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東林黨領袖降清後忠心耿耿,建議恢復漢人衣冠,順治:從寬判他絞刑

陳名夏是崇禎十六年進士,殿試取為一甲第三名,也即是探花。

全國前三名的人才,放到哪朝哪代,陳名夏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祖墳上眼看著冒起了青煙。

可惜當時已是明朝末年,崇禎雖然重用他,火箭般將他擢升,授翰林修撰,兼戶兵二科都給事中,無奈大明氣數已盡,第二年崇禎自己也掛了,陳名夏前途生變。

但陳名夏就是陳名夏,他早已名聲在外,早在沒考取功名前,陳名夏就已名重天下,時人談及天下名士,總少不了他的名字。

更為重要的是,陳名夏是復社領袖。

東林黨領袖降清後忠心耿耿,建議恢復漢人衣冠,順治:從寬判他絞刑

這是時勢使然,明末結黨是個普遍現象,這是為了團結相同政見者,發出更大的聲音,也便於相互照拂。結黨未必營私,但要不結黨光靠一個人戰鬥,會被大家都視為異己,無從發聲。

復社又脫胎於東林黨,成員視東林黨人為前輩,東林黨後期的重要人物,如錢謙益、黃道周、馬世奇、陳子壯等人都被複社推為宗主,因此復社又有“小東林”之稱,陳名夏文名滿天下,在其中也是個領袖人物。

對這樣有才華又有名聲的人,哪個政權都是要加以延攬的。北京城破前,陳名夏也曾建議召集山東義勇救援京師;京城陷落之日,他還試圖自縊殉國,未果。

活下來的陳名夏想通了,他不再糾結於氣節,開始了放飛自我。

李自成雖然看不起文人,但也需要名士給他作背書。經人推薦,陳名夏進入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仍舊在弘文館——也就是原來的翰林院任職。

沒料到,42天后,北京城又迎來了新主人,和碩睿親王多爾袞騎著高頭大馬進入朝陽門,身後簇擁著八旗精兵,宣告清朝統治的開始。

東林黨領袖降清後忠心耿耿,建議恢復漢人衣冠,順治:從寬判他絞刑

多爾袞比李自成更禮賢下士,怎會為難陳名夏這等一時俊傑,陳名夏也順風扯旗,欣然投效,不但官復原職,此後更是一路亨通,官至吏部尚書、內院大學士。

陳名夏確實有才華,欣賞他的多爾袞在順治七年暴薨後,多爾袞一派遭到殘酷清算,被處死的不乏譚泰、冷僧機、 等滿族重臣。

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陳名夏,順治依然對他重用,煊赫一時。

照此下去,陳名夏效仿錢謙益、洪承疇等人,活到壽終正寢也是大有可能。

誰知,陳名夏的風光沒能持續太久,順治十一年,他就被彈劾,審問後給順治的建議是處斬,最後順治改判為絞死。陳名夏之子陳掖臣也受到牽連,被押到北京杖四十,流放東北。

陳名夏被舉報的罪名是

“留髮復衣冠,天下即太平”

的言論。

東林黨領袖降清後忠心耿耿,建議恢復漢人衣冠,順治:從寬判他絞刑

陳名夏先後受到多爾袞和福臨的信任,但他的性格也為自己培養了許多政敵,狂放的舉動又授人以柄。

順治十一年,大學士寧完我抓住陳名夏私下說過的留頭髮、復衣冠說事,向他發起了致命一擊,他向順治告密:

名夏推帽摩其首雲:‘只須留頭髮、復衣冠,天下即太平矣!’臣笑曰:‘天下太平不太平,不專在剃頭不剃頭。崇禎年間並未剃頭,因何至於亡國?為治之要,惟在法度嚴明,使官吏有廉恥,鄉紳不害人,兵馬眾強,民心悅服,天下自致太平。’名夏曰:‘此言雖然,只留頭髮、復衣冠,是第一要緊事。’臣思我國臣民之眾,不敵明朝十分之一,而能統一天下者,以衣服便於騎射,士馬精強故也。今名夏欲寬衣博帶,變清為明,是計弱我國也。

這份奏疏裡,陳名夏的許多罪狀都是捏造的,唯獨“留頭髮、復衣冠”是陳名夏一貫的政治主張。

陳名夏已經降清十年,並做到了大學士,他是有意反清嗎?並不是,相反,陳名夏對愛新覺羅是一片忠心,他之所以主張恢復漢人衣冠,正是他看到了剃髮易服的負面影響極大,他曾私下對人說:“要天下太平,只依我一兩事,立就太平”,所指的正是留頭髮、復衣冠這件事。

陳名夏的主張並不是想要推翻清朝,這點順治也心知肚明,他會勘群臣說:

“名夏辯諸款皆虛,惟留髮、復衣冠所言屬實”

,但他還是勃然大怒,吏部順勢判陳名夏斬首,最後改為從寬處理,判絞刑。

東林黨領袖降清後忠心耿耿,建議恢復漢人衣冠,順治:從寬判他絞刑

但是,陳名夏一案卻絕非他因言致死這麼簡單,背後的原因還是黨爭。

關於大明滅亡的原因,“明亡於黨爭”是重要的一條。許多人認為清朝沒有黨爭,事實上牽涉到政治的地方從不缺少黨爭,只是清朝沒明朝那麼明顯罷了。

陳名夏案也牽涉到黨爭,它算是個歷史遺留問題,也就是晚明的南北之爭。

明末東林黨是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朋黨,復社也是如此,它成立的地點就是蘇州尹山。清朝從遼東入關,它在關外就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勢力,被稱為“北人”,與入關後大批投效的南方士大夫形成的“南人”政治力量相對。

陳名夏憑其威望,是南方漢族官員的首領。

“南人”與“北人”都是朋黨,大家相互報團取暖,“南北各親其親,各友其友”,一直明爭暗鬥不斷。

“明亡於黨爭”,清朝皇帝是看得很清楚的,黨爭無法完全避免,但要是過了頭,皇帝就要殺一儆百,以免出現明朝朋黨之爭影響到國家政治的局面。

東林黨領袖降清後忠心耿耿,建議恢復漢人衣冠,順治:從寬判他絞刑

陳名夏就是個代表,此人“好為名高”、“性銳慮疏”、恃才凌人,四面樹敵,是北人的眼中釘,有他做領袖,南北官員矛盾得不到緩解,只會日益激化。

福臨確實很欣賞陳名夏的才華,但在政治面前,才華只能讓位。

出面彈劾陳名夏的寧完我和劉正宗,正是遼東舊人,他們代表北方籍漢官和漢軍旗的軍官,彈劾的奏疏裡,“留髮復衣冠,天下即太平”只是幌子,陳名夏被殺真正的罪名是勾結朋黨,擅權亂政。

這不方便直接說出來,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福臨處死陳名夏,真正目的是借他的人頭,殺一儆百。以此警告大家:凡是朋黨勾結、希圖擅權專政的滿漢貴族與大臣都在儆戒之列。

效果很不錯,此後黨爭趨於平靜,雖然大臣們還是免不了結黨,但誰也不敢再公開把矛盾鬧大。

東林黨領袖降清後忠心耿耿,建議恢復漢人衣冠,順治:從寬判他絞刑

不過,福臨畢竟賞識陳名夏的學問,當年冬天在南海子又向“北黨”馮銓誇讚起陳名夏,說:“陳名夏多讀書,問古今事了了。即所未見書能舉其名

。”

馮銓回答說:“陳名夏於舉業似所長。餘亦易見。”福臨沉默了一會兒,說:“陳名夏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