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歷史上胡惟庸真的準備謀反嗎,為什麼朱元璋忍了多年才殺了他

朱元璋殺人,沒有什麼忍不忍,幾乎是想殺就殺。至於說胡惟庸到底有沒有謀反的計劃,我的答案更傾向於沒有。

朱元璋殺胡惟庸,這是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因為從此以後,封建王朝的丞相制度被徹底廢除。這意味著,官員與皇帝之間的距離,由原來的亦師亦友,變成了主子與奴僕。

歷史上胡惟庸真的準備謀反嗎,為什麼朱元璋忍了多年才殺了他

這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表明從此以後,皇權不再受到大臣的任何限制,獨裁與專制開始橫行天下,肆無忌憚。此後,除了位居頂點中央的皇帝,其他天下人,都不過是皇帝的走狗與奴僕。

當然,這一點,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可能感受並不是很深,影響也不是很大。因為,不管是這之前的官員與皇帝共治天下,還是皇帝一人大權獨攬,我們作為普通老百姓,都只有拉磨耕地的苦命。說白了,這種權力的分割,對於普通老百姓的苦命來說,不會因為上層統治階級之間的內鬥而有所不同。

歷史上胡惟庸真的準備謀反嗎,為什麼朱元璋忍了多年才殺了他

當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老百姓的重要性早就被這幫封建統治者研究透了。說到底,帝國最終還是將一切國家重擔,都壓在了老百姓的身上。這些有點扯遠了,聰明的讀者朋友肯定還能夠想到更遠更深的地方,我就不再多說了。

那麼,回到題目上來吧。

歷史上胡惟庸真的準備謀反嗎,為什麼朱元璋忍了多年才殺了他

胡惟庸在政治上,不是無能之輩,在某種程度上,似乎動了朱元璋的乳酪。

朱元璋於洪武六年(1373年),在李善長的推薦下,任命胡惟庸為右丞相,四年後,洪武十年(1377年),胡惟庸又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這裡面,我們並沒有看到朱元璋對胡惟庸的反感,相反,似乎朱元璋對胡惟庸還有那麼一絲好感呢。

實際上在胡惟庸之前,朱元璋任命過還幾個宰相,李善長,徐達,汪廣洋,楊憲等等。不過,他們個個都不入朱元璋的法眼。似乎只有胡惟庸,才能讓朱元璋放心地把國家大事交割出去。

歷史上胡惟庸真的準備謀反嗎,為什麼朱元璋忍了多年才殺了他

我們看到,胡惟庸不是無能之輩。這並不是褒義的誇獎,而是說他在政治方面確實有一套。尤其是,他在拉幫結派方面的造詣,實在是高,當丞相不久,他就籠絡了一大批追隨者。這是明顯的搞朋黨啊。

搞朋黨?那還了得!

朱元璋當初提拔胡惟庸,說到底,就是看中了胡惟庸的單打獨鬥。雖說胡惟庸進階的墊腳石是李善長的建議,但是總體上,朱元璋的考慮,還是因為胡惟庸根基不深,沒有特別大的功勞,沒有政績,是光桿司令一個,沒有追隨者,沒有黨派。所以,朱元璋當時覺得,讓胡惟庸當丞相,自對於朱明王朝的皇位來說,要安全一些。

歷史上胡惟庸真的準備謀反嗎,為什麼朱元璋忍了多年才殺了他

可惜這胡惟庸傻不拉幾地,光顧著自己往上爬了,沒有領會到朱元璋的深意,以至於最後竟然動了朱元璋的乳酪,所以胡惟庸最終被朱元璋找個理由理所當然地搞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至於說胡惟庸謀反,我覺得可能性不大。尤其是關於胡惟庸謀反的記載,聽起來感覺過於簡單幼稚了,不像是胡惟庸這種精明的人搞事情的手法。胡惟庸不是傻子,謀反事關身家性命,怎麼會那麼潦草魯莽地行事呢?

歷史上胡惟庸真的準備謀反嗎,為什麼朱元璋忍了多年才殺了他

據《明史紀事本末》載:“正月戊戌,惟庸因詭言第中井出醴泉,邀帝臨幸。帝許之。駕出西華門,內使雲奇衝蹕道,勒馬銜言狀,氣方勃舌駃,不能達意。太祖怒其不敬,左右撾捶亂下,雲奇右臂將折,垂斃,猶指賊臣第,弗為痛縮。”上悟,乃登城望其第,藏兵複壁間,刀槊林立。即發羽林掩捕,考掠具狀,磔於市,並其黨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皆伏誅,僚屬黨與凡萬五千人,株連甚眾。”

看看這個記載:“登城望其第,藏兵複壁間,刀槊林立。”

打死我也不相信,謀殺皇帝這麼重大的事情,胡惟庸居然這麼草率行事。而且,朱元璋抓住胡惟庸之後,居然匆匆忙忙就“磔於市”,這樣,留下一個死無對證的局面,然後自己好“株連甚眾”。

歷史上胡惟庸真的準備謀反嗎,為什麼朱元璋忍了多年才殺了他

胡惟庸或許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他的罪名至少不應該是謀反,這裡面很明顯有其他的考慮。這一點,我想,聰明的讀者朋友們,肯定猜得透朱元璋當時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