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知易攻難守,為何趙匡胤會定都開封,而北宋100多年不遷都?

公元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被部下擁立為天子,返回周都開封。後周皇帝柴宗訓退位,趙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定都於開封。

明知易攻難守,為何趙匡胤會定都開封,而北宋100多年不遷都?

一、開封:無險可守的尷尬

此後的宋王朝一直以開封為都,南宋都城臨安名義上都叫行在,並不是正式都城。然而,開封無險可守的尷尬,給北宋帶來了極大的軍事壓力。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北部的燕雲十六州還丟了,因此遼國的騎兵幾乎可以長驅直入進入開封腹地。為了保證首都的安全,北宋不得不保持相當龐大的首都衛戍部隊,這也是宋代中央禁軍一直攀升的原因。到了北宋神宗年間,北宋的禁軍數量從開國初年的20萬升到了驚人的80萬。這便是王安石變法的原因之一——冗兵。

即便如此,開封還是受到過數次威脅其中最嚴重的的是檀淵之盟前夕。公元1004年,遼國太后蕭太后攜遼聖宗親率20萬大軍長驅直入,直達黃河北岸的澶州。檀州距離開封只剩下一個黃河天險,如果遼軍攻破檀州,那麼北宋將提前滅亡。

明知易攻難守,為何趙匡胤會定都開封,而北宋100多年不遷都?

整個宋廷一片恐慌,宋真宗一度想要棄都南逃,在宰相寇準的一力堅持下,宋真宗勉強來到檀州。當皇帝的龍旗出現在檀州的時候,宋軍士氣大振,加之遼軍大將蕭撻凜被宋軍射死,這場戰役才最終以“檀淵之盟”的和議而告終。

那麼,既然開封無險可恃,為何北宋要定都開封呢,就沒有人考慮過遷都嗎?

二、開封是何時成為都城的?

開封又稱汴梁、汴京、東京。北宋定都於此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唐代以前,大一統的王朝一直定都於關中地區的長安或者洛陽。唐代也是如此。然而,隨著關中腹地的屢遭戰亂,經濟地理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已經難以供給首都龐大的人口和貴族。

於是,隋煬帝才發動了那麼多人,耗費了那麼多精力開通了京杭大運河。最初的京杭大運河並不是現在的樣子,而是呈一個v字型,兩端分別連線幽燕重鎮和江南財賦重地杭州,向西經過開封到達洛陽和長安。這是為了保證長安能夠及時到達北部邊疆,同時江南的財賦能夠及時送達京師長安。

明知易攻難守,為何趙匡胤會定都開封,而北宋100多年不遷都?

到了唐代中後期,甚至於皇帝和大臣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更加靠近京杭大運河的洛陽辦公,稱之為“就食”,可見當時洛陽-開封一線的重要性。

唐末戰亂,京杭大運河幾乎就等於一條生命線,誰掌握了這條生命線,誰就掌握了江南財賦,掌握了關中門戶,而這條生命線最重要的就是開封。

第一次以開封為都的是後梁朱溫,朱溫以開封及河南為根據地,在與晉王李克用家族的戰爭中取得了優勢,建立了後梁王朝。

從此以後,五代都建都於此,而遠離運河的長安、洛陽逐漸遭到了廢棄。久而久之,前往洛陽長安的運河也不通暢了。

這是五代建都開封的原因,宋代繼承的是後周的班底,自然一開始也是建都於開封。

三、趙匡胤遷都為何沒能成功?

趙匡胤基本統一天下之後,對於開封也不甚滿意,屢次想要遷都。

明知易攻難守,為何趙匡胤會定都開封,而北宋100多年不遷都?

趙匡胤也主要是考慮到開封地理形勢不佳,難以防守,想要遷都長安或者洛陽,然而群臣一直都不同意。開寶九年,趙匡胤生氣了,執意要遷都洛陽。然而群臣始終不同意,最終趙匡胤在弟弟趙匡義的勸諫下回到了開封。

當年,趙匡胤在“燭影斧聲”的疑案中去世。

那麼為何趙匡胤遷都計劃會失敗呢?

首先,趙匡胤是透過和平政變上位的,全盤接收了後周的班底,許多北宋大臣也是後周的臣子。對於他們來說,累世都在開封,許多利益、人脈都在開封。一旦遷都,勢必會使他們的勢力和影響力下降,他們自然不甘心。

其次,當時的開封府尹是趙匡義。可見趙匡義經營班底也在開封,如果遷都,趙匡義晉王的分量也會受到影響。趙匡胤時期,趙匡義的能量可是很大的。甚至於有人說,趙匡胤執意遷都也跟逃離趙匡義的根據地有關係。而恰巧,執意遷都的當年,尚在壯年的趙匡胤,就死在燭影斧聲的疑案之中,趙匡義即位稱帝。

明知易攻難守,為何趙匡胤會定都開封,而北宋100多年不遷都?

再次,趙匡胤並沒有更多的時間來經營一個新都,換句話說,如果趙匡胤不死,可能就遷了。洛陽長安進過長時間的戰亂,十分殘破,因此遷都是需要很長的準備時間的,不能說遷就能遷。明朝朱棣遷都到自己的藩所,前後尚且花了19年的時間,趙匡胤或許要花更長的時間。然而,上天沒有給趙匡胤這個機會和時間。

四、趙匡胤之後,為何沒人再提遷都之議?

而遷都這件事,也隨著趙匡胤的死亡而沒有人再提起。因此,趙宋都城就一直在汴梁,沒有再變過,這又是為何呢?

其一,趙匡義老巢本就在開封,得位不正的他還是要迎合一下群臣,因此趙匡義沒有在提遷都,後世皇帝也就漸漸習慣了,懶得再提。

其二,檀淵之盟後,北宋和遼保持了長期的和平和友好。逢年過節、皇帝換屆什麼的還經常互派使者通告,其樂融融。遷都主要原因就是軍事威脅,現在軍事威脅減小了,汴梁又越來越富庶,遷都也就顯得沒那麼必要了。

明知易攻難守,為何趙匡胤會定都開封,而北宋100多年不遷都?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自趙匡義時代開始,西北有一個政權一直不安分,那就是定難軍,後來的西夏。西夏初期,北宋與西夏的戰爭多以失敗告終,最終西夏完全佔領了隴西和河西走廊。而北宋擬遷都地長安、洛陽的後方就是隴西,因而現在受到了西夏的軍事威脅,誰再提遷都長安那才是腦殘。

既然不能遷了,那就老老實實保衛開封吧。於是宋代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數十年時間營建了一片龐大的防護林,用來遲滯北方的騎兵威脅。當然,最終證明,好像效果不明顯,金軍並沒有費多大的力氣就來到了開封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