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宋仁宗為啥要為死掉的張美人追封皇后?好色的毛病滿朝皆知?

宋仁宗為啥要為死掉的張美人追封皇后?好色的毛病滿朝皆知?

仁宗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這個缺點伴隨了他一生。

那就是好色。

仁宗好色,朝野皆知。

所以有時為了自己喜歡的女人們,皇帝也不得不跟自己信任的男人們硬碰硬一下。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明道二年的廢后風波。

仁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乃是原平盧軍節度使郭崇的孫女。有意思的是,這位郭皇后,正是太后劉娥“手書賜中書門下”欽定的兒媳婦。劉太后雖然不是趙禎的親孃,但卻管教頗嚴,於男女之事上更是嚴防死守,據司馬光所說, “自即位以後,未納皇后以前,仁宗居處不離章獻臥內”,怕的就是你年少無知,沉迷女色。

因此在皇帝大婚的問題上,劉太后也是親自動手主抓——她將姿色出眾的妖豔女子全都扒拉到了一邊,欽定了郭氏為後。據說當年一同被列為候選人的還有一個川妹子王氏和一個張氏,由於王氏“姿色冠世”,被劉太后認定有迷惑皇帝的風險,因此果斷將其嫁給了自己的侄子,從根源上斷絕了仁宗沉迷美色的可能。而另一名張氏雖然沒有王氏那樣的姿色,但劉太后看著也不放心,最終還是將郭氏扶上了皇后的寶座,其用心良苦可見一斑。

宋仁宗為啥要為死掉的張美人追封皇后?好色的毛病滿朝皆知?

然而皇帝並不領情,即使是在郭氏和張氏之間,他也是喜歡張氏更多一點。然而劉太后的意志無法違背,因此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郭氏被立為皇后,而自己更喜歡的張氏僅僅被封了個才人——更倒黴的是張氏身虛體弱,在天聖六年(1028)被封為美人之後就重病身亡了。

不過好在郭後剛被立時只有13歲,而那一年仁宗皇帝也不過15歲,而劉娥對趙禎的保護無微不至,使得皇帝沒有過早接觸男女之事,因此帝后兩人青梅竹馬,相處倒也比較融洽。可隨著趙禎年紀漸長,尤其是經歷過男女之事後被壓抑的天性得到解放,他開始釋放自己心中的慾望了。而郭後則仗著太后支援每每干涉仁宗的風流好事,爭風吃醋,兩人之間的矛盾開始愈演愈烈。終於在明道二年,劉太后駕鶴西遊,郭皇后的靠山沒有了。

於是一時間後宮美女爭奇鬥豔,變著花樣地在仁宗面前獻媚邀寵。而郭皇后則還沒有意識到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依然開足馬力,與後宮中的美人們爭風吃醋,爭來爭去,終於爭出了事。

在一次例行的爭風吃醋活動中,郭皇后被當時正受寵的尚美人頂撞了,大怒之下上去給了美人一記耳光,不料在一旁的趙禎心疼美人,過去拉架,卻正好捱了郭皇后這一下!這讓皇帝沖沖大怒,當下下定決心,就要廢后。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他最信任的臺諫官們,在廢后這個問題上,站到了他的對立面上。

宋仁宗為啥要為死掉的張美人追封皇后?好色的毛病滿朝皆知?

仁宗親政早期的勤勉舉動與對臺諫官的重視,使得諫官敢言、直言的風氣愈演愈烈。這些人上議太后垂簾日久應早日還政,下管皇親留京不去圖謀相位,當然也少不了要對皇上後宮裡的那點事說三道四。因此仁宗想要廢后的訊息傳出來之後,臺諫官們很快集體表態,反對。

臺諫官們認為,皇后乃是一國國母,豈能因為爭風吃醋這種小事說廢就廢?您不聽我們這些外臣的意見,一意孤行,那更是“失德之舉”。原本還在猶豫的皇帝逐漸被這些諫官們放肆的言行所激怒,再加上親信內侍閻文應、宰相呂夷簡等人的煽風點火,他自覺以“九年無子”的理由廢掉皇后事實充分、道理清楚,完全不容他人置喙。雙方鬧到激烈時以范仲淹等人為首的臺諫官們跑到垂拱殿門外集體上訪,砸門求見,說皇帝你有本事廢皇后,你有本事開門吶!而盛怒之下的皇帝原本還沒有徹底決定廢掉皇后,只是將她“置之別館,俾自省循”,這下卻直接下詔把郭後廢掉送進了道觀裡!更絕的是你們這些諫官不是說皇后乃是國母嗎?好,那我就把當年死掉的張美人追封皇后!看你們這些諫官能把我怎麼樣!

在這場諫官與皇帝的鬥爭中,仁宗皇帝理所當然地笑到了最後。臺諫系統在這次事件中損失慘重,為首的幾人不僅被罰款貶官,皇帝甚至命人將他們押送出京,其性格中罕見的一面也在這次爭執中暴露無遺。縱觀仁宗一朝,大部分時間裡趙禎都是以一個優柔寡斷、耳根子有點軟的老好人形象而出現在群臣面前的,然而在這層表象之下,他也有著作為一位帝王的霸道與執拗。

在宋代臺諫史上,廢后事件是一件大事。它向所有人彰顯了仁宗至高無上的政治權威,同時也宣告臺諫系統已經成長為能與宰相抗衡的一股新的政治勢力。自此以後,仁宗一朝的臺諫官無不以“敢言”而著稱,而仁宗平時所表現出來優柔寡斷的性格也助長了臺諫官們風聞奏事的習氣,史載仁宗皇帝“雖有納諫之明,而無力行之果斷,則言愈多而聽愈惑”。終仁宗一朝,被臺諫官噴下臺的宰執大臣多達57人次,可謂是“御史一張嘴,宰執就害怕”。然而到了仁宗朝的後期,這種縱容也助長了一些臺諫官的投機心理,使得他們捕風捉影、窺探別人隱私,將惡意人身攻擊作為自己的進身之階。

不過眼下,仁宗皇帝暫時還不需要為這些事情擔心。他更需要擔心的,是自己的身體。

本文為大魚號獨家稿件,未經大魚號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