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屠龍者終成惡龍”,朱元璋是如何蛻變的

《明朝果然很有料》-23

『接上一篇:朱元璋平定嶺南之戰:一切算無遺策,盡在掌握』

【諭中原檄】

南征皆在掌控,那是因為南方並沒啥硬茬,朱元璋都不用派出賬下徐達、常遇春、馮勝這些人物,胡美掛帥就把他們滅了。

北方就不同,元順帝仍佔據著大都,各路元軍仍有數十萬之眾,且不乏名將,如果有需要,他們還能大量招兵買馬,作一番困獸之鬥。

更關鍵的,朱元璋在北方得不到認可。

之前劉福通派出三路大軍北伐,一度進展順利,最遠一路打到了朝鮮。但由於孤軍深入,得不到地方的支援,後勤難以為繼,被一一擊敗,劉福通的敗亡,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如今,朱元璋面臨相似的局面。就算軍事上能保證勝利,得不到民心支援,那是註定無法成功的。一個不小心,朱元璋可能就成了趙匡胤,眼巴巴望著幽雲卻無法收復,甚至還有重蹈劉福通覆轍的可能。

但別忘了,鄱陽湖之戰後,朱元璋已完成了蛻變。

軍事只是政治的延續,終究是為了達成政治目的,那麼能用政治解決的問題,為什麼不先用政治方法來解決呢。

吳元年(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25萬,北進中原。

與此同時,朱元璋釋出了另一道著名的檄文

《諭中原檄》

檄文由他手下頭號文士宋濂起草,它的中心內容有三點。

一是強調搬出“夷夏之防”的說法,強調中國應該由漢族人來治理,北伐的目的是“驅逐胡虜,恢復中華”,雪中國之恥。這個口號在漢人中,無疑是有相當號召力的,若干年年之後,仍然被孫中山所沿用,可見其影響之深。

這一來,朱元璋政權的民族正統性有了,蒙元本就得國不正,該由更“正”的漢人政權來替代它。

二是強調天命論。

——自宋祚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

“君權神授”這概念,從殷商時期就已流行,到了周朝已被玩得很溜了。儒家祖師爺孔子就是位極度信命的老夫子。在他看來,一個人的生死存亡、富貴貧賤完全與高懸於天的命有關,絕非塵世芸芸眾生的力量所能改變。所以《論語》裡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這種思想,也是一千多年來儒家的重要思想。搬出天命論,進一步說服儒家士大夫們。

第三就更狠了。檄文裡面是這麼說的

“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禮義者,御世之大防。禮義者,御世之大防”“父子君臣夫婦長幼之倫”、“中國居內以制夷狄”。

這是提出恢復綱常,復興道統。為啥,因為元朝的綱常已經敗壞了——

“自是以後,元之臣子,不遵祖訓,廢壞綱常,有如大德廢長立幼,泰定以臣弒君,天曆以弟酖兄,至於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習,恬不為怪,其於父子君臣夫婦長幼之倫,瀆亂甚矣。”

這還了得?儒家有三綱五常之說,是儒家的中心思想,歷代王朝都以此維持統治的金科玉律。從政治到生活,大大小小的人都被約束在這個體系中。蒙古、色目貴族破壞了這個體系,“瀆亂甚矣!豈可為訓於天下後世!”

這次北伐的目的當然是自己一統天下,不過對百姓不能這麼說,得說是

“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恢復世代相傳的體系和生活習慣。

這要比紅巾軍宣傳的彌勒佛降生、明王出世的故事,更能獲得儒生士大夫的支援。

最後,還不忘記提一嘴

“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進一步瓦解敵人的抵抗意志。

這道檄文,比不久前討伐張士誠的《平周檄》格局更高,跳出時代限制,站在了古往今來的高度。宋濂不愧是一代文宗、朱元璋的筆桿子,一篇枯燥的檄文到他手裡,寫來既醇厚,又飄逸,如平沙漫漫,鐵騎數萬,縱橫馳逐,不可控馽。

“屠龍者終成惡龍”,朱元璋是如何蛻變的

從一前一後兩道檄文,朱元璋的思想完成了徹底的轉變。

轉變並非一朝一夕,有個長期的過程。

朱元璋參加紅巾軍,並不是因為什麼信仰,只是和大多數人一樣,形式所迫為了保命而已。他後來自己回憶:

吾遭兵亂,措身行伍,亦不過為保身之計...罔知王業之事如何,不過苟全性命而已。

那時的朱元璋沒啥遠大理想,不過是走一步看一步。但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農民,潛意識裡是追求榮華富貴的。人往高處走,當他有了一定的條件,就會追求更高的目標。

剛好,儒士們出現了,朱元璋對這些文化人很尊敬,他們也開始用自己的儒家理念對他施加影響。早在至正十三年(1353年),李善長就用劉邦的故事激勵朱元璋,老朱聽了很心動,連聲說“善”。馮國用建議朱元璋攻取帝王之都金陵以為根本,然後“四出征伐,以定天下”,朱元璋聽後“大悅”。接下來,陶安、李習、宋濂、劉基,儒生、士大夫們不斷加入,隊伍越來越壯大,對老朱的洗腦也越來越深,帝王思想逐漸深入他腦海。

“屠龍者終成惡龍”,朱元璋是如何蛻變的

客觀條件上,儒家思想也比白蓮教更適合形勢。

部下們跟著他打天下,打的是紅巾軍的旗號,心裡可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和平年代軍人要立功不容易,那是文人的天下;戰爭年代文人要靠邊站,那是軍人的天下,升官發財都指望著打仗。

要不是為了利益,沒幾個人會心甘情願為信仰獻身,只有切實的利益才能讓將士們賣命。打了勝仗,就得給賞賜,勝仗越打越多,賞賜越來越多,立功的將士不知不覺就成了新的地主和官僚。

尷尬的是,白蓮教的口號是“摧富益貧”,如果再按紅巾軍那套來操作,那豈不是自打耳光。世界本就是不公平的,富都被摧完了,要益貧還差得太遠,再去徵兵,還叫“摧富益貧”,請問摧的是哪裡的富,自己領地裡的富算不算,總不見得叫將士們拿出家產分給農民吧,那老朱可得摸摸脖子,看看腦袋還在不在。

儒家思想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用儒家思想武裝自己,早在歷史上得到無數次驗證。是個成熟的經驗,它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不就是終極理想嘛。所以朱元璋說:孔子之言,誠萬世之師。不要怪他見識短淺,當時是14世紀,要知道,當時的歐洲還是中世紀一段最黑暗的時期,文藝復興還剛剛開始,這套理論並不過時,甚至是比較先進。

西方有句諺語“屠龍者終成惡龍”,朱元璋是善是惡暫且不論。總之,當年那個屠龍少年,就這樣一步步走上了成龍的道路。

=未完待續=

以上是小院正在寫的新書《明朝果然很有料》中的內容,本書完整敘述明朝276年興衰之變,已簽約將在明年出版,先放到公眾號〖小院之觀〗上以連載的形式與大家探討,在頁面底部

#明朝果然很有料

中能檢視已釋出章節,有興趣的朋友請關注本號,歡迎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