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遊逛大明寺,別忘了賞玩兩座御詩碑亭

到揚州遊玩,“瘦大個”是必到之處。“瘦”是瘦西湖,“個”為個園。“大”便是大明寺了。大明寺,位於揚州城北蜀岡之上,古揚州最高的地方。

大明寺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寺院以年號命名,是馳名中外的古剎。然而,大明寺與其他一般寺廟不同,它不僅僅是一座寺廟,還有一座西園,具南北風範,是典型的揚州園林風格。

遊逛大明寺,別忘了賞玩兩座御詩碑亭

大明寺,淮東第一觀

遊玩大明寺,先將歷史退回到北宋慶曆年間。當時名滿天下的歐陽修,出任揚州太守。他幹了一件大事,修建平山堂,並且留下“遠山來與此堂平”的佳話。

他的學生蘇軾出任揚州太守後,為紀念恩師歐陽修,特意在平山堂稍後位置建設了“谷林堂”,名字來自自己詩的集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師生二人在揚州蜀崗留下了平山堂和谷林堂,多美好的文人佳話。

美好的故事,總是令人嚮往。平常文人有這樣的想法,帝王將相亦有同樣的情懷。歷史的車輪轉到了清朝。馬背上的民族扛槍攜箭搶來漢人江山,所以安撫是立國之初重要的事情。康乾爺孫多次下江南,便是其中手段之一。

揚州,自古就是“江南佳麗地”,風光秀美景色迷人。康熙乾隆爺孫多次下江南,沒次都到揚州轉悠一圈。瓜洲、汊河、高旻寺、御碼頭和西園等處,無不留下他們的足跡。他們到揚州,不僅打卡,還留詩。文字的恆久魅力,隨著時間味道更好。

遊逛大明寺,別忘了賞玩兩座御詩碑亭

舊館裡可看“遠山來與此堂平”

大明寺西園,恰巧用兩代帝王的詩,並有詩碑保護。在西園假山東側的石道坡頂上,是康熙帝御碑亭。這是個四方形的亭子,三面牆鏤空,裝飾了扇面形花窗。這樣的亭,揚州不多見。

亭子朝東的牆上,鑲嵌著高一百五十五、寬七十五釐米的詩碑。詩內容“題《靈隱》:“靈山含秀色,鷲嶺起嵯峨。梵宇盤空出,香雲繞地多。開襟對層碧,下馬撫煙蘿。羽衛閒來往,非同問法過。”

不得不說,清朝皇帝們為了家國天下,真的拼了。他們的書法和漢學修養,真的很高。康熙御碑上的書法,既靈秀工整,又俊逸灑脫,比乾隆水平高。他充分接受了其父親順治帝建立的統治策略,籠絡漢人的心,從文化開始。

揚州大明寺,精心保護了一首康熙帝寫“杭州靈隱寺”的詩,很有意思。該詩寫於康熙二十八年,為康熙帝第二次南巡時從杭州回北京路經揚州時手書。至於為什麼這首吟詠靈隱寺的詩,會留在揚州,有不同的說法。最被接受的一種,大體如下:

遊逛大明寺,別忘了賞玩兩座御詩碑亭

康熙《靈隱》詩

據傳,康熙帝寫下這首詩,便賞給了揚州知府高承爵,因為高承爵一路保駕護駕功勞卓著。送首詩,比一堆銀子效果好。這便是文化的功能。後來高承爵升官進爵,升為江蘇按察使,該與當年功勞有關,又或許與他名字起得好相關。為感謝揚州,高承爵在大明寺西園,為康熙帝賜詩立碑建亭。

距離康熙詩碑亭不遠,是“天下第五泉”碑刻和第五泉井。往上走一點,是保護完好的乾隆詩碑亭。乾隆詩碑亭,有三首詩。眾所周知,乾隆是歷代帝王中最喜歡寫詩、留詩最多的人。他一輩子共寫下四萬多首詩,比《全唐詩》還多。平山堂有他三首詩,不奇怪。

石碑東西排列,跨度十一年。從四十歲的意氣風發,到五十一歲的年富力強。導遊一般不這樣介紹。導遊詞這樣說:三首詩,代表了乾隆青年、中年、老年三個不同時段。偏頗了。四十到五十,屬於同一年齡段。而書法表現,多了十多年練習,更加老練溫潤罷了。

最東邊詩碑,是乾隆第一次南巡時所寫:“梅花才放為春寒,果見淮東第一觀。馥郁清風來月牖,枝枝畫意入雲欄。蜀岡可是希吳苑,永叔何曾遜謝安。更喜翠峰餘積雪,平章春色助清歡。”

遊逛大明寺,別忘了賞玩兩座御詩碑亭

乾隆詩碑亭

揚州最美,不過“煙花三月”。乾隆帝在仲春時節,第一次南巡來到了揚州,他心中有沒有泛起過“揚州十日”的血流成河?不清楚。詩中,表達見到“淮東第一觀”的大明寺,喜悅難忍的心情。題寫《揚州平山堂》為誌。

最西邊的詩碑,是第二次南巡到揚州所寫,第二首《平山堂》詩:“西寺西頭松竹深,歐陽舊跡試遊尋。江南山色秀無盡,二月韶光美不禁。四字簷端垂聖藻,千秋座右揭官箴。春巡處處前徽仰,到此尤廑籲俊心。”

時間過了六年,季節差不多。一樣的景,不一樣的心情和歲月。詩中讚美景色,感受時光。今人在春光爛漫之時遊玩大明寺,一樣能感受這樣的景,這樣的情。“年年歲歲花相似”!

中間詩碑,是乾隆帝《四月朔日遊平山堂》詩。這是他第三次南巡,五十一歲。“畫舫輕移邗水濱,人思六一重遊巡。陰陰葉色近迎夏,袞袞花光昨餞春。巧法底須誇激水,淳風惟是慚頭薪。江南山可平筵望,望豈因山因憶民。”

遊逛大明寺,別忘了賞玩兩座御詩碑亭

一對鶴的生死愛情

相比前兩首,這首詩似乎情感昇華了,多了憂國憂民的情懷。這一次到揚州的時間,比前兩次晚一點,春末夏初了吧。

大明寺西園,有有故事的“鶴冢”,有有傳說的石濤墓,有歐陽修蘇東坡師生的彼此成就,有天下聞名的“天下第五泉”。假如到大明寺只是拜佛燒香,可惜了。我等土著,有時候進入寺院後,直接拐進西園。不為其它,就為看看康熙乾隆的詩碑。

冬春天的臘梅紅梅,用不一樣的香氣,環繞詩碑亭。坐在石凳上,感受揚州獨有的“揚州慢”之慢,賞玩清高宗曾經的壯懷逸興。他的詩,現在被詬病很多。然而,雖然乾隆缺少“蓬萊文章建安骨”的才情,能落筆成詩,已然不容易!越來越依靠鍵盤的我們,斷無可能達到乾隆書法的嫻熟、流暢和瀟灑。那是多少年不間斷練習的產物。

順坡而下,到放生池中間的第五泉泉眼,打一桶泉水交於店家烹煮。這裡與坡上的井,屬於同一口泉。要一杯平山茶,用五泉水泡了細品,不輸於當年乾隆帝遊玩的情志吧。

遊逛大明寺,別忘了賞玩兩座御詩碑亭

西園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