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乾隆十三年,兩件大事決定了清王朝日後的國運

乾隆十三年(1748年),這一年對於清王朝來說並不是太平的一年。乾隆繼位的第十三個年頭,公事私事堆疊起來讓乾隆有些力不從心。

乾隆十三年,兩件大事決定了清王朝日後的國運

紫禁城

對於這些事情的處理,在日後的一段時間裡,都決定著清王朝的命運。

一、皇后離世

皇后富察氏是乾隆朝的第一任皇后,是乾隆一生最喜歡的女人。

可惜,蒼天並不眷顧這對恩愛的夫妻。富察氏的兩個兒子都沒能夠活到成年,長子永璉九歲時,因患感冒,後病情加重而亡。次子永琮,兩歲時患天花而亡。經歷了兩次喪子之痛的富察氏心力憔悴。由於其皇后的身份,還掌管著整個後宮,身體一日不如一日。

乾隆十三年,皇帝第一次南巡。連日奔波,皇后終於病倒了。乾隆在濟南坐困愁城,病來如山倒,皇帝看著富察氏日益加重的病情,毫無招架之力。最終,富察氏在南巡途中去世。

結髮妻子的去世,徹底改變了皇帝的性格。

乾隆在這一年變得暴躁、乖戾甚至有些不可理喻。在皇后的葬禮上,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被乾隆發現二人不夠悲痛,竟公然宣佈此二人不可繼承大統。甚至於說出了要不是顧念父子之情,定將二人殺掉的話。

中年喪偶的皇帝,將一腔怒火完全發洩給了自己的身邊人。皇子尚且如此,大臣們更是惶惶不可終日。即便如此,在皇后去世後的半年內,有將近數百名官員被斬首、抄家、流放、革職。

乾隆十三年,兩件大事決定了清王朝日後的國運

乾隆畫像

那個溫文儒雅的皇帝終於撕下了偽善的面具,皇帝骨血裡繼承著的他父親的喜怒無常、殘酷無情的性格,在此後,表現得淋漓盡致。

同時,永璜因為被父親責罰,憂懼成疾,兩年後撒手人寰。而永璋也在十年之後病逝。當時的皇帝做夢都想不到,他的大部分兒子會先他而去。至乾隆三十八年時,乾隆的十七個兒子裡,已經有十位皇子先他而去。

當他真正考慮皇位繼承人的時候,也就只有天資不慎聰慧的永琰了。

二、金川戰爭

乾隆初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奪取小金川澤旺印信,隨即攻打明正土司。其目的在於壯大自己的勢力,稱雄西南,脫離清廷管制。

乾隆十二年,皇帝派三萬清軍兵分兩路前去征討,但久而無功,耗費銀錢糧草無數卻毫無建樹。至乾隆十三年,戰事毫無任何起色。一怒之下的乾隆,居然將三任統兵將軍通通賜死。

乾隆十三年,兩件大事決定了清王朝日後的國運

張廣泗被斬首。訥親,康熙皇后的親侄子,被乾隆稱為“第一受恩之人”的臣子,在軍中被皇帝賜了一把“遏必隆刀”,自盡于軍前。而稍早些的慶復,則被賜了白綾,自盡而亡。

金川土司的問題由改土歸流而起,但清廷必不可向其妥協。無奈之下,乾隆啟用雍正朝老將嶽鍾琪,令他為總兵,招討金川。由於莎羅奔曾經在康熙六十一年跟隨嶽鍾琪作戰,又在雍正元年受過嶽鍾琪的恩惠。因此,莎羅奔聞聽嶽鍾琪大軍將至,便請降清廷。

清廷隨即招撫。

為避免事態擴大,乾隆十四年正月,皇帝赦免莎羅奔。金川戰役告一段落。

當然,事情並沒有因此而結束。由於朝廷並沒有採取大力度的懲罰措施,金川地區在乾隆三十六年再次發動叛亂。

不過,筆者想說,在乾隆十三年的這場平定金川的戰爭中,湧現出了很多名將,這些人幫助乾隆完成了他所謂的“十全武功”,從而奠定了清廷全盛時期的國家版圖。

首先說乾隆的妻弟傅恆,在此戰中嶄露頭角。再者,阿桂,也參與平定金川地區的戰爭。這二人在日後的時間裡,幫助乾隆平定了西北、西南很多地區的叛亂,從而維護了邊疆地區的穩定,鞏固了清廷的統治。

乾隆十三年,兩件大事決定了清王朝日後的國運

清廷版圖

也正因為此,傅恆、阿桂能與兆惠,福康安一同,配享太廟,世受香火。有清一代配享太廟的大臣僅以下十二位

乾隆十三年的確是多事之秋,皇帝性情大變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王朝的走向。皇帝因為家事而撕下了偽裝的面具,從而對於國家的治理變得嚴苛起來。

同時,在這段時間內發生的戰爭也決定著清廷的命運。在這場戰爭體現出的皇帝的意志,湧現出的名將,無不表現出清廷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

這一點,需要給予一定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