的C位

我們篳路藍縷的祖先沒想到他們的有意種植會為後世種植出一個“桃花源”,更沒想到,因為他們的種植,他們的後人不但不再出現糧食問題,還有糧食輸出。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長沙,楚之粟也。”在戰國時期,長沙地區就成為了楚國的糧倉。東漢時期,湖南糧食開始有外調。《後漢書·安帝紀》載,安帝永初七年(113年9月),“調零陵、桂陽……租米,賑給南陽、廣陵、下邳、彭城、山陽、廬江、九江饑民”。這是湖南糧食外調最早的文獻記載。從六朝開始,湖南開始有大量糧食外運。蕭梁時的庾肩吾在《謝湘東王賚米啟》中說:“湘州七郡,大艑所出,皆受萬斛。”唐朝時,湖南的稻穀賣到了長安,《舊唐書·劉晏傳》記載:“潭、衡、桂陽,必多積穀……漕引瀟湘、洞庭,萬里幾日,淪波掛席,西指長安,三秦之人待此而飽,六軍之眾待此而強。”

到清代,曾經作為天下糧倉的江浙地區,糧食已經“大半仰給於江楚商販”,長沙成為四大米市中的第一大米市。《清實錄·高宗實錄》記載,乾隆二年(1737)十一月,湖南巡撫高其倬奏報湖南糧食豐收,乾隆帝覽奏後十分高興,批示說:“語云:‘湖南熟,天下足。’朕惟有額手稱慶耳。”這是乾隆對明朝開始流傳的“湖廣熟,天下足”這一說法的修改,這也意味著,從乾隆時起,湖南的糧食產量已超過湖北,站到了全國糧倉的C位,稻米輸出換來的鉅額財富為晚清湖南人才的井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糧湖南飯,6000多年了,越吃越香

湖南米不僅產量大,而且質優。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在《與朝臣書》中曾這樣說道:“江表惟聞長沙名,有好米,上風炊之,五里聞香。”

年產量600億斤,湖南稻米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的貢獻很香

今天的湖南,延續了歷史上的產量大省、盛產優質米的地位,在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的推動下,湖南延續著水稻大省的驕傲。近10年來,湖南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805萬畝,水稻播種面積、產量常年穩定在7000萬畝、600億斤左右,水稻面積、產量分居全國第1、第2位,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湖南貢獻”,中國糧,湖南飯,世人矚目。

近年來,湖南的優質米也不斷推陳出新,湖南飯越吃越香——曾在往屆湖南農博會亮相的常德香米、南縣稻蝦米、蘭溪大米等,它們相繼獲得國家農產品地標產品認證,其中南縣稻蝦米還斬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

2022年8月,湖南省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長沙市望城區攜手湖北荊州(簡稱“四市一區”)簽訂“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糧食產業協作聯盟”協議,共建“洞庭糧倉”,共同打造“洞庭香米”品牌。

中國糧湖南飯,6000多年了,越吃越香

2020年的農博會,像泡麵那樣開水沖泡即可食的金健米色米味拌飯吸引了很多觀展市民與參展企業的關注,這是為滿足90後、00後“懶宅經濟”消費和當下快節奏生活特點,特別研發出的便捷式營養新品,目前有酸豆角肉末拌飯、外婆菜肉泥、魚香肉絲、香辣牛肉香菇等多種口味,大米與經典特色湘菜的搭配,充分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美食需求,農博會亮相後,年輕人紛紛下單。

農博會已經成為湖南優質稻米亮相全國乃至亮相世界的一個重要舞臺,助力湖南稻米為湖南創造更多財富,從而助力湖南兒女為腳下這片熱土創造更多輝煌。新一季的“中國糧,湖南飯”,新一季的湖南稻米財富,即將在湖南長沙國際會展中心第二十三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上拉開帷幕。

瀟湘晨報記者劉建勇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影片新聞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