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智將務食於敵

智將務食於敵

戰爭無論於國於民都是一種巨大的消耗,長期的戰亂不但使國內力屈、財殫,更會造成百姓居無定所,困苦不堪。因此,戰爭的策略就顯得更為重要,尤其是後方軍需物資的供應補給,幾乎都需要百姓供應,短途運輸還可以,長途運輸不但耗損巨大,風險也高,時間上也很難滿足軍隊的需要。故而“因糧於敵”就顯得高明至極。所以聰明的將領,解決軍需物資、糧草的補給,就應該務求在敵方之地來解決。

智將務食於敵

【原文】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於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冑、矢弩,戟楯、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秸稈一澎,當吾二十石。

智將務食於敵

【釋義】

國家因戰爭而陷於貧困,主要原因是供給軍需物資而長途運輸所致,遠道運輸就會使百姓貧困不堪。靠近軍隊駐地的地方,商人和販賣糧草的百姓就會趁機哄抬物價,物價大幅增長就會使百姓財源枯竭,財政緊張就會迫使國家急於加大賦稅與兵役。民力耗盡,財政枯竭,就會使國內物資匱乏,每個家庭貧窮空虛。老百姓的財力就會耗盡十之七八;國家的財資,也將因為戰車損壞、戰馬疲憊傷亡、甲冑兵器損耗、耕牛和輜重車輛的的損耗而減少十分之六。

智將務食於敵

因此,明智的將領務求在敵國就近解決軍需物資和糧草的補給問題。在敵國取得一鍾糧食,就相當於從本國運輸二十鍾糧食;在敵國取得草料一石,就相當於從本國運輸二十石草料。

智將務食於敵

部隊後方有力的後勤工作是戰爭勝利的主要保障,而長途運輸軍需物資的代價非常高,需要依靠全國各界人士和老百姓的全力支援,但這樣會使國家經濟和老百姓的生活陷於困境。故而,孫子提出為了減少國家和老百姓的負擔,最好採取“因糧於敵”的策略。這也是眾兵家強調的“以戰養戰”的核心思想,在我國抗戰和平內亂時期,英明的領導人將這個戰略思想執行得更加出色。孫子經過對戰爭的研究與統計,分析了“因糧於敵”的好處,因糧於敵一分,相當於從本國獲取糧草二十分。如果大部分補給都能夠從敵國(敵方)獲取,藉助敵國(敵方)的物資補充自己,那麼,再艱苦的戰爭也不用擔心後方補給問題。如果每場戰役都能夠做到“因糧於敵”,那麼戰勝敵人將不再困難。所以,孫子提出“智將務食於敵”,同時又提出“勝和百番孤”,提出了取敵補己、“因糧於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智將務食於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