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皇帝賜下10車肉,霍去病放到發臭也不給士兵吃,事後才知高明

“驃騎冠軍,飈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

——班固

中國古代歷史上向來是不缺乏名將的,比如說

“良將身亡趙亦亡,百年遺恨一馮唐”

,在戰國諸國互相傾軋時卻能鎮守在最北邊抵禦匈奴的李牧;比如說忠心耿耿寫下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悲壯詩詞的岳飛。

皇帝賜下10車肉,霍去病放到發臭也不給士兵吃,事後才知高明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上述的兩大名將都是因抵禦北邊的政權而出名的,的確,

在中國古代漫長的歲月當中,位於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乃是中華文明最大的威脅

,尤其是在楚漢爭霸的那段時間,北方匈奴被冒頓單于首次統一後,更是對才剛建立的漢朝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由於秦朝的暴政加上秦末戰亂,使得神州大地滿目瘡痍,當初劉邦剛建立漢朝時不是沒想過對南下劫掠的匈奴進行征討,卻因為國家實在再也供不起大規模的戰爭作罷。

從呂后開始到後面的文景之治,漢朝一直都是採取的修生養息政策,想盡辦法恢復元氣。

皇帝賜下10車肉,霍去病放到發臭也不給士兵吃,事後才知高明

經過幾代政權的努力後,在漢武帝登基後終於迎來了反擊時刻,此時漢朝已經徹底恢復了元氣,出生率增長,經濟發達,糧草充足,

於是有了17歲就敢率800輕騎深入大漠的“冠軍侯”霍去病。

那句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成就了驃騎大將軍霍去病,他一生戎馬封狼居胥,將匈奴趕回了漠北草原,直取祁連山。可以說如果沒有霍去病開拓河西走廊,之後的絲綢之路還不知道啥時候才能開通。

皇帝賜下10車肉,霍去病放到發臭也不給士兵吃,事後才知高明

或許是因為漢武帝對霍去病太過寵信,導致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甚至用了

“以和柔自媚於上”

來形容他。“媚上”這個詞可嚴重了,也就是說霍去病全靠巴結奉承討好漢武帝才有瞭如此成就。

為何司馬遷會這麼針對霍去病?從《史記》中記載的一段話或許可以看出。

“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事多此類。”

皇帝賜下10車肉,霍去病放到發臭也不給士兵吃,事後才知高明

這說的是霍去病出徵的時候,漢武帝擔心他大軍出征辛苦,派人給他送了十多車肉;沒想到等霍去病回來的時候,那些肉根本沒有吃完甚至發臭了,霍去病卻下令將這些肉都給丟掉。

要知道大漠征途艱苦,很多士兵缺乏糧食都是在餓著肚子,霍去病卻如此奢侈浪費糧食,並且這種類似的事情還很多,耿直的司馬遷自然看不下去。

皇帝賜下10車肉,霍去病放到發臭也不給士兵吃,事後才知高明

那麼霍去病為何要這麼做呢?他是真的人品堪憂嗎?並不,他其實是為了自保。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這句話大家都聽過吧?漢朝建立後,連當初一直征戰天下的韓信都被劉邦跟呂雉想辦法害死了,其他的開國功臣也沒幾個有好下場。

霍去病屢戰屢勝後在軍中威望達到了一個可怕的程度,甚至可以說在軍中,霍去病的名聲比漢武帝還要響亮。

漢武帝可不是旁人,是能夠跟秦始皇相提並論的千古一帝,他可能容忍一個臣子聲望比自己還高嗎?肯定不可能。

皇帝賜下10車肉,霍去病放到發臭也不給士兵吃,事後才知高明

霍去病明白,等到不需要自己打仗時,可能就是自己喪命之時,

為了保命他只能學著開國名臣蕭何那樣,透過刻意製造汙點敗壞自己的名聲

,他寧可將肉丟掉也不給士兵吃的傲慢舉動,勢必能夠降低自己在軍中的威望,也算是一種變相跟漢武帝“表忠心”的行為。

皇帝賜下10車肉,霍去病放到發臭也不給士兵吃,事後才知高明

可惜天妒英才,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不過虛歲24,就在再一次準備出軍的時候病死,英年早逝。

如果霍去病一直活著,或許將又是一出“飛鳥盡,良弓藏”的劇情,但他死了,死在最美好的年華,死在了建功立業的途中,且沒對漢武帝的社稷產生任何負面影響,因此他成了漢武帝心中的“白月光”。

漢武帝因此悲痛欲絕,甚至特地為他調遣河西五郡的鐵甲軍送葬,沿長安一路排到茂陵東的霍去病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