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太平天國悍將悲歌:張發紀血戰劉長佑,石達開五援臨江城

在今天的江西省樟樹市,下轄有一臨江鎮。

別瞧它如今只是一個小鎮,其來頭可大了。

在明清兩代,臨江可是贛省一府,轄清江、新淦(幹)、新喻(餘)、峽江共4縣,府治就在現在的臨江鎮一帶,即那時的清江縣。

直到1913年,廢府。

不過,永宣這裡不探討其行政區劃的演變歷程,而是講述一段太平軍和臨江的歷史故事。

太平天國悍將悲歌:張發紀血戰劉長佑,石達開五援臨江城

1856年,對於太平天國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對於江西太平軍來說,同樣也是轉折點。

年初,太平軍西征形勢大好,特別是石達開在江西,已拿下八府五十多個州縣。曾國藩被壓迫在南昌城裡不得動彈,眼看石達開很快兵臨城下,他的心情無比灰暗。然而,正在此時,東王楊秀清一紙密令,石達開不得不率精銳火速東援天京,會合秦日綱大軍解決清軍江南大營。石達開走後,其岳父參天侯黃玉昆奉命主持江西軍務。

五月,石達開和秦日綱聯手解決清軍江南大營後,又奉命往武漢督師,差不多兩個月後,天京事變爆發,石達開陷入其中,無暇顧及江西太平軍的局面。

曾國藩等湘軍將領抓住這一良機,開始組織四路反攻。胡林翼犯九江,駱秉章窺臨、吉,福興、文俊侵瑞州。十月末,劉坤一、劉長佑率部攻破“贛西重鎮”袁州,十二月,湖南巡撫駱秉章督劉長佑率九江水師和蕭啟江陸師攻打臨江、吉安。臨江開始陷入危機。

太平天國悍將悲歌:張發紀血戰劉長佑,石達開五援臨江城

扼守臨江的太平軍將領有殿左五十五檢點程瀛、殿左九十七指揮張發紀、殿左十一指揮聶才堅、易自能四人,總兵力一萬一千餘。程瀛為翼王石達開的親信,為主將,湖北人,能力中等。張發紀為副手,其祖上為廣東嘉應州人,後遷往廣西全州。一八五二年,全州一清兵炮傷南王馮雲山,導致太平軍血戰全州,此時還是三合會小頭目的張發紀就地加入了太平軍,其打仗英勇,受到西王蕭朝貴的賞識,並將他收入麾下。張發紀跟著西王入湖南,奇襲長沙,立功頗多。西王戰死後,他坐了一年多的冷板凳,直到西征時,被翼王起用,一路建功。

聶才堅、易自能二人是新降服的粵省天地會起義軍,他們的部眾被編為花旗,類似於雜牌,和正規軍的黃旗相區別,但不管是花旗還是黃旗,都是奉太平軍號令。剛開始,黃旗軍瞧不起花旗軍,挑剔花旗沒打過大戰,紀律差等等,但就在不久前的袁州血戰中,黃旗軍在主將李能通的帶領下投降了湘軍,花旗軍在黃毓生的率領下和湘軍血戰至最後一刻,五千人基本全部戰死,花旗由此而正名,反而開始嘲笑黃旗軟骨頭。

張發紀因為也是粵省人,而且也出自三合會(天地會),所以和聶才堅、易自能有著天生的親近感。

有張發紀等人協助程瀛堅守臨江,劉長佑一時圍攻難下。

太平天國悍將悲歌:張發紀血戰劉長佑,石達開五援臨江城

一八五七年二月,韋俊合將軍朱衣點從撫州來援臨江,和張發紀內外夾攻,劉長佑大敗於太坪墟,殘部逃往新餘,臨江之圍暫解,正在天京扶朝的石達開大喜,為張發紀請功,將他升為殿右四十二檢點。這樣一來,張發紀和主將程瀛的官職已經是不相上下,而張發紀的軍功更盛。

五月,石達開離開天京,負氣出走,湘軍再次圍困臨江。張發紀和程瀛向石達開求援。石達開令“木天燕楊輔清、協天燕石鎮吉等自閩回援,復令撫州守軍自新淦往援臨江,與楊、石合勢,而楊、石皆遷延,惟令禱天侯胡壽階自沙溪西上,恃勇輕進,五月廿三、廿四日,為清將王錱襲破,壽階死。”

眼看救援無望,張發紀等人只好做長期堅守的打算。他們經常派出突擊隊出城襲擾湘軍,連洽糧道,這讓劉長佑非常頭疼。

太平天國悍將悲歌:張發紀血戰劉長佑,石達開五援臨江城

六月,楊輔清率撫州方向的援兵進到了新淦,並擊敗清師及團練於河東,都能看到臨江的太平軍旗幟了,但是因為沒有水師,而湘軍水師扼守要津,援軍無法過河前去會師,這時候清將王錱才能夠側面攻擊而來,楊輔清無法支撐,只好含恨退去。

不久,王鑫死,太平軍吉安守將傅忠信趁機來救臨江,但清江西巡撫耆齡飛調普承堯犯峽江,劉騰鶴犯阜田,讓傅忠信自身難保,只好退回。

翼王石達開雖然已經由安慶渡江入贛,但因為沒有水師,能嘗試的方法都已失敗,於是冥思苦想了幾天幾夜,也拿不出主意,只是心急如焚。

太平天國悍將悲歌:張發紀血戰劉長佑,石達開五援臨江城

至此,嘗試救援臨江的各路人馬都敗退了,臨江徹底成了孤城。劉長佑以臨江東阻贛水,掘西、南、北三面長濠,九月,長濠成,圍攻更急。

程瀛急了,連忙找來張發紀、聶才堅、易自能三人商討怎麼辦。

程瀛很沮喪,缺乏再堅守下去的決心。其他三人勸程瀛繼續等待翼王來援,相信翼王既然已經來到了江西,便不會丟下臨江的將士們的。

就在這時,湘軍也開始誘降。他們派出在袁州投降的太平軍將領李能通勾引程瀛,並密信擔保程瀛歸順後,和自己一樣受朝廷重用。程瀛心動,十月二十六日,派出心腹縋城,給湘軍將領劉長佑送乞降信。但信使回城時被聶才堅、易自能捕獲,二人立刻告訴張發紀。張發紀苦勸程瀛未果,反被要求一同降清,張發紀只好表面答應和。暗地裡聯合聶才堅、易自能,待程瀛出城投降的之日,三路人馬突然發難,除掉程瀛及所部。

太平天國悍將悲歌:張發紀血戰劉長佑,石達開五援臨江城

二十七日,程瀛派總制陳保泰先向劉長佑獻上太平天國官印三百多顆,約定二十八日開城分三路出降。

二十八日,程瀛如約出降,在城門口,聶才堅、易自能突然殺死程瀛和他的親信,然後張發紀開始率軍包圍其部眾,霎時間,城裡大亂,程瀛部將許見機、陳本熾及元帥寧正魁、將軍汪永清等舍死縋城逃往湘軍大營。城外的湘軍像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此前毫無攻城準備,耽誤了個把時辰才開始攻城。而此時,張發紀等人已經平定了城內的叛亂,各軍據守城關,給湘軍以極大殺傷。煮熟的鴨子飛了,劉長佑只好暫時退去。回去後,把那幾個逃來的程瀛部將都砍了。

石達開這時候已經到達了臨江周邊的豐城,他聽到臨江兵變,決定再去救援,大軍殺到新幹,湘軍劉於潯、康國器在贛江中駐紮炮船,猛轟石達開軍,石達開無法渡河,只好放棄臨江,改去救吉安的傅忠信了。

被圍死的臨江開始斷糧了,張發紀、聶才堅、易自能和部下一樣,每天二兩米拌草根,沒多久草根吃完了,開始殺戰馬,過幾天,戰馬又殺完了。

剩下的只有突圍一條路了。

太平天國悍將悲歌:張發紀血戰劉長佑,石達開五援臨江城

十二月十五深夜,寒風刺骨,他們趁機突圍,聶才堅率部殿後,劉長佑、蕭啟江、劉坤一、江忠義、田興恕、劉於潯等率水陸兩師追殺,十七日,在瑞州城外二十里之土嶺追上聶才堅部,一番血戰,聶才堅部全部戰死,聶才堅先被俘,稍後被剮殺。張發紀、易自能率領殘部一路向北突圍,最後在湖北陽新縣受到清副將周寬世和當地團練的圍剿,無法落腳,只好折回江西九江,沒想到九江的地主團練更兇狠,幾番交戰,易自能戰死,所部全被打光了,張發紀被押送南昌,然後被剮殺了。時為一八五八年四月。

臨江前後被湘軍圍攻一年有餘,在石達開的安排下,太平軍悍將韋俊、楊輔清、傅忠信等也前後進行了五次救援行動,但除了韋俊那次,其餘的都失敗了。包括最後一次,石達開親自率軍救援也是無力迴天。從中不難看出,韋俊的比楊輔清擅長用兵,能把湘軍名將劉長佑打得慘敗就是證明,而楊輔清兩次救援毫無成效。另外,臨江保衛戰中,再次凸顯了湘軍水師的作用,也流露出了後期太平軍捨棄水師這種戰略上的短視的重大弊端。臨江一帶由贛江和其支流袁河或環繞或貫穿,湘軍水師牢控江河,和陸師緊密配合,這使得沒有水師的太平軍無論是攻還是守都備受壓制,毫無優勢,加之湘軍在沒有河流的外圍挖三重深壕,導致連糧食彈藥都運不進臨江城。

太平天國悍將悲歌:張發紀血戰劉長佑,石達開五援臨江城

再說程瀛、張發紀、聶才堅、易自能四人。程瀛效仿袁州的李能通降清,這顯然是可恥的。不過造成當時李能通、程瀛這種原本老資格將領叛變的原因還是天京內訌。天京內訌讓廣大太平軍將領既害怕又寒心。原本團結如鋼的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燕王秦日綱等突然相互火併,牽涉到各個山頭,將領們都會人人自危,也會陷入迷茫,一旦形勢不利就更容易變節了。韋俊就是這樣,被天京內訌牽連後,放棄了武漢和湖北、江西戰場,開始打醬油,最後在安徽被楊輔清和陳玉成逼得醬油都沒法打了,只好降清。

張發紀、聶才堅、易自能三人殺掉程瀛後,還堅守了近百日,這段時間堪稱臨江的百日血腥,因為拼死抵抗,絕不投降,隨後只有少數殘餘突出城去,但最後無不身死。三人都出身天地會,特別是聶才堅、易自能而所率為花旗,被視為雜牌,但氣節反而勝於正規的黃旗。從中,我們也能看到石達開治將的策略。不管是袁州還是臨江,石達開都是用花旗和黃旗同守,讓二者相互監督制衡,從結果來看,這策略還是有效果的,袁州和臨江雖然失陷了,但都讓湘軍吃了不少苦頭。倘若沒有摻入花旗,黃旗軍一投降,湘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兩座城池,那麼太平軍的江西戰局就崩潰得更快。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史》,《天國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