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何他手底下的將領會那麼聽話,乾脆交權呢?

自古以來,權利都是最誘人的存在。尤其是在我國的封建君主制社會下,權利更是可以延續的存在,有權利固然是好事,但是既然是君主制的社會,那麼你大也絕對打不過皇上。並且中國有一句古語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何他手底下的將領會那麼聽話,乾脆交權呢?

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絕不是單純的請大家喝喝酒,聊聊天,就把兵權給要回來這麼簡單。相反的,趙匡胤是在受到了昭義節度使李筠,以及淮南節度使李重進的造反之後,在趙匡胤親自自己上場平定了兩場叛亂之後,趙匡胤才重新考慮兵權方面的事情。

如果自己不想成為五代十國之後的翻本,那麼控制藩鎮權力過大的現象,肯定是首當其衝的根本。為了此事,趙普給趙匡胤提議讓他“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的三條建議,也是最終被趙匡胤積極實行了的。

奪其權,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杯酒釋兵權”。聽上去很簡單,像是喝個酒組個飯局就可以搞定的事情。但是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這個“杯酒釋兵權”的行為,最少是發生過了兩次。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何他手底下的將領會那麼聽話,乾脆交權呢?

宋朝初期,趙匡胤剛剛登基沒兩天的時候,趙普就跟趙匡胤說,不應該把兵權全都交付給讓石守信,王審琦這些人手裡。但是因為趙匡胤認為這都是跟我路打天下的功臣,不給他們我給誰?不應該懷疑自己的好兄弟,好戰友啊。這個時候趙普生氣的趙匡胤說:就算你相信他們沒有野心,但是誰又能抱枕給他們的部下不會“黃袍加身”呢?

其實這個時候趙普所說的話對趙匡胤是有作用的,趙匡胤即使再怎麼心大,這個時候也應該仔細的考慮一下了。所以,趙匡胤就在第一次的晚朝結束之後,宴請了石守信等人,並且跟他們提了交出兵權的這個問題,這個也就是趙匡胤發起的第一次“杯酒釋兵權”。但是顯然那效果並不是很如意,畢竟大權在握,誰又想乖乖的交出自己已經享受了的權力呢?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何他手底下的將領會那麼聽話,乾脆交權呢?

而第二次的機會是趙匡胤再一次宴會上提議道:誒呀,大家都是大宋的功臣,現如今天下都已經太平了,百姓們更是安居樂業,大家都已經享福了,但是你們你們幾位還在外面帶兵,我真是沒有顏面來面對你們啊。

這個時候也有一個巧合的出現,有一位鳳翔軍節度使,名叫王彥超。王彥超了趙匡胤的話隨即立刻表示,說自己其實很早就想要告老還鄉去享福了。聽了這話的安遠軍節度使以及護國節度使等人卻沒怎麼明白趙匡胤的意思,還在宴會上跟趙匡胤說,誒呀,自己打仗的時候確實十分的艱苦,日子過得確實是多麼多麼的艱難,處理公務方面也是十分的辛苦啊。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何他手底下的將領會那麼聽話,乾脆交權呢?

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趙匡胤直接就冷下了臉,語氣冰冷的對他們說:這些都是前朝的事情了,還好意思在這邀功?到了第二天,直接就把這些人的職位全部都撤了。

其實趙匡胤在做這些之前也不是隻憑藉著自己的威嚴,趙匡胤肯定也是做了足夠多的準備的。趙匡胤當時也是十分嚴格的控制著禁軍,還有軍隊的將領們。最起碼宮廷的禁軍跟京城周圍的佈防軍隊勢力都已經牢牢的抓在了趙匡胤的手裡。

所以我們看到了“杯酒釋兵權”其實只是萬事俱備,只差一場鴻門宴了而已,而有些武將更是反應速度感人,等到他們已經反應過來的時候相比也是不想交出兵權也不可能了,畢竟權利跟性命比起來,還是性命比較重要的。並且按照歷史上“狡兔死,走狗烹”的慣例來看,趙匡胤對待武將的下場確實已經算是很仁慈,很不錯的了。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何他手底下的將領會那麼聽話,乾脆交權呢?

如此看來,如果是你是武將,你願意交出自己手裡的兵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