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不想當皇帝,卻成為了亡國之君——李煜的悲劇人生

其實古代很多帝王在繼位的時候都會謙虛的表示自己不想當,就算手下人一直“勸進”,一直勸他當皇帝,他也會再三拒絕,怎麼著也來個兩三次。

比如劉備、李淵、朱元璋、宋英宗等等這些皇帝,都是拒絕了很多次手下人的“勸進”,這才看在“天下蒼生的份上”,順應群眾的呼喚,“勉為其難”的當上了皇帝。

搞得不是他自己想當皇帝,而是手下人逼迫他一樣。

這樣的拒絕其實就是政治作秀。

表面上是拒絕的,內心是誠實的。這種拒絕是假拒絕,不是真正的拒絕。

不想當皇帝,卻成為了亡國之君——李煜的悲劇人生

吳奇隆版李煜

但有一個人卻是真的對皇位一點興趣都沒有,這人就是有著人間詞帝之稱的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為什麼對皇位毫無興趣呢?這得從南唐開始說起。

一、小和尚建國。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黃巢起義爆發,天下大亂。

五代十國一代梟雄,有十國第一人之稱的楊行密,也加入造反大營,逐漸崛起於江淮一帶。

景福元年(892年)八月,唐朝封楊行密為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正式割據淮南,成為南方最大的割據政權。

乾寧二年(895年),楊行密攻下了濠州,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戰利品——一個八歲的小和尚。

這個小和尚,小名彭奴,是一個在戰亂中失去雙親的不幸孤兒,父母死後,他被迫在濠州、泗州流浪。

後來,他被伯父送到濠州開元寺出家,勉強寄身一佛寺謀生。

彭奴這段經歷倒是和明太祖朱元璋有些相似。

結果,就在彭奴當小和尚的時候,他不幸淪為楊行密的戰俘。

但這次被俘,改變了這個小和尚的命運。

不想當皇帝,卻成為了亡國之君——李煜的悲劇人生

楊行密非常喜歡小和尚彭奴,決定讓他還俗,把他帶回家,做自己的養子。

可楊行密的親生兒子們似乎有某種預感,一看見彭奴就討厭他。

楊行密只能將彭奴送給自己手下大將徐溫做養子,徐溫給彭奴改名徐知誥。

此時的楊行密怎麼也沒有想到,日後徐知誥將搶奪他打下的江山。

唐昭宗天覆二年(902年)三月,楊行密被封為吳王,楊行密正式建國,史稱南吳、楊吳、淮南、弘農。

南方諸國裡,南吳是實力最強大的一個,放眼中原,南吳國力僅次於與五代。

於是資本雄厚的楊行密開始和朱溫展開生死爭奪,但是兩人誰也奈何不了誰,朱溫無法南下,楊行密也無法北上。

楊行密之所以被稱為十國第一人,就是因為他擋住了朱溫南下的腳步,沒有楊行密,南方諸國都會被滅。

天祐二年(905年),楊行密病逝,長子楊渥繼位。

但是虎父犬子,楊行密一代梟雄,生的兒子蠢笨如豬。

楊渥也是個二貨,朝政大權逐漸落入張顥、徐溫之手。

天祐四年(907年),張顥、徐溫發動兵變,控制軍政,楊渥大權盡失。

天祐五年(908年),張顥殺楊渥,立楊行密次子楊隆演為南吳國主。

不久張顥隨被徐溫所殺,至此南吳大權盡掌握在徐溫之手。

徐知誥可是徐溫的養子,對徐溫十分孝順,徐溫非常喜歡這個養子。

於是,徐知誥的機會來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徐知誥馬上成為南吳朝堂一顆明日之星。

天祐十二年(915年),徐溫受封齊國公,兼任兩浙招討使,開始鎮領潤州(今江蘇鎮江),以升、潤、宣、常、池、黃六州為齊國,徐溫居住升州,設立大都督府。

天祐十四年(917年),徐溫遷治金陵,以其子徐知訓在廣陵(即揚州)輔佐楊隆演,但大事都是徐溫遙為決定。

而徐知誥則出鎮潤州(今江蘇鎮江),成為封疆大吏。

天祐十五年(918年),徐知誥的運氣來了,徐溫頭號接班人徐知訓居然被部下朱瑾殺死。

徐知誥抓住了機會,率兵入廣陵,和養父徐溫一起把持朝政。

徐知誥執政後,為了收攬民心,寬緩刑法,推廣恩信,收攏了一大批人馬,儘管徐溫身居金陵遙秉大政,但人心已大多歸向徐知誥。

南吳武義元年(919年),楊隆演稱吳國王,任命徐溫為大丞相,徐知誥為左僕射、參知政事兼知內外諸軍事。

武義二年(920年),楊隆演病逝,徐溫立其弟丹陽郡公楊溥為吳國王,改元順義。

其實楊渥、楊隆演、楊溥哥仨都是傀儡,南吳的主人實際姓徐,徐溫才是南吳的太上皇。

南吳順義七年(927年),徐溫在行軍司馬徐玠的勸說下,派次子徐知詢到廣陵,準備讓他代替徐知誥執掌朝政,徐知誥迎來一次致命的威脅。

然而,或許是佛祖保佑,不久徐溫病死。

徐溫一死,徐知詢根本就不是徐知誥的對手,徐知誥三下五除二,就剝奪了徐知詢的兵權,成為南吳頭號權臣。

同年十一月,徐知誥慫恿吳王楊溥稱帝,改元乾貞,徐知誥自己則封為太尉、中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

實際上,徐知誥這是在為自己稱帝做準備,楊溥只是個幌子。

徐知誥加緊籠絡人心,一方面對楊氏舊臣竭力懷柔,“高位重爵,推與宿舊”;另一方面則積極扶持自己的勢力,大力招徠、獎拔北來士人。

經過十年苦心經營,徐知誥不僅完全獲得了楊氏舊臣的支援,而且融合了北方人與江南人兩大勢力,史稱“羽翼大成,伸佐彌眾”。

太和七年(935年)徐知誥被封為尚父、太師、大丞相、大元帥、齊王,並將升州、潤州等十州之地劃為齊國。

徐知誥搖身一變,成為楊溥的爹,徐知誥一想,這樣一來自己不和楊行密、徐溫同輩了嗎?

於是,徐知誥謙虛地推掉尚父、丞相之職,真正的頭銜是大元帥、齊王。

第二年,徐知誥宣佈遷都,要將南吳國都遷到自己的大本營金陵府。

升元元年(937年)十月,徐知誥受禪稱帝,國號大齊,改元升元。

命運就是這麼神奇,誰能想到,當初那個無家可歸的小和尚,有朝一日竟然能成為皇帝。

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至於是不是,只有佛祖才清楚),又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南唐就這麼建立了。

南唐是十國裡面積最大的政權,北面、西北面與中原政權以淮河至大別山一線為界;西面與南楚沿蘄州、黃州和鄂州相隔;南面隔南嶺與南漢分界,東南面;隔武夷山與閩國為鄰;東面與東北面,在蘇州、無錫一帶與吳越國相望。

不想當皇帝,卻成為了亡國之君——李煜的悲劇人生

南唐疆域

李昪主政期間,奉行“息兵安民”國策,對內輕徭薄賦,勸課農桑,鼓勵商業,發展文教,造就了江淮地區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促進了南唐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使得南唐國力大增,人才輩出。

對外休兵罷戰,堅持自守,敦睦鄰國,結好契丹,借契丹之力壓制中原王朝,甚至於當死敵吳越國發生天災時,南唐群臣都勸他趁機出兵攻滅吳越,他卻堅決拒絕,認為國內百姓需要休養生息,不應開戰,並派使者去慰問吳越。

當時大臣馮延巳譏諷他為“田舍翁”,你丫就一小富即安的土財主。

但實際上,李昪頭腦十分清醒,他深知中原王朝是南唐死敵,中原王朝一穩定,對南方諸國就是泰山壓頂之勢,一旦南唐貪圖眼前小利,對周邊小國用兵,中原王朝必會發兵南下,到時南唐危矣。

南唐當務之急就是修煉內功,積攢實力,為北伐做準備等北方大亂,趁機北伐,定鼎中原,到時再掃滅群雄。

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才是南唐應該用兵的方向。

因此,當時機沒有出現後,李昪一直沒敢輕舉妄動,耐心等待機會。

簡單來說,就是猥瑣發育,穩住不浪,尋求機會,一擊斃命!

升元七年(943年)二月,李昪因為服丹中毒,背上生瘡不久病情惡化,不幸去世,終年五十六歲,其長子李璟繼位。

這個和尚皇帝,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二、敗家子。

李昪在位七年,竟然積下了超過一千萬緡的銅錢,為兒子留下了豐厚的家產,南唐財力之豐厚,冠絕天下。

在他臨終前,他囑咐李璟,繼續奉行他的政策,千萬別對周圍小國動手,耐心等待北伐機會。

結果,李璟一看自己老爹給自己留了這麼豐厚的家產,就開始浪了。

保大三年(945年,後晉開運二年)八月,李璟趁閩國內亂,發兵滅閩。福州守將李仁達先投降南唐,後將福州轉投吳越。

表面上南唐連得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劍州五州之地。

實際上兩年後,被他自己任命的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從漳、泉二州逐出。

兩年裡,南唐陷入閩地戰事泥潭,李璟最後只是名義上佔有了閩地。

而此時正是北方中原混亂到極致的一年,就在這時,契丹和後晉爆發戰爭,一舉滅亡後晉。

不久,劉知遠以一鎮之地,下山摘桃,就像回外婆家一樣,來了次太原開封遊,順順利利建立後漢。

試想,如果南唐此時沒有閩地的麻煩,以一國之力,號召中原百姓反抗契丹,李璟有沒有機會執天下牛耳,成為中原之主?

保大九年(951年,後周廣順元年)十月,李璟又趁南楚內亂,派大將“邊佛子”邊鎬發兵滅楚。

南唐疆域彷彿一下又增加了十多個州,然而一年不到,被稱為“邊佛子”的邊鎬就將楚地搞得一團糟,馬希範的舊將劉言將其趕出湖南。

楚國的嶺南之地為南漢所得,剩餘各州紛紛歸順新的湖南之主劉言。

而這一年正式郭威篡漢建周之年,內有慕容彥超叛亂,外有北漢、契丹來襲。

試問,如果南唐深陷南楚泥潭,李璟和北漢、契丹南北夾擊,李璟有沒有機會,逐鹿中原,成為真正的皇帝?

好吧,就算北伐不成功,總能搶點地盤吧,要知道後蜀可是白得了秦鳳成階四州之地。

總觀,李璟的這兩場對外用兵,看似紅紅火火,恍恍惚惚,連滅兩國,可這都是泡沫勝利。

南唐實際只得到了窮得鳥不拉屎的汀、建兩州,漳、泉二州只是名義歸屬南唐;

至於南楚的地盤,南唐連名義上也沒撈到。

李璟乾的就是賠本賺吆喝的買賣,白白浪費了兩次絕佳的北伐機會不說,還把自己父親留下的豐厚遺產的遺產給揮霍一空。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

不想當皇帝,卻成為了亡國之君——李煜的悲劇人生

南唐世系圖

李璟是浪費了大把機會,後周世宗柴榮沒有。

柴榮穩定形勢後,馬上起兵攻打南唐。

顯德五年(958年)三月,在柴榮三次御駕親征的打擊下,南唐皇帝李璟接受喪權辱國的條約,軍事、政治、經濟上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

軍事上,南唐割讓江淮十四州,守江必守淮,南唐喪失淮河防線,這叫割地;

政治上:李璟去帝號,不再稱皇帝,改稱國主,南唐全國奉後周正朔,用後周顯德年號,這叫稱臣;

經濟上:南唐向後周進奉歲幣,獻銀十萬兩,絹十萬匹,錢十萬貫,茶五十萬斤,米麥二十萬石,這叫賠款;

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稱臣納貢,南唐被柴榮打成了三級殘廢。

從此,南唐的國君,其實已經不叫皇帝了。

三、讓位大戲。

經此打擊,李璟覺得這皇帝當得沒什麼意思,他是真不想當這破皇帝,開始想傳位給三弟李景遂。

但他弟弟不幹,這亡國之君誰當誰倒黴,誰會給自己找不痛快?

李景遂果斷拒絕,並請求流放。

後來李璟沒辦法,後來又想傳位給太子李弘冀,李弘冀倒是想幹,非常想過把皇帝癮。

但這事得請示柴榮,柴榮表示不行,你這麼好的送財童子咋就能退位了,老李,你繼續幹。

得,李璟就接著幹吧,李弘冀失去了一次登基的大好時機。

李弘冀上位不成,只好耐心等待機會。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柴榮病逝,李璟鬆了一大口氣,這個殺星終於死了,李璟開始處理南唐內亂。

這年八月,擔心皇位被李景遂搶去的李弘冀竟然喪心病狂的將其毒殺,同時性好猜忌的李弘冀把目光對準了李煜。

李煜是李璟第六子,原名李從嘉,被封為鄭王。

但是李煜五個哥哥,除了太子李弘冀全都早亡,故而李煜也算是李璟次子。

不想當皇帝,卻成為了亡國之君——李煜的悲劇人生

因此,李弘冀對李煜恨之入骨。

這把李煜給嚇壞了,大哥能殺叔叔,就能殺兄弟,自己要是擋了他路,照樣必死無疑。

沒辦法,李煜長相異於常人,豐額駢齒、雙目重瞳。

豐額駢齒就是額頭很寬,牙齒重疊參差不齊,看上去挺寒磣的,和帥哥搭不上邊,但在古代這叫富貴相。

其實豐額駢齒並不打緊,李煜好歹是個王爺,這點異相不算什麼。要命的是重瞳,重瞳又叫對子眼,外觀上看是一個眼睛裡有兩個瞳孔,實際上是瞳孔發生了粘連畸變,從O形變成∞形,這是不太常見的醫學現象。

但古代認為這是聖人之相,中國歷史上見於正史記載的重瞳的人只有六人,倉頡、舜帝、晉文公、項羽、高洋還有李煜。

也就是說,李煜重瞳讓人感覺他是個要做帝王的人。

因此李弘翼總覺得李煜覬覦皇位,對他處處提防。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李煜無心皇位,卻飽受哥哥猜忌。

無奈之下,他開始遊山玩水,自稱號鍾隱居士,蓮峰居士,寄情詩詞歌賦,不參與政事,向兄長表示自己對皇位沒有半點想法。

在這種情況下,李煜寫下兩首《漁父》詞,一首寫道: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另一首寫道: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漁父》原本是唐朝教坊曲名——《漁歌子》。

最為有名的是中唐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父長年生活在青山綠水之間,看起來自由自在,成為古代詩人筆下瀟灑、浪漫的隱者象徵。

李煜這兩首《漁父》淺白如話,情調悠揚,意境悠長,由淺入深,直抒胸臆,讓讀者產生共鳴,被他的真誠所打動,

李煜一是表達自己嚮往自由,二也是為向李弘冀剖白心跡,表示自己無意於皇位,只願意作一個不問世事的隱者漁父。

可自由恰恰是出身帝王之家的李煜不可追求的東西,他渴望自由,卻終身不自由;他渴望快活,他的快活卻註定是虛假的快活。

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想上位的李弘冀沒能上位成功,不想上位的李煜反而成功當上了南唐國主。

李弘冀毒殺李景遂的暴舉惹怒了李璟,李璟以其殘害親叔叔而廢除其太子之位。

顯德六年(959年)九月,李弘冀病逝,李煜成為李璟事實上的長子,李煜就這樣成為了太子。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璟病逝。

當年七月李煜登基。

就這樣,在老天爺無情地玩弄下,一心只想做漁父的李煜反而成為新一任南唐國主。

注意,李煜從來都不是皇帝,只是南唐國主。

而且他是真的不想當這破國主。

四、舔狗李煜。

就這樣李煜開啟了自己的帝王生涯。

可李煜運氣不好,他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四個字來形容就是內憂外患。

先看內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南唐這個小朝廷,問題卻十分多,日後大宋王朝出現的問題,幾乎都能在南唐身上找到痕跡。

第一,南唐社會矛盾激烈,土地兼併問題十分突出,再加上李璟、李煜生活奢侈無度,更讓南唐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第二,政治黑暗,朝中奸佞橫行,黨爭激烈,政治傾軋十分嚴重。

第三,庸主無能。南唐自李昪之後,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李璟本人秉性庸懦,優柔寡斷,賞罰不公,不是什麼治國之才。李煜也不是什麼英主,像極了他的父親,除了沒條件窮兵黷武,幾乎遺傳了李璟所有的缺點。

歐陽修就曾評價李煜道:

“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

第四,外患嚴重。

李煜繼位之時,正值新生的大宋王朝如日中天之際,南唐早就被後周打成了三級殘廢。

趙匡胤更是志在統一天下,並制定了先南後北戰略,南唐就成為趙匡胤要解決的物件和盤中大餐。

李煜一繼位,就奉行李璟生前的外交策略,對宋朝稱臣納貢,無節操跪舔到底。

乾德元年(963年)三月,趙匡胤拿下荊湖,李煜大為震驚,荊湖一下,接下來宋朝如果向東向南,可就輪到自己捱打了。

李煜一方面加緊戰備,一方面更加恭敬的稱臣納貢,並派人犒賞慕容延釗大軍,恭喜你連滅兩國。

十二月,李煜再次上表趙匡胤,請求罷除詔書的不名之禮。陛下,您以後就直呼我名字就好了,江南國主我擔當不起。

乾德三年(965年)趙匡胤滅亡後蜀,南唐再次震恐,又一個國家完蛋了,南方諸國越少,距離宋朝滅唐就越近。

開寶三年(970年)趙匡胤準備滅南漢,開戰前趙匡胤還讓李煜寫信勸降南漢。

這就好比曹操讓劉備寫信給孫權,勸孫權向曹操投降,怎麼看都不可思議。

唇亡齒寒,等趙匡胤滅了南漢,接下來不就該輪到李煜了嗎?

李煜也不傻,他自然知道南唐和南漢其實是唇齒相依的關係,假如南漢真的投降的話,接下來就該輪到趙匡胤收拾他了。

然而李煜真就為趙匡胤寫了封勸降信。有意思的是,幾年後,當趙匡胤打他的時候,他寫信給吳越,信中說道

“今日無我,他日豈有君”。

由此可見,李煜是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的。

可這個時候,就算李煜知道趙匡胤是在侮辱他又能怎樣?

他有一萬條理由去救南漢,卻仍然不敢對抗宋朝。

李煜只能抱著鴕鳥心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要戰火沒有立即燒到自家門前,就不去管他人瓦上霜。

死道友不死貧道,趙匡胤滅南漢,關我什麼事,有什麼事等他滅了南漢再說。

開寶四年(971年)二月,趙匡胤滅亡南漢,並屯兵漢陽。

李煜憂心如焚,可他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求菩薩顯靈,求祖宗保佑,別招來宋朝大軍。

這有用嗎?就算他叫破喉嚨也沒人來救他。

絕望的李煜只能每天與臣下設宴酣飲,憂愁悲歌不已。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開寶五年(972年)二月,李煜再次放低了姿態,降制示尊,李煜已經把自己的姿態放到不能再低的地步了。

但是沒用,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開寶七年(974年)九月十八日,趙匡胤命潁州團練使曹翰奔赴荊南,充當滅唐先鋒,拉開宋滅南唐之戰的帷幕。

然後從九月二十一日開始,趙匡胤水路並進,以曹彬為主帥,為李煜準備了五路大軍的豪華套餐。

不想當皇帝,卻成為了亡國之君——李煜的悲劇人生

曹彬

十月十八日,曹彬正式發兵,發起滅唐之戰。開寶八年(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曹彬率領宋軍攻破金陵城,接受李煜的投降,南唐正式滅亡。

開寶九年(976年)正月初四日,曹彬命翰林副使郭守文帶著李煜等五十五個南唐降臣來到了開封。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初八日,李煜在開封病逝,結束了自己悲劇的一生。

結語、

如果有得選,李煜是真的不想當這個破國主。可歷史卻不容他拒絕,讓他成為了南唐末代國主。

南唐滅亡,李煜是有責任,他在位期間昏招迭出,殘害忠良,寵信憐憫。

可就算他勵精圖治,也改變不了南唐結局。

宋朝對南唐已呈泰山壓頂之勢,非人力可以挽回。

命運如此安排,真是叫人無奈,李煜他終將接受亡國之君的人生結局。

不想當皇帝,卻成為了亡國之君——李煜的悲劇人生

李煜是一個亡國之君,他用才情奠定宋詞基礎;

李煜是一個階下之囚,他用生命書寫千古絕唱;

李煜是一個失敗帝王,他是渴望自由卻從來都沒能自由的倒黴蛋;

李煜是一個人間詞帝,他是中國歷史上詞學藝術成就最高的帝王。

就這樣罷,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死了,李煜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