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曹操的兒子曹丕,為什麼能終結東漢王朝?

漢靈帝中平四年(187年),曹操次子曹丕出生。曹丕從小讀書習文,並努力學習騎射。稍大一點後,他便跟隨父親曹操開始了戎馬生涯。

曹操的兒子曹丕,為什麼能終結東漢王朝?

東漢末年,群雄四起。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以其出色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逐漸形成了一股勢力,並最終成為了諸軍閥勢力中的霸主。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打著漢獻帝的旗號黨同伐異,一步步篡奪了東漢政權。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廢掉了三公制,在朝中設定了丞相和御史大夫,並自領丞相事。在曹操的培養下,再加上與生俱來的資質,曹丕很快成為了一個具有文韜武略的人才。建安十五年(210年),趙溫因賞識曹丕而向曹操舉薦他。曹操認為趙溫有私心,不僅沒有讓曹丕做官,而且罷免了趙溫;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被任命為五官中郎將,兼任副丞相之職。

儘管“漢祚已終”,曹操並沒有稱帝,最多做了一個位居各諸侯王之上的魏王。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想做第二個周文王。於是,曹操的眾多兒子為做第二個周武王而相互間展開了一場暗戰。

曹操共有25個兒子,在他做魏王時,長子曹丕和他最寵愛的曹衝已死。曹丕成為了長兄,再加上他為曹操嫡妻卞王后所出,按道理來講是最有資格成為魏世子的。然而,曹操為人多疑,而且希望能找到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在這種情況下,曹丕的優勢顯得不再那麼明顯。當時,曹丕最有力的競爭對手是曹植。與曹丕類似的是,曹植同樣為卞夫王后所出,而且有文有武。另外,曹植身邊有楊修、丁儀等人輔佐,在朝中有一定的實力。為了爭奪世子的位置,曹丕使出了渾身解數。他一邊拉攏朝中有實權的官僚,一邊在曹操面前極力表現自己的修養和學識。同時,他還經常給曹植使絆兒,使曹植受到曹操的排斥。在他的苦心經營下,曹植在曹操心中的印象越來越不好。在確立世子時,曹操雖然猶豫不決,但在賈詡、王郎、華歆等人的竭力推薦下,終於選擇了曹丕。

曹操的兒子曹丕,為什麼能終結東漢王朝?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31歲的曹丕被立為魏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操死後,曹丕順理成章地承襲了魏王的爵位,並擔任丞相、領冀州牧。

曹丕即魏王位後,將卞王后尊為王太后,改元延康。隨後,他恢復了三公制,將心腹賈詡、華歆、王郎分別提拔為太尉、相國和御史大夫,統攬了朝政大權。他還名文規定,宦官不能在朝中擔任要職。

隨後,曹丕開始籌劃令漢獻帝禪位之事。他一邊派人買通東漢邊境的少數民族來漢獻瑞,一邊令人捏造種種魏將代漢的讖語。朝中大臣自然心知肚明,待時機成熟後立即逼獻帝讓位。從此,獻帝的傀儡生涯結束,東漢至此滅亡。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丕即皇帝位,正式建魏,改元黃初,定都許縣;冬,遷都洛陽。黃初二年(221年),曹丕將許縣改為許昌,將其與長安、洛陽、許昌、鄴縣、譙縣並設為五都。

業績平平文采出眾

曹丕稱帝后,擔心自家兄弟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於是採取了一些措施。黃初三年(222年),他開始分封自己的兄弟,然後再將他們趕出國都,以便消除這些兄弟對他皇位的威脅。對於同胞兄弟,曹丕顯得更加無情。他見曹彰驍勇善戰而且手握重兵,對曹彰非常顧忌。曹彰知道曹丕猜忌他後甚為不滿,索性回到封地不理戰事。然而,曹丕對他仍然放心不下,後來乘其入京時將其毒死。曹熊因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逃過了一劫,並且成為了曹丕的得力戰將。對於曾威脅到他地位的曹植,他更想除掉他。儘管曹植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曹丕仍然派人去監察他的一舉一動。後來,曹植有“膽大妄為”之處,曹丕本想除掉他,但由於曹植的《七步詩》和母親的勸阻,才沒有忍心殺掉曹植。不過,他將曹植由臨淄侯貶到了更為偏遠的地方。

在戰事方面,曹丕並沒有打破三國鼎立的局面,在對外戰事上幾乎沒有什麼業績。曹丕即位之初,太尉賈詡認為“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再加上蜀地“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以山為憑,而吳地“孫權識虛實,陸遜見兵勢”,以江為屏,都是難以攻取之地,於是建議曹丕不要急於出征,先做好國內的安撫工作。然而,曹丕並不採納。

黃初二年(221年),劉備稱帝后便率軍討伐孫權。孫權擔心腹背受敵,遂向曹丕稱臣。曹丕仍不聽眾謀士勸阻,反而任孫權為大將軍,封他為吳王,然後隔岸觀火。在此期間,他曾想讓孫權的兒子入朝為質,但遭到了孫權的婉言拒絕。他明知孫權沒有誠意,卻按兵不動,白白浪費了進攻的好時機。等到孫權大敗劉備後,他竟然發兵南下,結果被孫權所敗。

曹操的兒子曹丕,為什麼能終結東漢王朝?

曹丕雖然業績平平,但在文學方面卻達到了一定的造詣,為後人留下了諸多值得鑑賞和考究的詩文。

《燕歌行》二首: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悟淚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鬱陶思君未敢言。寄聲浮雲往不還。涕零雨面毀容顏。誰能懷憂獨不嘆。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肺肝。耿耿優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仰看星月觀雲間。飛煖晨鳴聲可憐。留連顧懷不能存。”

在儲存完整的七言詩中,曹丕的這兩首七言樂府詩的年代最為久遠。儘管七言詩在後來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這兩首詩的文學價值不可否認。它們的曲調沉重淒涼,但賞閱起來卻別有一番風味,能夠動人心扉,讓人浮想聯翩。

除了抒情達意外,曹丕對文學本身有所研究,堪稱文學批評家。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典論煖論文》獨領風騷,是現存最早的文學理論專論。

《典論·論文》: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煖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而作論文。”

“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徵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以至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楊班儔也。”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煖於自見,謂己為賢。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煖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幹著論,成一家言。”

此文不僅評論了他人的文學成就,而且在他人文學成就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為中國的文學批評史開創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除了以上的七言詩和文學理論外,曹丕的很多作品也被廣泛流傳,為中國文學史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40歲的魏文帝病逝於洛陽嘉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