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讀史筆記:由齊王改封為楚王——是劉邦對韓信最深的算計

—01—

公元前202年10月,甲午日,經過群臣的再三推舉,終於打敗項羽的劉邦,於汜水北岸,舉行祭天典禮,即皇帝位。

在大漢帝國成為華夏大地唯一合法政權的當天,創始人兼老闆的劉季同志,出於“安撫”的目的,立即給予其他七位股東分紅讓利——將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滅楚的、“獨立”的武裝勢力,分封為王。

其中,對於功勞最大的韓信,劉邦是這麼安排的:

皇帝曰義帝無後。齊王韓信習楚風俗,徙為楚王,都下邳。

讀史筆記:由齊王改封為楚王——是劉邦對韓信最深的算計

所謂,人事即政治!

雖然,劉邦在開國之初的這次人事安排,看似漫不經心且順理成章,但是,如果我們稍微聯絡一下後來的歷史,就會發現:

“由齊王改封為楚王”,其實,是劉邦對韓信最深的算計!

因為,從彼時起,劉邦已經開始在為收拾韓信,而佈局了。

—02—

劉邦到底是因為何事,什麼時候開始謀劃要“除掉”韓信的,已經不可考了。

但是有一點,青史君卻可以肯定,那就是這個時間點,絕對早於韓信要挾劉邦,將自己封為“假(代)齊王”之前。

因為,在《史記·淮陰侯列傳》裡,有這麼一件事,完美地印證了青史君的觀點:

公元前204年,也就是“楚漢爭雄”戰爭處於膠著狀態的那一年的6月的某一天清晨,漢王劉邦冒充使者,趁著韓信等人還在熟睡之際,直接闖進大營,奪去了韓信的兵權·······

(上)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臥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

這是一件,極易讓人忽略掉的重要史實。

雖然,在《淮陰侯列傳》裡,太史公既沒有交代此事的前因,也沒有敘述此事的後果(擱在一般的文章裡,這段話絕對是“病句”無疑)。

但是,素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太史公書》中,絕不會出現如此大的文法錯誤。

青史君認為:這“無由來的一筆”,充分說明了劉邦早就對韓信的不滿意與不信任!

你想啊:有哪一個領導,會在幹事業的關鍵階段,把最有能力的手下,發去“打醬油”的?

這就好比:要和小鬼子幹仗了,李團長卻發配到被服廠裡繡花去了!

不用問,肯定是老李又犯錯誤了!

讀史筆記:由齊王改封為楚王——是劉邦對韓信最深的算計

所以說,劉邦想要“收拾”韓信,並不是單一的因為,後來韓信“挾功邀賞”(假齊王事件),又或者是“兔死狗烹”的權力平衡需要。

而是,劉邦早就看韓信不順眼了!

—03—

公元前202年冬,當韓信完成十面埋伏的垓下之圍後,當劉邦已然取得了楚漢戰爭的勝利時,某個人終於不“裝”了:

漢王還,至定陶,馳入齊王信壁,奪其軍。

劉邦再一次沒有任何理由地,就褫奪了韓信的軍權。

事情發展到這裡,已經非常明顯了:劉邦要對韓信下手了。

當然,作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劉邦知道:西漢政權剛剛成立,現在立馬卸磨殺驢,搞不好隊伍就散了!已經忍了很久的劉邦,決定再忍一忍。

於是,便有了文章開頭“齊王韓信被改封為楚王”的一幕。

在敕封詔書裡,劉邦話說得非常漂亮:什麼義帝(項羽與劉邦原來的老大,楚懷王)無後,韓信是楚國人······

表面上看,是無限拔高韓信:義帝原來是我劉邦的老領導,現在讓你韓信去接他的班,那“榮譽感”自然爆棚;並順帶滿足了韓信“衣錦還鄉”的夢想·····

讀史筆記:由齊王改封為楚王——是劉邦對韓信最深的算計

但是,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劉邦的這次人事安排呢?

從公元前204年,還定三秦開始,韓信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濰水殺龍且,垓下破項羽——韓兵仙所有的功勳都是在北方建立的。

也就是說,韓信的“根基”其實是在趙、齊之地。

那麼,劉邦將韓信由齊王,改封為楚王,看似實在抬舉安、撫韓信;其實,何嘗不是“釜底抽薪”,斷了韓信的根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幾個月之後,當劉邦“偽遊雲夢澤”真的要收拾韓信時,為什麼後來自誇“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兵仙,會驚懼不知所措,甚至不惜殺掉前來投靠自己的鐘離昧,而獲得劉邦的諒解呢?

帝乃發使告諸侯會陳,“吾將南遊雲夢。”楚王信聞之,自疑懼,不知所為。

最為合理的解釋就是:韓信在楚地根基不穩,完全不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力量;面對劉邦,他只有束手就擒的份!

(PS:楚地宗族實力強大,到戰國後期,連楚王都指揮不動;更何況是一個底層出身的韓信?青史君認為,這才是劉邦最高明的地方之一。)

那麼,從這個節點往前看,劉邦當年對韓信的人事安排,絕對堪稱一次最深的權謀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