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孫策墓找到了嗎?

前段時間,在一場名為“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新發現”的學術交流會上,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張鐵軍釋出了關於蘇州虎丘路新村東吳墓的報告,一時間在“三國迷”中引起強烈反響,有個訊息在網上不脛而走:孫策墓找到了!

從孫紹墓推匯出孫策墓

張鐵軍所作的報告,題目是《蘇州虎丘路新村土墩孫吳墓和墓主身份初步研究》。實際上,這一墓群的情況也並非首次披露。早在2016年,為配合城市建設,蘇州市考古研究所就對蘇州市姑蘇區虎丘路西側的一處墓地進行發掘,共發現7個文化層、1個西漢時期器物坑、1個西漢時期土坑墓、1處三國孫吳時期碎磚堆積面、8座磚室墓。其中三國孫吳時期磚室墓4座,編號為:M1、M2、M5、M8。這四座墓自西向東一字排開,因此可判斷為一家族墓地。

孫策墓找到了嗎?

蘇州虎丘路新村土墩位置

(摘自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發掘簡報)

孫策墓找到了嗎?

蘇州虎丘路新村土墩六朝墓葬平面圖

(摘自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發掘簡報)

經考古發掘,這幾座墓大多遭到盜掘,其中M5甚至曾遭到惡意毀墓,儲存狀況較差,但從出土文物中仍發現了一些重要的資訊。如M5中出土了數十塊模印文字磚,文字均為陽文,反文“吳侯”二字,此外,墓中還出土一塊寫有“建興二年七月廿一日吳王”銘文的磚。這樣,墓主人身份的可能性就被大大縮小了。

孫策墓找到了嗎?

蘇州虎丘路新村土墩M5出土“建興二年”文字磚

(摘自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發掘簡報)

東漢三國時,蘇州為吳郡吳縣的治所,也是“吳侯”的封地。“建興二年”即公元253年,即吳帝孫亮時期,這是該墓建造年代的上限。檢索史書可知,漢末三國時期擔任過“吳侯”的有六人,即孫策、孫權、孫紹、孫英、孫基、孫壹。孫策卒年較早,孫權已稱帝且陵在南京,孫英不得善終、孫基遭削爵流放、孫壹叛到曹魏。透過排除法,張鐵軍推斷這裡的“吳侯”是孫紹的可能性最大。孫紹是孫策之子,孫權即帝位後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封孫紹為吳侯,後改封上虞侯。

而與M5緊臨的M1墓葬年代更早,據判斷其墓主人應為M5墓主人的長輩。這就是專家推測M1為孫策墓的依據。而且,M1發現了“二次葬”的痕跡,這也與孫策的身份相符。歷史上孫策早逝,年僅二十六歲,其正妻去世時間應當較晚,與其合葬於此墓中。

此外,M1的右側還有一座未被盜掘的M2,形制較小,推測為附葬墓。在墓中出土了83組(件)文物,包括三足鏡架、金釵、金環、金步搖片等,十分精美,其中部分金器曾在蘇州博物館“黃金為尚”特展中展出過,令人驚豔。這些資訊都將墓主人身份指向女性,那麼她會不會是孫策的一位妾室,甚至就是人們熟悉的江東美女大喬呢?實在是令人遐想不已。

孫策墓找到了嗎?

蘇州虎丘路新村土墩M2出土金釵

陳金廷 攝

熟悉三國曆史的都知道,孫策是東吳政權真正意義上的奠基人。初平三年(192年),孫堅在攻打劉表時於峴山中伏身亡,年僅三十七歲,其舊部依附袁術。失去“領頭羊”的孫氏集團此時已失去了參與群雄逐鹿的資格。然而不久之後,孫堅的長子孫策繼承了父親的未竟之志,他向袁術要回了父親的部曲,並且以為袁術攻城略地為藉口借來了兵馬錢糧,渡江征討江東郡縣。不出幾年,孫策帶著這支數千人的軍隊擊敗了劉繇、王朗等割據勢力,“轉鬥千里,盡有江東”。在當時天下群雄為爭奪中原打得不可開交之時,孫策在長江以南打下了一片新天地,麾下囊括了周瑜、程普、張昭、張紘、太史慈等一批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將。

孫策原本很有希望成為東吳的第一位皇帝。曹操與袁紹對峙於官渡時,孫策甚至曾謀劃秘密北伐,襲取許都,迎回漢帝。然而不幸的是,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在出兵之前于丹徒山中打獵,為仇家行刺,重傷而死,年僅二十六歲。臨終前,孫策將印綬傳給二弟孫權,囑咐張昭等人輔佐孫權保江東、觀天下。二十九年後,孫權在武昌稱帝,實現了孫策的夢想。

孫策墓找到了嗎?

94版電視劇《三國演義》,濮存昕飾孫策

孫策墓為何在蘇州

孫策主政時期,孫吳集團的政治中心尚未遷到南京,還在吳郡吳縣,即今江蘇蘇州,因此孫策墓應在蘇州。唐代以來,蘇州的地方誌一直有孫策墓的記載,且位置明確。陸廣微《吳地記》載,蘇州盤門外東北二里有孫堅、孫策墓;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載,孫堅、孫策、吳夫人三墳在蘇州盤門外三里,俗稱“孫王墓”;范成大《吳郡志》也載“孫王墓”在蘇州盤門外三里。這些文獻所指的蘇州盤門外青暘地確實曾有一座高出地面五米的土墩,民國時,吳中保墓會的會長吳蔭培認為此處即是記載中的孫堅、孫策墓,並在此立碑為記。1981年,由於蘇州染絲廠要在這裡施工,蘇州博物館考古組對此處進行發掘清理,共發現漢墓三座、六朝墓兩座,出土了一些陶器、瓷器。儘管墓中沒有發現與孫堅、孫策有關的直接證據,但長期以來,當地仍遵從地方誌的記載。在蘇州博物館陳列有一件該墓出土的五連罐魂瓶,即標註出土於“蘇州南門外孫堅孫策墓”。

孫策墓找到了嗎?

標註出土於“蘇州南門外孫堅孫策墓”的五連罐魂瓶

成長 攝

如今發現的虎丘路新村土墩與蘇州南門相去甚遠,如果該墓為孫策墓,那麼南門外的“孫堅孫策墓”無疑就將被證偽。那麼,為何考古發現的孫策墓與歷代地方誌的記載不一致呢?實際上,在考古界,考古發掘推翻文獻記載的情況時有發生。不久前,國家文物局公佈白鹿原江村大墓就是漢文帝霸陵,引發社會關注,其背後正是考古工作者透過實地發掘、勘探、研究,糾正了700多年來霸陵在鳳凰嘴下的錯誤記載。而在三國考古中,東吳大將朱然曾被縣誌記載葬於浙江安吉,但1984年安徽馬鞍山發現了朱然墓。另一名東吳大將丁奉墓曾有安徽廬江、上海閔行兩說,但2019年,丁奉墓在南京五佰村的考古發掘中現出了“真身”。

孫策墓找到了嗎?

已被證實為漢文帝霸陵的西安市灞橋區江村大墓

成長 攝

三國時期,墓葬身份成謎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東漢末年以來,出於節儉和防止盜墓等因素,統治者推行薄葬。比如曹操更是明文規定“不封不樹”“斂以時服”,這就讓這一時期墓葬的陪葬品十分簡陋,為判斷墓主人身份增加了難度;二是曹魏時期禁立墓碑,而墓誌銘則在東晉南北朝時期才大量出現,因此三國時期墓葬中就很少出現記載墓主人身份的文字資訊。

目前為考古發掘所證實的三國名人墓葬,基本都是依靠倖存的文字為主要判斷依據。1951年在山東東阿魚山發掘的曹植墓,因為沒有發現直接證據,一度為一些學者質疑其真實性。直到1977年,當地文物部門在清理墓室中發現了有“陳王陵”字樣的銘文磚,這才證實了是曹植墓。位於洛陽孟津連霍高速旁的一座墓冢,因為與東漢帝陵“大漢冢”相近,長期被誤認為是東漢帝陵的陪葬墓,直到2009年對該墓進行發掘時,出土一枚印章,上有“曹休”二字,這才將墓主人身份精確定位在曹魏大司馬曹休身上。而與曹休曾擔任同樣職務的東吳大司馬朱然,其墓中出土了幾枚木刺和木謁,它們的作用相當於現在的名片,木簡上以清晰的墨書寫著朱然的官職、姓名、表字、籍貫,這就讓墓主人身份鐵板釘釘,毫無爭議了。

孫策墓找到了嗎?

朱然名刺,馬鞍山市三國朱然家族墓博物館藏

如前所述,專家對蘇州虎丘路新村土墩墓主身份的推斷,重要證據仍然來自墓中發現的文字資訊。但“吳侯”的銘文稍顯模糊,基於此的判斷仍屬於推論,若想要坐實“孫策墓”的身份,仍需要更多的發現與研究。正如12年前轟動全國的安陽西高穴曹操高陵一樣,其中最為重要的出土物“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一經公佈,不僅沒有成為“鐵證”,反而引發激烈的爭論和質疑,蓋因學者對“魏武王”的表述有著不同的理解。直到此後更多考古發現進行互證,曹操高陵的面貌才清晰了起來。對孫策墓的發現和認定,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本文原載《北京晚報》2022年3月3日22版

孫策墓找到了嗎?

成長

作家、編劇、書評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現為北京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北京影視藝術學會會員、稲誠及所城市書店合夥人。

已出版作品《亂世來鴻:書信裡的三國往事》《列族的紛爭:三國豪門世家的政治博弈》《這樣好讀的歷史:三國爭霸》《群雄逐鹿:彩繪三國演義》,製作音訊課程《少年中國史》。

即將出版《重返三國現場》《地圖裡的三國》。

孫策墓找到了嗎?

孫策墓找到了嗎?

孫策墓找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