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知否》裡的歷史小知識——孫秀才為什麼這麼牛

看過《知否》這部劇的朋友們,應該都能記得在宥陽老家淑蘭姐姐嫁的那個渣男——孫秀才。

其實第一次刷劇的時候我也很納悶,這是為什麼呢?按理說盛家在宥陽也是高門大戶,而且大伯父家經商在當地是屈指一數的富戶,上面還有在朝當官的明蘭家照應著,為什麼就能把一個嫡女淑蘭姐姐嫁給這麼一個家裡條件差,人品又差的渣男呢?這個孫秀才為什麼又能在宥陽盛家這麼囂張跋扈呢?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孫秀才為什麼這麼牛

《知否》裡的歷史小知識——孫秀才為什麼這麼牛

原來在當時的宋朝,秀才可不是到後來我們清朝的時候那種一級一級考上的秀才。清朝的時候最基礎的學子叫童生,然後在縣裡督學考試合格了就叫秀才了,之後參加鄉試出來的叫舉人,舉人其實就候補的有資格當官了,再升級一次會試考上了叫貢士,貢士顧名思義就享受國家的俸祿了,全國的每年貢士名額大概有300個左右,回事考完就是殿試了,就是皇帝在太和殿親子考試,考上了就叫進士,這個就可以直接做官了。剩下的狀元、榜眼、探花其實是在殿試中的第一、二、三名的稱呼。所以在這裡看清朝的時候這個秀才是比較多的,也就是參加過一次寄出考試的就叫秀才了。

《知否》裡的歷史小知識——孫秀才為什麼這麼牛

可是在宋朝就不一樣了,在《知否》這個時代背景的宋朝,他就是秀才,顧名思義就是優秀的人才,這個秀才是各個地方選送出來要去朝廷參加回事的這個考生統統叫秀才。秀才比例是非常小的,他比我們現在的全國人民基礎資料和博士生的比例還要小,就比我們現在的清華北大生的比例還要小。他要北宋四書五經,古籍內容都要會,大概就是50萬左右的字數,因為每部古籍的數字數不同,所以我們只能說他是左右,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但是這個工程量還是非常大的。這個孫秀才其實在童年的時候還是一個非常刻苦的人的,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少年神童了,為什麼這麼說呢,人家12歲就得秀才了,他在選拔的時候還是參加了縣試,縣試就是縣太爺給你們監考的,府試就是又上了一個階段,院試就是學政怕地方上有舞弊的行為去巡視然後監督你們的這個考試的。過了這三輪之後,才算是選上了,準備去京城參加考試。

《知否》裡的歷史小知識——孫秀才為什麼這麼牛

所以說孫秀才在當時12歲就是秀才了,確實還是非常有成績的,這也是他媽媽能拿出來炫耀的資本,只是後來再考什麼都沒考上,人品也開始有了問題,其實我感覺也有淑蘭姐姐帶去嫁妝豐厚的這個原因,窮人乍富嘛,開始揮霍,就變成這樣了。再加上宥陽老家大伯父家是商賈之家,在古代商賈本身就比讀書當官的第一個等級的。所以他才敢在盛家如此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