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見證了豐臣家崛起至衰落全過程的古城池:大阪城

見證了豐臣家崛起至衰落全過程的古城池:大阪城

日本東京市景

提起日本的大城市,大多數人通常會第一時間聯想到東京、京都和大阪。確實,這三座城市是日本較為出名,且頗具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東京作為日本實際意義上的首都,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而京都雖然名氣較大,是為日本傳統的古都,但是如今的京都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

見證了豐臣家崛起至衰落全過程的古城池:大阪城

如今的大阪已經成為一座現代化都市

而大阪,雖然比起京都的建造時間來說相對較晚,但是可以稱得上是“後來居上”,繁華程度遠超京都,而且幾乎見證了整個日本戰國史,同時還見證了權傾一時的豐臣家的崛起至衰敗的全過程。

大阪城的起源

談及大阪城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紀末期。公元1496年,在日本影響力較大的佛教分支淨土真宗的第八代法主蓮如,在如今京都的山科地區建立起了山科本願寺。

然而在公元1532年時,山科本願寺因戰爭的緣故而化為了一片廢墟。雖然當時僧人們曾經嘗試過重建山科本願寺,但是戰爭已經在京都附近全面展開,並不具備重建的條件。因此,門主政如選擇離開京都,前往大阪重新建立起山科本願寺,即後來的石山本願寺。

見證了豐臣家崛起至衰落全過程的古城池:大阪城

本願寺第八代法主蓮如

沒過多久,戰火就燒到了大阪地區。為了避免石山本願寺步山科本願寺後塵,僧人們開始建造各種各樣的防禦工事,比如“低配”的垛口、據馬等等。不僅如此,僧人們還在寺院外圍構建起了高高的圍牆,頗有一座軍事要塞的感覺。

隨著石山本願寺的防禦能力逐步加強,一些為躲避戰亂的百姓也湧入了寺廟之中,希望得到寺院的庇護。從這一時期開始,石山本願寺的內部開始逐漸出現了城市街道,防禦工事也因人口和街道規模的擴大而擴大,逐漸向一座小型城池發展和靠攏。

見證了豐臣家崛起至衰落全過程的古城池:大阪城

如果不是京都的本願寺被焚燬,僧人們也不會來到大阪地區重建寺廟

通常情況下,中國古代的戰爭一般是不會波及到宗教寺院。即便是一些草莽武將,也認為寺院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但是戰國時代的日本則不同,寺院常常被戰火所波及,這主要和日本佛教的一些教義有一定的關係。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就逐漸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在了一起,並進一步發揚光大。我們都清楚,中國的佛教是禁止殺生的,更不要提傷及他人姓名。但是日本佛教卻並沒有吸納這一點,僧人不僅可以殺生,甚至不禁飲酒食葷。

因此,日本僧人常常會在寺廟受到威脅時以武力的方式反擊,即便是出現傷亡也在所不惜,這也是為什麼戰國時期日本寺院常常受到攻擊的原因,因為有一些大名常常將寺院當做一股獨立的武裝力量看待。如此,寺院僧人為避免戰火波及自身而構建防禦工事也是正常的現象。

見證了豐臣家崛起至衰落全過程的古城池:大阪城

日本的特殊兵種:僧兵

佛教勢力被清除,大阪城落入織田信長之手

1。

織田信長獲得大阪城的控制權

從公元1557年開始,位於尾張地區的織田家就開始逐漸崛起,也被各地大名所重視。當時織田信長擔任織田家家督一職,率領著織田家統一了整個尾張國,隨後又開始向周邊地區發起征服戰爭。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大名意識到織田信長是自己最為強勁的對手,必須儘早除之。所以在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號召下,武田信玄、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毛利輝元等多方勢力共同組建起了信長包圍網,意圖將其圍而殲之。需要注意的是,石山本願寺的僧人們也加入了信長包圍網之中,這就為後來織田信長和石山本願寺之間的戰爭埋下了伏筆。

時間來到公元1580年,這一年新崛起的戰國大名織田信長終於擊敗了盤踞大阪地區多年的本願寺僧眾,並將整座城池劃入了自己的統治範圍之內。

見證了豐臣家崛起至衰落全過程的古城池:大阪城

對日本佛教沒有好感的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之所以選擇進攻本願寺,主要原因有如下兩點:

其一,石山本願寺的僧人在亂世之中常常成為一股惑亂地方的武裝力量,成為影響各大名執行自己戰略方案的不穩定因素。不僅如此,這些僧眾還常常與某些大名締結為軍事同盟,因此很難被看作一股中立力量。

其二,織田信長看中了石山本願寺的地理位置。織田信長曾直言,大阪城是他奪取天下的一個重要根基,這裡的地理位置決定著他的霸業最終是否能夠真的實現。因此即便石山本願寺的僧人們無意與織田信長為敵,也無法避免與後者之間的戰爭。

2。豐臣秀吉對大阪城進行進一步的建設

戰爭對石山本願寺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使織田信長不得不在戰爭結束後考慮該如何在大阪地區重建這座城市。因織田信長想要將大阪當作自己的重要根據地,所以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進行規劃。直到公元1582年,大阪城的重建工作還是沒有開始。但是在這一年,織田信長因明智光秀的反叛而亡命於本能寺之內,再也無緣見到大阪城重現往日的輝煌。

見證了豐臣家崛起至衰落全過程的古城池:大阪城

明智光秀的反叛直接導致織田信長亡命於本能寺

織田信長死後,豐臣秀吉成為了前者的“繼承人”。從公元1583年開始,豐臣秀吉為履行織田信長的遺志,開始著手進行大阪城的重建工作。到了公元1585年,重建工作才完成了一半,只有內城宣告竣工。

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豐臣秀吉一直都沒有放棄對大阪城的重建和擴建工作,一層又一層的防禦工事拔地而起,最終在城外建立起了三道城牆,新城的規模也遠超石山本願寺時期。直到豐臣秀吉辭世之前,大阪城才全部建成。

大阪城的重建工作之所以會持續如此之長的時間,主要是因為人口的問題。當時日本的人口本就較少,且經過長時間的混戰,日本的人口數量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銳減。在這種背景下,各地大名光是募集軍隊都會明顯感覺到兵源不足,基本上只要滿足條件的勞動力都會被徵發至軍中。

但是大阪城的建築工作同樣需要大量勞動力,為了確保自身的安全,所以只能分出少量勞動力從事城池建造工作,這就是為什麼大阪城前前後後共建設了十五年左右才竣工的主要原因。

見證了豐臣家崛起至衰落全過程的古城池:大阪城

大阪城的天守閣

德川在江戶建立幕府,大阪的重要性開始下降

雖然大阪城的工程建設持續了很長時間,但是自從內城建造完畢後,大阪就成為了當時日本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尤其是在豐臣秀吉統一全日本之後,大阪城的重要性更是遠遠超過了其他城市。從此,大阪城進入了一個良性迴圈之中:城市越繁華,湧入大阪的人口越多;湧入的人口越多,城市就越來越繁華。

但是當時間來到公元1600年時,大阪城就迎來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豐臣家敗於德川家之手,德川家家督德川家康成為了全日本的實際控制人。對此,

《ブリタニカ國際大百科事典》

一書中曾經提到:

戦後,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安國寺恵瓊は処刑され,その他は降參。石田方に味方した大名への処罰はきびしく改易91家420萬石,減封4家であった。また豊臣秀頼は摂津,河內,和泉を領する一大名にすぎなくなり,ここに徳川氏の覇権が確立した。

譯文:戰後,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安國寺惠瓊被處死,其他人投降。對站在石田那邊的大名的處罰嚴格改易91家420萬石,減封4家。豐臣秀賴不過是領有攝津、河內、和泉的一大名號,此戰還確立了德川氏的霸權。

公元1603年,後陽成天皇派遣使者抵達德川家的根據地伏見城,敕封德川家康為新一代徵夷大將軍。同年,德川家康挑選江戶城開始建造幕府,並將伏見城的行政機構盡數遷往了新的江戶城之中。從此,江戶城取代了大阪曾經的地位,成為全日本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

見證了豐臣家崛起至衰落全過程的古城池:大阪城

桃山時代末期,伏見城成為了諸多大名的居所

其實早在關原合戰之時,大阪城的意義和影響力就已經開始逐漸下降。尤其是在德川家康取得了關原合戰的勝利後,日本的重心就轉移到了伏見城。只不過這一時期的轉型主要是政治層面上的,而非文化和經濟層面上的,畢竟大阪城所擁有的人口不是擺設,人口直接決定了一座城市的繁榮程度。

但是在江戶城成為新的中心城市後,大阪城內的許多居民就開始考慮向江戶城遷徙。雖然天皇居住在京都,但江戶城無疑是實際意義上的日本首都,居住在首都所能夠享受到的生活條件和發展機遇都遠遠要超過其他城市。因此,大阪城的影響力開始隨著人口的遷徙而逐步下降,最終被江戶城全面超越。

見證了豐臣家崛起至衰落全過程的古城池:大阪城

江戶時代的新核心江戶城

總結

雖然大阪的影響力和地位在江戶時代出現了大幅度下降,直至今日也一直屈居東京(江戶時代結束後,江戶城被更名為東京)之下。但不管怎麼說,大阪如今依舊是日本第二大都市,影響力依舊遠超其他城市,甚至比京都還要更加繁華一些。

不過可惜的是,在德川家康清剿豐臣家最後的殘餘勢力時,曾經對大阪城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雖然後來進行過多次重建,但桃山時代的大阪城已經幾乎不復存在。也就是說,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大阪城,其實是頗具江戶時代風格的大阪城,因此也被稱之為“德川大阪城”。

和姬路城不同,雖然二者同為寺院發展而來的城市,但大阪城的遭遇要更加曲折和慘烈一些。可以說,大阪城幾乎見證了整個日本戰國史,也見證了草根出身的豐臣秀吉是如何一步一步奪取天下,又見證了豐臣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德川家所消滅,進而走向徹底的滅亡。

參考文獻:

【1】《ブリタニカ國際大百科事典》

【2】《日本大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