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氣候居然影響朝代更迭?

講真,如果說是多少年前,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完全是驢頭不對馬嘴的話題。我們從小的歷史課本還是以後聽到的那麼多有關於王朝更迭的故事,總結原因呢,無外乎就是政治腐敗了,外戚專權了,太監干政了,紅顏禍水,農民起義,官逼民反等等一大堆原因,很少會跟天氣扯上關係。可是你發現沒有,近些年,我們的這個歷史呢,竟然還真的跟氣候結合的是越來越緊密了,尤其是在分析古代王朝更迭,內部動盪打的不可開交的一些歷史大事件的時候,越來越多的歷史學者經過研究得出結論,說地球氣候的變化對人類歷史的文明程序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

那麼話說在1。5萬年前左右,末次冰盛期結束,通俗的說就是全球氣候從嚴寒的時期開始逐漸變暖,因為天氣變暖了,自然資源肯定就豐富了,就直接導致了人類開始大擴張。據考證,大約在1。3萬年以前,咱們的祖先呢,就趁著天氣溫暖,植物生長茂密,動物種類繁多,能提供很多的食物,皮草啊,吃飽肚子身上暖和了,人數也開始多了,於是呢,也開始了慢慢的擴張之路。據可考,從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時候的新石器時代開始,咱們中國呢,這個氣候啊又處於第1次溫暖期啊,也就是三皇五帝之後天氣暖和了唄,溫度升高了,積雪消融,雨水充沛,暴雨連連,於是乎呢,大江大河開始洪水橫流啊,吞噬我們的家園,吞噬我們的土地,搞得我們的先民呢,代代與水患展開了數次鬥爭,直到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登場,似乎是在當時戰勝了洪水,而這個人就是大禹。

氣候居然影響朝代更迭?

大禹的故事,我們都說過很多次了哈,他當年是從之前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就改變了堵的方法,率領民眾呢,對洪水進行疏導,置個人利益不顧啊,衝在第1線,望我工作,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水13年,完成了治水大業,人民呢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也正是因為大禹治水有功啊,他的業績受到老百姓的交口稱讚,所以我國的第1個朝代,夏朝,才能夠得以建立啊,換言之就是說如果沒有大禹,就沒有當年治水的成功,可能就沒有後面的夏朝,沒有夏朝,你就可能沒有商朝,以此類推,可見正是大禹治水的成功是改變了整個後世的歷史方向,可以看做一次歷史大事件。

氣候居然影響朝代更迭?

但是我們又老生常談的來說,大禹治水的故事,這個目的是什麼呢,絕對不是想給大禹老人家再來一些熱烈的掌聲和讚美,而是想著怎麼能從另外一個原因來解讀大禹治水,為什麼當年能夠成功。大禹之前呢,那麼多能人治水都失敗了,只有大禹它成功了,難道就是簡單的把以前對洪水的堵的方式改成了疏通河道,洪水就被降服了 如果是這麼簡單的話,只能說明以前治水的水利專家確實夠笨的,治水這麼多年,耗費這麼多人力物力財力,而他們想問題治水的這個智商,還停留在水來土掩啊,水位越高堤壩就得築的越高,停留在連一個小孩子都知道的基本常識上,這完全不像水利專家該有的水平。後頭大禹能想到疏的方法,難道他們當年就想不到嗎?如果按照我們的常理來思考的話,確實有些蹊蹺啊。可是如果掛鉤上今天我們要講的氣候和歷史,那麼我們會給出一個另外的可能性,就是大禹之所以能夠治水成功,會不會是因為他的命好,恰逢其時的撿了一個大漏呢,這好像跟我們以前講的大禹治水的故事不太一樣啊,那此話怎講呢?

因為經過對古代氣候變遷的研究,大禹治水的時候呢,他恰恰就趕上了當時氣候學當中所說的小冰期的開始,就是氣候從溫暖溼潤逐漸變為寒冷乾旱。那麼這樣的氣候變化,你知道對當年我們的中原地區會造成什麼影響嗎?就是直接降雨減少,水患驟減啊,所以大禹當年之所以能夠治水成功,很有可能剛好趕上了老天爺給臉,否則的話天天狂風暴雨,地動山搖,滔天洪水是傾瀉而下,那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你就是再怎麼堵,再怎麼疏,大禹也沒招,很有可能就跟他老爹一樣,就給咔嚓了啊,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歷史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蝴蝶效應環環相扣,說不定今日的世界也大有不同。

那麼換言之就是說,古代和現在比,生產力還是相當低的,古代呢,又是農業社會,民以食為天,靠天吃飯,如果說老天爺不賞臉,肚子吃不飽,那統治根基就會地動山搖。不光說大禹了,古代歷朝歷代的興衰好像都和環境氣候因素的氣象變化是息息相關。於是乎就產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只要是那個時候天氣不錯的情況下,往往是天下太平啊,只要是氣候變得惡劣,不適合長莊稼,自然災害頻繁,往往會對這個古代的農業社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大大增加戰爭發生的機率。大禹的後人們建立了夏朝,夏朝建立以後呢,共傳了14代,延續471年。等時間來到了大約公元前的1556年的時候,那這個時期的黃河流域,因為氣候又開始轉冷的原因,而發生了大面積的乾旱,當時夏朝就發生了曠日持久的大旱災,糧食大減產,老百姓喝不上水,吃不飽飯,渴死,餓死了很多人,那大傢伙肚子都空癟癟,必然就把矛盾對準了當時的統治者。老天爺不下雨,統治者他說了也不算,那個時候也沒有人工降雨技術啊,為了轉移人們對朝政的不滿,統治者就自作聰明的不斷的在當時發動對外的征伐。一次還行,大傢伙同仇敵愾,可是根本問題你沒有解決呀,打完仗回來,還是沒有糧食,對統治者還是氣啊,於是乎,沒辦法就再來一次征戰兩次三次4次啊,次數多了,就自然而然的引起了當時各部落的不滿與反抗。

氣候居然影響朝代更迭?

於是,當年在黃河流域遊牧的部落首領,就藉著天下大旱老百姓活不下去都是統治者暴虐荒淫為由啊,率領其他諸侯國一統打起了奪權的戰爭,並最終決戰,夏朝滅亡,並建立了商朝。也就是說夏朝的滅亡,和商朝的建立呢,跟氣候也是息息相關的。可是自大商朝建立以後呢,在歷史上,商朝五六百年間呢,竟然把自個兒的都城遷了好多個地方啊,商朝初期遷了8次,商朝後期遷了5次。國都,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哪能說遷就遷。那為什麼商朝遷都如此頻繁呢?這也成為了歷史學界的一個謎案。那麼現在普遍認為,除了以前的什麼遊牧,遊農等說法,現在看起來應該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氣候。因為據對比分析,在商朝早期的一段時間裡呢,根據還原的當時對應的氣候情況,可以看到中原本地區氣候忽然又再一次轉冷了,就是夏季季風減弱,大的降雨開始向南移,導致了整個黃河流域迎來了大量降雨,結果就是黃河中下游水患連連哪。那作為全國的大糧倉基本上都在下游啊,良田沃野被洪水淹沒,這就意味著農業要崩潰啊,而農業崩潰呢,就意味著建立在農業之上的商朝的統治也不牢靠啊,怎麼辦呢?

氣候居然影響朝代更迭?

商王比夏王聰明啊,乾脆啊,咱遷都吧,去不斷的選擇那些適合農業生產的地方來建立都城,不斷的選擇宜居的地方,讓人民的生產生活更加安定,這也許就是歷史上商朝遷都的一個重要原因吧。那我們現在呢,只講了夏和商哈,後面的朝代我們就要簡單的對比一下。對照一下氣候表,你會驚奇的發現,每一次朝代,一些個歷史大事件要發生,也跟氣候的變化是驚人的吻合。比方說在西周末年了,有個統治者叫做周厲王,在他任內呢,不是發生了著名的國人暴動嗎?這個國人暴動主要就指的是公元前841年,因不滿他的暴政,國人是集結起來,手持棍棒農具圍攻王宮啊,要殺他。嚇得周立王是屁滾尿流逃了。這時期恰恰是中國最冷的時候,平均氣溫呢,大概估算要比現在的溫度低兩度左右。很快這個西周就踉踉蹌蹌的撐到了周麗王的孫子周幽王,結果呢,是烽火戲諸侯,西周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