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誰都不敢去敵營談判,就他挺身而出,結果做了皇帝

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國滅亡遼國後,騰出手來,分兩路大軍大舉進攻北宋。至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國將領完顏宗望率領的東路軍順利渡過黃河,不久就攻至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城下,將汴京城團團圍困。

誰都不敢去敵營談判,就他挺身而出,結果做了皇帝

金軍影視劇形象

生死存亡之際,北宋軍民殊死抵抗,始終未讓金軍得逞。此時雙方都已到了精疲力竭的時候。金軍方面,由於另一支西路軍遲遲沒有趕到戰場,金軍未能集聚完整實力,難以攻下汴京城;而北宋方面,雖然增援的兵力在源源不斷地匯聚過來,但嚇破了膽的宋欽宗一味想著求和,已多次派人去金營談判,不惜割地賠款。一個覺得攻不下,一個怕守不住,於是和談開始了。不過金軍提了個要求,需要北宋派個親王和宰臣去他們軍營談判。

此時誰都知道,去金人軍營絕對凶多吉少,要是談判期間兩軍又開打,談判之人極有可能被殺了洩憤。於是,各個親王都找藉口爭相躲避,誰都不願意去,時任皇帝宋欽宗也連連犯愁,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這時,一個平日裡不怎麼受待見的皇子突然站出來,主動提出自己願意前去談判。此人正是康王趙構,也是後來的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

誰都不敢去敵營談判,就他挺身而出,結果做了皇帝

宋高宗趙構

宋欽宗大喜,便命令他與少宰張邦昌一同前往。到了金人軍營,趙構一行人旋即被扣押下來,張邦昌嚇得直哆嗦,而趙構卻異常鎮定,與金軍統帥完顏宗望不斷斡旋,想盡一切辦法維護宋朝利益。

在扣押的十餘天裡,還發生了京畿宣撫司都統制姚平仲在夜裡襲擊金人軍營的事,雖然沒有成功,但金人惱羞成怒,張邦昌以為自己命不久矣,伏地痛哭,表現得異常懦弱。反觀趙構,此時卻仍然毫無懼色,彷彿做好了一切準備一樣,鎮定自若。

完顏宗望立馬就感到很奇怪,這親王怎麼一點也不怕我們?怎麼根本不把自己的命看得很重?莫非……他是假冒的,不是親王?對的,肯定不是真的親王!

於是,可笑的事情發生了,完顏宗望逼迫北宋派了個“真的”親王——肅王趙樞前來談判,而讓趙構回去了。

肅王到了之後,當即許諾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今屬河北)三鎮。最終宋金達成了和約,金兵退去。

北宋得到了暫時的安全,但事情遠沒有結束。

同年八月,金軍再次南下,依然是完顏宗翰與完顏宗望兩人率領東西兩路軍。此次進展非常順利,閏十一月兩路軍隊便會師在汴京城下,合圍態勢又一次形成。北宋又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這一次金國人直接點名康王趙構前去和談,還揚言不去就攻下汴京城。

誰都不敢去敵營談判,就他挺身而出,結果做了皇帝

宋高宗趙構影視劇形象

宋欽宗急於求和,便趕忙通知趙構。趙構坦然領命,毅然決然地踏上北上的路——可能是一條不歸路。

但是,當他到達河北磁州(今屬河北省)時,當地守臣宗澤極力勸阻他留下,說:“肅王去了沒能回來,金兵又壓境,你去了有什麼用?請留在磁州吧”(“肅王去不返,金兵已迫,復去何益?請留磁”——《宋史·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高宗一》)。

家國、責任、仇恨、利弊,趙構考慮再三,最終留了下來,因此逃過了被金國俘虜的命運。

作為前一次談判時的英雄,趙構此時已成了萬眾期待的“救世主”,宋欽宗還任命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宋史 本紀》記載),命令他率領河北地區的兵馬救援汴京城。

但奇怪的是,這個“救世主”沒有按照命令前去,拋棄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滿城軍民,而是帶著部隊轉移到了東平府(今屬山東省)。

我們難以知道他到底是統籌考慮保護有生力量,還是敵我實力懸殊讓他也心生恐懼,甚至早有異心想趁機自立為帝,反正結果就是他很乾脆地違抗命令了。但當時誰也沒想到的是,恰恰正是這一“痛苦的抉擇”,使北宋皇室免遭“一鍋端”——留在汴京城的皇室,在第二年五月被金人悉數擄走,金人妄圖斬草除根。而不幸的趙構,成了幸運的“漏網之魚”,為北宋皇室保留了一絲鮮活血脈。

宋徽宗、宋欽宗被擄走後不久,群龍無首的宋朝軍民擁立趙構為皇帝,建立了南宋,繼續執行抗金斗爭。

從最危險的使臣變成了最安全的皇帝,趙構的前半生,真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