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水滸傳》一百多位好漢,結果僅3人善終,還有一位後來成了皇帝

看過水滸傳的讀者都知道,108位好漢的結局自從招安之後,便慘不忍睹。這一切的責任筆者認為宋江需要“承擔”下來。

《水滸傳》一百多位好漢,結果僅3人善終,還有一位後來成了皇帝

梁山伯的興旺,宋江並沒有做出什麼突出的貢獻,但是由於他一心招安,便加速了梁山伯的衰敗與好漢們的隕落。

在當時雖然許多好漢,真心反對宋江招安,但是為了所謂的江湖義氣都沒有公然提出反對的意見。這便讓宋江加快了招安的步伐。

但是在這108位之中,有三個聰明之人。因為徹底看清了這場招安的方向或者說成是“面目”吧,也預言了在即將到來的詔安中前途命運之下場,所以在合適的機會他們隨即撤退,安度了晚年,也算是好漢盡識“眼前虧”吧。

《水滸傳》一百多位好漢,結果僅3人善終,還有一位後來成了皇帝

入雲龍公孫勝

第一位是入雲龍公孫勝;他當年跟隨晁蓋才入夥加入梁山伯。後來晁蓋去世之後,宋江如願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的時候,便明確提出招安才是108位的出路。當時這個口號提出,讓許多好漢心裡就不舒服。畢竟他們已經習慣這種落草為寇的生活,就是讓他們做官,他們也不懂什麼為官之道,況且他們對宋朝的官場疾惡如仇。

另外來說,這些好漢最為擔心的便是,沒上梁山之前。他們人人身上都揹負著人命。將來朝廷會放過他們嗎?這一切誰也不敢拍著胸脯子保證。

公孫勝關於這一點比誰都明白。他分析下來,晁蓋沒死之前,宋江從未提過招安之事。如今晁蓋離世,宋江便提出這個想法。這就讓人懷疑,當初宋江上山的目的,是不是就為了招安。

《水滸傳》一百多位好漢,結果僅3人善終,還有一位後來成了皇帝

聽到宋江天天喊著招安,公孫勝就知道梁山伯好漢的命一定不會善終。因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公孫勝,比宋江更能把宋朝的腐敗不堪看得透徹。一旦好漢們接受,朝廷必定秋後算賬。歷史上這樣的事多了去了。

偏偏宋江矇蔽自個的眼睛。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看得不明白。見到宋江招安的態度如此決絕。公孫勝只能下山,理由是與世無爭,浪跡天涯。

招安之後宋江,接到朝廷的命令,立刻率領好漢們攻打造反派方臘。宋江認為這是一個報效朝廷的絕佳的大好機會,便馬不停蹄地率領大軍討伐方臘。

方臘豈是好惹的?宋江這個時候,已經中了朝廷的計謀。朝廷就是希望宋江、方臘相互廝殺。今後無論誰贏誰輸,朝廷都好收拾他們其中的一方。

《水滸傳》一百多位好漢,結果僅3人善終,還有一位後來成了皇帝

在與方臘的幾次交鋒之中,梁山伯好漢的戰鬥力急速下降。許多武藝高強的好漢皆戰死沙場。即使這樣宋江依然發揚不屈不饒的精神,誓要與方臘死戰到底,哪怕是魚死網破也在所不惜。雖然在好漢們的浴血奮戰之下,最終擒獲方臘。但是梁山伯好漢們已經傷亡過半,令人無不痛惜。

浪子燕青

燕青這個時候就悟道;要不是宋江接受招安,這些死去的好漢們絕對不會有今日的下場。這一刻燕青便有了退出的念頭,當燕青將想法告訴盧俊義的時候,盧俊義沒有聽從燕青的隱退之意。結果盧俊義的結局,慘不忍睹。

燕青又名燕小乙,綽號浪子,原是北京富戶盧梭義的心腹家僕,隨盧俊義上梁山。他文武雙全,多才多藝,在梁山大聚義時,排第三十六位,上應“天巧星”,擔任步軍頭領。曾在東京李詩詩處面見過皇帝宋徽宗,為了大局,燕青也一度促成梁山的招安,但在徵方臘後退隱江湖。

《水滸傳》一百多位好漢,結果僅3人善終,還有一位後來成了皇帝

這這場朝廷和梁山好漢之間詭詐的博弈中,有先見之明的燕青逃過這一劫。

混江龍李俊

最後一個就是混江龍李俊。大軍返回東京的時候,宋江告訴剩餘的好漢;朝廷已經下達命令,我們剿滅方臘有功,等我們回到東京之後,會有封賞,將來都做大官。(又是大官,言裡話外,總是大官,可以想象宋江終生之追求。)

半生習慣不受約束的李俊,較很多人來說,他更不熱衷為官。他喜歡自由自在的水面上的生活。便命人告訴宋江謊稱自己已經身患重病,不能如期返京。

《水滸傳》一百多位好漢,結果僅3人善終,還有一位後來成了皇帝

宋江為了不影響大軍的歸期,便讓童威等人留下來照顧李俊。等宋江率領大軍沒有走幾天,李俊便率領倖存下來的好漢揚起風帆遠赴海外。

最終憑藉自個的頑強毅力,在海外創立了基業,成為一個開國皇帝。這個國家叫做暹羅國。

暹羅國有人認為是現在的泰國,古稱暹羅,部分先知民原居住在中國雲南一帶,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遷居中南半島道。但施耐庵將李俊“安排”成為暹羅國皇帝,很多人認為是一種虛構的手法,為的自然是厚重的古典名著《水滸傳》更具趣聞性,更豐富,以吸引讀者。

《水滸傳》一百多位好漢,結果僅3人善終,還有一位後來成了皇帝

不管怎麼說,李俊的結局是最好的了,成為了一國之主,享盡榮華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