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乾隆賞大臣每人一個豬肘子,官員感恩戴德,為何有人卻出門就扔了?

大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有一項特殊的嗜好,那就是時不時的喜歡向自己信任的一些大臣賞賜一些“豬肘子”供他們食用。而獲得這些“豬肘子”的大臣們大都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樣,但是幾乎沒有人會真的把這些“豬肘子”帶回家中食用,絕大多數都在出宮之後偷偷的便將之丟棄。

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

乾隆賞大臣每人一個豬肘子,官員感恩戴德,為何有人卻出門就扔了?

一、此肘子非彼肘子

首先要說的一點是,乾隆爺賜給大臣的“肘子”可不是像我們現在吃的肘子那般美味。這種所謂的肘子實際上就是豬肉用白水煮上八九分熟,然後直接切成片不蘸任何的作料直接入口而食。所以說,這種“肘子”的味道你就不要有太多的期待了,直接想象白水煮肉是個什麼滋味,心裡就該有數了!

但是說到這裡大家不禁要問了,你乾隆爺堂堂一國之君,給手下大臣賞賜點什麼金銀珠寶不好,非得賞賜這麼個難吃的“肘子”?這實際上就涉及到了滿清立國的一項傳統!

乾隆賞大臣每人一個豬肘子,官員感恩戴德,為何有人卻出門就扔了?

二、這個肘子不一般

實際上要說乾隆爺故意噁心這幫子大臣,那也是真的誤會了人家。乾隆爺向手底下的大臣們賞賜這“豬肘子”確實是一種褒獎和厚愛。

首先在古代,豬肉可是隻有富貴人家才吃得起的金貴之物,而這賞賜的“豬肘子”用的還是朝廷祭祀所用專門的肉,這種肉也叫作胙肉,一般人可是沒有資格吃的。所以能吃這個肉的本身就象徵著一種特殊的身份和地位。當年雍正皇帝就曾經將這種肉賜給還不是皇帝的乾隆爺,乾隆毫不猶豫的吃了下去。雍正對此極為高興,在眾多皇子中對乾隆爺也是格外的高看一眼!

乾隆賞大臣每人一個豬肘子,官員感恩戴德,為何有人卻出門就扔了?

其次,滿清龍興之處是關外的遼東苦寒之地。開國的先祖們最開始過的可都是茹毛飲血的日子,那個時候能夠吃上肉就算得上是好日子了。所以,吃這個半生半熟的“白水煮肉”實際上就成為了滿清貴族憶苦思甜的一項活動。

現在皇帝讓手底下的大臣吃肘子,實際上也就是讓這些大臣也參與到滿清貴族的活動中來,這確實是一種恩寵!

乾隆賞大臣每人一個豬肘子,官員感恩戴德,為何有人卻出門就扔了?

三、大臣們不願吃肘子的原因

首先一個是當時滿清已經立國百餘年,王公大臣們早已經過慣了富貴榮華的日子,就憑他們的身份什麼山珍海味沒嘗過?所以口味兒早就養刁了,此時此刻再讓他們來吃這個半生不熟的肘子,確實是有難以下嚥之感。

其次,吃“白水煮肉”畢竟是滿人的傳統。此時大清的朝堂之上漢人大臣也已經不在少數,這些人對於滿人的習俗實際上仍然存在著牴觸。在他們看來,這種“茹毛飲血”的吃法是在是蠻夷才有的做法,絕非他們這般熟讀聖賢書的讀書人應有之行。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兩方面的原因,使得很多大臣在接到皇帝陛下的賞賜之後,不少人想出各種方法來回避吃這“白水煮肉”。比如,有的偷偷在衣袖中藏些佐料,這樣一旦吃起來也不至於太過難以下嚥。

乾隆賞大臣每人一個豬肘子,官員感恩戴德,為何有人卻出門就扔了?

最後,筆者要說的是,乾隆皇帝賜“肘子”看似一件小事,但我們卻能夠從中看到當時朝廷中存在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以及清朝立國百年後的官吏風氣的變化。所謂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