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南明戰神李定國:兩蹶名王 結局卻很悲涼

說起明末的漢家英雄,武將我最佩服戰神晉王李定國;文臣官史是江陰典史閻應元。今天說下戰神李定國吧。

李定國出身貧寒,所以關於李定國早年生活後人知之甚少,只知道他十歲從張獻忠,拜其為義父,定國能征善戰,喜讀《孫子兵法》、《資治通鑑》,素稱“萬人敵”、“小尉遲”;以寬慈著稱,攻破城池未嘗妄殺,遇士紳百姓必設法保全。與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等四人均為張獻忠義子。崇禎十七年(1644年),從張獻忠破成都,被封為安西將軍,地位僅次於孫可望。

南明戰神李定國:兩蹶名王 結局卻很悲涼

晉王李定國網路畫像

聯明抗清 李定國封王

1646年,清軍入川,張獻忠戰死,與孫可望率大西軍餘部南走綦江,永曆元年(1647年)先入貴州,後借雲南沙定洲之亂進入雲南,當年與孫可望等一同稱王,建立政權,可望稱平東王,定國稱安西王,劉文秀稱撫南王,艾能奇稱定北王;1648年,定國攻破佴革龍,擒殺沙定洲,平定雲南。定國在雲南組織農業生產,安定社會秩序,團結少數民族,建立西南抗清根據地。定國勸說可望:“吾輩本大明臣民,中國淪陷於外寇,則當嚴辨夷夏之界,以中國為重,今挈滇、黔、蜀歸就明室,誠心輔佐。”永曆三年,孫、李遣使與南明永曆朝廷商洽共同抗清事宜。永曆四年,李定國被永曆帝封為西寧王。

南明戰神李定國:兩蹶名王 結局卻很悲涼

南明抗清形勢圖

西南抗清 兩蹶名王

永曆六年,迎永曆帝入貴州。大西軍北伐,李定國率東路軍東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復湖南大部;隨後南下廣西,直趨桂林,大敗清軍,取得桂林大捷,俘虜叛臣原慶國公陳邦傅、清廣西巡按王荃可、署布政使張星光,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而死[3],大西軍收復廣西;然後北上大戰湖南衡州,十一月二十四日陣斬清敬謹親王尼堪,取得衡陽大捷,盡復湖南[4]。一時天下震動,西南抗清戰局也被扭轉,使“清君臣聞警,上下震動,聞定國名,股慄戰懼,有棄湘、粵、桂、贛、川、滇、黔七省與帝媾和之議”。黃宗羲稱:“逮夫李定國桂林、衡州之捷,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曆以來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敗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筆而問天也!”全國的抗清鬥爭也因此出現了第二次高潮。李定國在永曆朝廷的功績與名望越來越高,遭孫可望相嫉,造成兩人分裂,李定國為顧全大局,被迫退入廣西、雲南,繼續經營反清事業。

南明戰神李定國:兩蹶名王 結局卻很悲涼

李定國兩蹶名王 抗清形勢一片大好

南明內訌 孫可望降清

1654年(明永曆八年,清順治十一年),李定國與鄭成功聯絡,相約會師廣東新會,東、西合力進攻廣東圖取廣州,則明朝勢力得以合流;若再沿長江北伐,攻贛、皖、蘇各省,則復興大業有望矣。鄭成功派林察、周瑞督軍西進,卻因故延誤了與李定國的約期;致使李定國孤軍奮戰,加之瘟疫流行,雖克復肇慶,卻於廣州城外大敗而回。李定國本來對與鄭成功會師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促成李、鄭連姻來鞏固盟誼;但卻因鄭成功屢愆軍期而誤了大事,李定國對此相當失望。1656年(明永曆十年,清順治十三年),李定國受封為晉王。1657年(明永曆十一年,清順治十四年),孫可望對李定國倒戈相向;然而由於孫可望不得人心,許多將領皆投向李定國陣營,孫可望大敗,敗退貴州。同年,孫可望投降清朝。李定國擊敗孫可望後仍堅持抗清,保衛永曆帝政權。因為西南軍事情報被孫可望出賣,故清軍次年三路大軍共計五萬人大舉進攻貴州、雲南。趕跑孫可望之後,李定國對劉文秀等同僚不放心,軍事部署失當。二十萬明軍屢遭失敗。

南明戰神李定國:兩蹶名王 結局卻很悲涼

三姓家奴孫可望降清 結局悲慘

血戰磨盤 擊殺八旗將佐20餘人

1658年(明永曆十二年,清順治十五年),吳三桂攻入雲南;十二月十五日,永曆帝率領文武百官離開昆明,同日到達安寧。1659年(明永曆十三年,清順治十六年)正月初三日,清軍未遇抵抗即佔領昆明。李定國護送永曆帝退出昆明,並指揮明軍主力在磨盤山血戰中狠狠打擊了吳三桂帶領來追的清軍,遺憾的是由於叛徒盧桂生投敵,向吳三桂洩漏了李定國伏擊敵人的計劃,未能達到一舉殲滅全部清軍的目的。磨盤山一戰共擊殺滿清八旗將佐20餘人,但戰後明軍損失不小,李定國也無法再發動大規模作戰。

南明戰神李定國:兩蹶名王 結局卻很悲涼

磨盤山之戰擊殺八旗20餘將佐

護帝入緬 精忠報國

永曆十三年正月初四日,永曆帝到達永昌府,以鞏昌王白文選守玉龍關,白文選戰敗,永曆與李定國遁走騰越州,大學士扶綱、戶部尚書龔彝、禮部侍郎鄭逢元、兵科給事中胡顯、御史陳起相等皆各自逃散。之後永曆帝逃往緬甸,李定國則獨自率軍返回勐臘,遣人往車裡借兵。這時定國營中人馬相繼病死,李定國亦病。

南明戰神李定國:兩蹶名王 結局卻很悲涼

戰神離世 無力迴天

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清軍迫近緬甸阿瓦,緬甸王將永曆帝獻給吳三桂。1662年(明永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國得知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死後,悲憤而死。臨終時遺命其子:“任死荒徼,勿降也!”遺憾的是,他的兒子李嗣興最後還是投降了清朝。但仍然有部分將士聽從李定國的遺訓,誓死不降,留在了中緬邊境。關於李定國的墓地,《普洱府志》有記載說:“順治四年李定國入滇……後以永曆帝兵敗入緬,因攻緬再迎永曆,遂由九龍江走景線,屯勐臘,欲由交岡走交趾,入廣東。未幾,聞永曆訃至,於是哀憤成疾而死,時康熙元年六月二十七日也。”死後原葬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勐臘鎮東北側曼嘎村,葬處有李定國祠,又稱“漢王廟”。後因定國子嗣興自思茅率眾降清後,乃遷葬北京蘆溝橋西湖家港。

南明戰神李定國:兩蹶名王 結局卻很悲涼

晉王遺憾 南明滅亡

歡迎大家評論發表不同見解,我是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