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湘紀話廉古代廉吏的拒禮詩

中國人很看重禮尚往來,在古代,清官廉吏嚴於自律,常常賦詩拒禮拒賄,並借詩以明志。

唐代詩聖杜甫專門寫過一首題為《太子張舍人遺織成褥段》的拒禮詩。杜甫與劍南節度使嚴武是故交,在成都曾短暫擔任過節度使署中參謀,嚴武還上奏推薦他兼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作為“節度參謀”,又是節度使的摯友,自然有人來送禮。一次,有位姓張的太子舍人送來一條華麗的“織成褥”,這是一種貴重的進口毛毯。杜甫認為這是一件厚禮,萬萬不能收,於是賦詩一首相贈。在詩中,他直接說出了不能接受的理由:“領客珍重意,顧我非公卿。留之懼不祥,施之混柴荊……掌握有權柄,衣馬自肥輕。李鼎死岐陽,實以驕貴盈。”意思是“織成褥”太過珍貴,與自己身份不符,掌握權力的官員一旦驕奢淫逸,必然會走向滅亡。最後,杜甫寫道:“錦鯨卷還客,始覺心和平;振我粗席塵,愧客茹藜羹。”整首詩有禮有節,說理透徹,表達了杜甫清白自守、安貧樂道的志向,也闡述了“勤由節儉敗由奢”的道理。

曾寫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在地方任巡撫時,每逢進京朝覲,總是兩手空空。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專權,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當時有個潛規則,朝中大臣進京,需給王振準備一份厚禮,否則就有可能丟官,甚至會被以莫須有的罪名下獄。一時間,文武百官爭相獻金求媚。下屬勸于謙:“您不送金銀財寶,帶點絹帕、蘑菇及線香之類的土特產去送也可以啊!”于謙笑了笑,甩了甩兩袖,說:“吾唯有清風!”他寫了一首拒絕送禮的詩《入京》以明志:“絹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這便是成語“兩袖清風”典故的出處。于謙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巡撫河南、山西十八年,愛民如子,救災治水,興利除弊,深受百姓愛戴。然而,後來王振竟指使人構陷於謙入獄,于謙先是被判死刑,後因群民共憤而釋放,但被降職。晉豫兩地的官吏、百姓數千人跪在宮門前請求于謙留任,朝中大臣也紛紛上奏,于謙最終得以官復原職。

與于謙同時代的還有一位著名廉吏——蘇州知府況鍾,他上任後大力整頓吏治,興修水利,核減稅賦,廢止苛捐雜稅,為民伸冤,被蘇州百姓稱為“況青天”。況鍾九年任期滿赴京述職時,數萬蘇州百姓前來相送,蘇州官員和老百姓紛紛贈禮以表謝意,況鍾一律拒收,並當場寫了一首感人的拒禮詩:“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淚注如泉。”老百姓感動於況鍾分文不取、一心為民的操行,況鍾感動於老百姓爭相餞送、求他留任的深情。面對百姓的送行,況鍾深感慚愧,淚流滿面。進京面聖後,他向皇帝表明了自己想第三次留任,不願升遷到其他職位。正統五年,明英宗下旨,命況鍾“升按察使正三品職俸,署蘇州府事”。以正三品之職出任一州知府,這是自明朝建立後從未有過的規格和禮遇,也是對況鍾治理蘇州最好的褒獎。

明代李汰擔任福建鄉試主考官時,有名考生特意在深夜送來一包沉甸甸的黃金,請求予以關照,遭到李汰厲聲斥責。當晚,他揮筆寫下了一首拒賄詩:“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次日,他命人將此詩張貼在考場門口,既是表露心跡,又是告誡考生,自此再也無人敢向他行賄。

有的拒禮者與送禮者“詩來詩往”,成就了一段佳話。北宋名臣包拯六十大壽時,宋仁宗表彰其勞苦功高第一個派太監送來壽禮。因包拯有言在先,概不收受壽禮,太監擔心被包大人拒之門外,於是在壽禮上附詩一首: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勞似魏徵。今日皇上把禮送,拒之門外理不通。包拯思索良久,寧願得罪皇帝也不能破壞規矩,於是以詩拒禮:鐵面無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唸叨功。操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同在朝中為官的張奎,是包拯的同窗兼同鄉,兩人私交甚密。張奎心想,好友大壽,略備壽禮是人之常情,於是帶著禮品並在禮單上賦詩一首:同窗同師同鄉人,同科同榜同殿臣。無話不談肝膽照,怎能拒禮在府門。沒想到包拯看完禮單後,提筆在禮單背面寫道:我們本是知音人,肝膽相照心相印。壽日薄酒促膝談,勝似送禮染俗塵。張奎一看,只好把禮品讓家人帶了回去。兩人心領神會,相視一笑,步入宴席。

有的為了“直截了當”地拒禮,乾脆張貼告示於門外。清代康熙年間的張伯行一生勤勉、清廉,被康熙評價“伯行操守為天下第一”“真能以百姓為心者”。清代官場上下級之間饋送成風,張伯行上任福建巡撫時,為杜絕接踵而來的送禮者,特撰寫了一篇《禁止饋送檄》張貼於居所院門及巡撫衙門:“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雲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禁止饋送檄》用八個“一”,強烈表達了自己關心百姓疾苦、注重個人名節、反對送禮行賄的主張。送禮者不敢自討沒趣,只好悻悻離去。

詩心即廉心,古代廉吏的每一首拒禮詩背後,往往都伴隨著一段佳話,彰顯的是廉吏們高潔的為官操守和做人品格。從杜工部拒收華貴的“織成褥”,到包拯寧可得罪皇帝也不收壽禮;從於謙的“清風兩袖朝天去”,到況鐘的“不帶江南一寸綿”、李汰的“黃金難換心”…… 一首首拒禮詩,拒的是財禮,守的是大節,贏得的是民心。受賄行賄滋生的土壤之一就是不當的人情往來,對從政者來說,面對人情關、送禮關,關鍵是要為政以正,防止以“禮”代賄,由“禮”及賄,陷入貪腐旋渦。為官者不能只為一己私利,計利當計天下利,計利當計百姓利,在誘惑面前,最難能可貴的是守得住底線,經得起考驗,保得住本色。難耐清貧莫為官,公權為公,絕非用來滿足貪婪心的私器,更不能成為人情交換的籌碼。正身先正心,心不染塵,清風自來。(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