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長平之戰”中大獲全勝的白起,為何沒能趁勢拿下趙國

戰國時期有

“四大名將”,分別為白起、王翦、廉頗、李牧,這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全部都是從底層靠軍功升上來的,沒有一個師出名門、將門,這其中又以白起最為亮眼。

“長平之戰”中大獲全勝的白起,為何沒能趁勢拿下趙國

白起出身平民,出生年不詳,梁啟超說: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白起的巔峰之戰不用說也是

“長平之戰”,但這也是他最後一戰。當時手握

40

萬雄兵的白起,大獲全勝之際,為何沒能拿下趙國呢?

“長平之戰”中大獲全勝的白起,為何沒能趁勢拿下趙國

公元前

260

年,因為上黨地區的歸屬問題,秦趙兩國發動了著名的“長平之戰”,起初雙方將領為趙國廉頗、秦國王齕。後來趙王見廉頗連連失利,後方供給又十分吃緊,所以想盡快結束戰爭,就有了換將的念頭。

這時秦國宰相范雎派人到趙國實行反間計,於是趙王任命名將趙奢之子趙括為主將,與此同時,秦國也悄悄地換將了,主將就是白起。

“長平之戰”中大獲全勝的白起,為何沒能趁勢拿下趙國

這一戰,趙國出兵

45

萬,傷亡

45

萬;秦國出兵

40

多萬,傷亡

20

萬。可見秦國傷亡也是巨大的,這也為後來的事情埋下伏筆。並且這場戰爭在中國戰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坑殺趙國降軍

40

多萬。

大戰過後,白起本想一鼓作氣,滅掉趙國,但這時趙國的謀士團終於發力了。一面派人攜重金賄賂秦宰相范雎,一面派人向各國求援。

面見范雎的是縱橫家蘇秦的族弟蘇代,他對范雎說道:

“如果滅掉趙國,秦王就可稱帝,白起就位列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嗎?況且今天滅掉趙國,秦國的國土固然變大了,但得到的百姓卻沒多少。還不如讓趙國割地求和,不讓白起得滅趙之功。”

“長平之戰”中大獲全勝的白起,為何沒能趁勢拿下趙國

於是范雎以軍隊疲憊,急需修養為理由,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王答應了,白起不得不退兵。白起以兩國軍隊傷亡

60

萬的代價掙得的軍功,被范雎不廢一兵一卒的分了一半,自此將相結怨。

誰料,趙國答應割讓的

6

座城池,遲遲未見蹤影,秦王又發兵攻趙,這次白起抱病,未能帶兵。病癒之後,秦王親自請白起出戰,白起認為滅趙的時機已過,此時不宜攻趙,拒絕了秦王的請求。

前方大軍失利,秦王強行命令白起出兵,白起仍然稱病。秦軍戰敗的訊息不斷從前方傳來,秦王命令白起立即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

白起走到杜郵的時候,秦王與范雎商議,認為白起不肯奉命出征了,不能用之,不如殺之,於是派使者賜劍,命他自刎。

“長平之戰”中大獲全勝的白起,為何沒能趁勢拿下趙國

白起拿起劍,揚天長嘆道:

“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低下頭過了一會,又說道:“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言罷自刎而死,被稱為“人屠”的白起,殺的最後一個人竟是自己!

所以白起大勝趙軍之後,不是不想趁機滅掉趙國,而是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