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曹操身邊的智囊團之一,“亂武”“毒士”名號加身,他何其冤枉!

賈詡,曹魏五謀士之一,與荀彧、荀攸、郭嘉、程昱並列,是曹操身邊的智囊團。由於他在東漢末年作出的有名事蹟,後世通常將其稱為“三國第一毒士”,以及有“文和亂武”的名聲。究其原因是,東漢末年發生一起劫掠天子的禍事,而事情起源於賈詡的一句話——

“聞長安中議欲誅盡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

曹操身邊的智囊團之一,“亂武”“毒士”名號加身,他何其冤枉!

這話是對董卓的部將李榷、郭汜所說。當時,董卓已死,王允傳達的訊息是想要殺盡涼州人,故此,身為涼州人的賈詡對兩位說出上面一席話,導致身為西涼軍領袖的李榷聯合身邊郭汜等大舉進攻長安,繼而劫掠東漢天子,在關中地區大肆剽亂,造成百姓傷亡,舉家罹難,城中滿目狼藉的局面,並持續數年之久。

“時三輔民尚數十萬戶,榷等放兵劫掠,攻剽城邑,人民飢困,二年間相啖食略盡。”

資治通鑑所寫場面,當時局面已成這樣不堪。其後,賈詡追隨過段煨、張繡,最後投在曹操手下,無論在何處都表現出極高的智謀。他的計謀幾乎堪稱算無遺策,一言以亂世,洞察人心的手段了得,直到最後,在曹操問後繼人問題時,賈詡另有它意地回答,“公不見袁紹、劉表耶?”其中含義是君不見,袁紹、劉表就是在繼承人問題上糾結導致家門內亂,意思是指該立曹丕為世子。可以說因此,賈詡成功在曹丕繼位後享位三公,享年七十七歲。在亂世中一系列的計謀之後能獨善其身的謀士,大概第一得數賈詡了。另外,加上他的謀略大部分造成不好的影響,而自己總能在其中安穩渡過,世人將其稱為“毒士”。

曹操身邊的智囊團之一,“亂武”“毒士”名號加身,他何其冤枉!

只是,亂世中看智者人心,猶如鏡中花,水中月,模糊難辨,僅僅靠史料一言以蔽之,難免有偏頗之嫌。

李榷、郭汜亂世之後,曾將脅天子於帳中,賈詡對此並不贊同,認為這並非漢臣該為之事,在張繡勸說他離開此是非之地,賈詡也以受恩於國家,不肯背棄道義為由拒絕,其後,在李榷、郭汜內戰當中欲對漢獻帝下手時,他暗自幫扶獻帝及大臣離開此處。在當初的一言之亂造成的慘酷局面下,賈詡又維護了漢獻帝而與李榷、郭汜為敵,在四年之後,憑藉自己的計策將關中地區的亂局平復。

曹操身邊的智囊團之一,“亂武”“毒士”名號加身,他何其冤枉!

之後跟隨張繡在宛平之戰後,賈詡根據對曹操和袁紹的局勢分析,毅然決然勸說張繡歸順曹操,因為他始終認為袁紹不能成事。可宛平之戰,曹操與他二人裹挾了殺子殺將之仇,曹操的長子曹昂與典韋在此戰中身亡。這樣的仇恨不知道能否消弭,反正在官渡之戰平定河北後,張繡本在歸順曹操之後出了大功,但戰事平息後,舊賬翻起,張繡以自戕為結局。

曹操身邊的智囊團之一,“亂武”“毒士”名號加身,他何其冤枉!

但作為當初事件中心的另一位主人公賈詡並沒有遭遇什麼事情,這也是他一直以來,被人詬病“毒士”的原因。

就《三國志》中記載,賈詡身為曹操的智囊團之一,在此次事件後幾乎很少為曹操出謀劃策,與他之前驚世之舉措相差太大。記載中,只提到在曹操與馬超韓遂作戰,以及曹操問起繼承人問題時有過露面。至於他享年七十七歲,因為那句對曹丕十分有利的回答,使得文帝在繼位後對賈詡授位太尉之職。看起來,賈詡這一生幾乎站在不敗之地,對人心的幽微變化揣測得當。

曹操身邊的智囊團之一,“亂武”“毒士”名號加身,他何其冤枉!

“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賈詡傳》中對於賈詡歸順曹操後是作這樣評論,歸順曹公後,恐怕猜疑,所以閉門無私交,不與高門貴族勾結,安穩度日。可見自始至終,從“文和亂武”到最後的太尉之職,賈詡所做的是在複雜的局面下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在亂世中存活下來。雖然他此生造成的禍事難以彌平,但對此人“毒士”的斷言,也僅僅只是歷史多面體中的一個稜角的投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