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張儀妙計相魏,真的是偷樑換柱之策嗎?其實背後另有真相

張儀妙計相魏,真的是偷樑換柱之策嗎?其實背後另有真相

張儀妙計相魏,真的是偷樑換柱之策嗎?其實背後另有真相

在秦惠文王時期,張儀成功的成為了秦國的頂樑柱,並且運用他的手段來挑撥六國的關係,並且還想要幫助秦國完成稱霸之路。在這個過程中,山東六國一直都在想辦法與秦國對抗,但張儀的手段太妙了,所以山東六國好像被他玩得團團轉。在這些歷史記錄中,其中有一段特別的精彩,那就是張儀妙計相魏。這段歷史說的就是張儀假裝來到魏國幫助魏國出力,然後操縱魏國破合縱之策。如此偷樑換柱的手段實在是讓人驚歎,那麼在這神奇的手段之外,是否還隱藏著另類的真相呢?

張儀妙計相魏,真的是偷樑換柱之策嗎?其實背後另有真相

記得當時看大秦帝國的時候,看到張儀前往魏國借力打力,然後攪動6國合縱,當時真的看得拍案叫絕,認為孫皓暉老師文筆真好。但其實在看歷史的時候就會發現,張儀前往魏國,其實並不完全像我們想的大義凜然,還有妙計百出,其實這是一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過程,或者說是一種妥協。其實我們真的研究歷史,張儀的那些妙計背後都是一些利益的妥協,張儀的才華只是體現在表面,真正厲害的是懂得人心。

張儀妙計相魏,真的是偷樑換柱之策嗎?其實背後另有真相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一下當時的背景。根據史書記載,張儀這個人物雖然一心為了秦國,但是也在謀求與魏國的合作。在所有的記錄中,魏國雖然已經失去了霸主地位,但是秦國與魏國一直處在一種合作的關係,也就說當時張儀的目標就是,既讓秦國崛起,也讓自己的母國平安。因此魏國對於秦國始終不是特別的仇恨,雖然公孫衍當時慫恿著魏國與秦國大戰,但是公孫衍離開以後,魏國也開始與秦國緩和關係。

張儀妙計相魏,真的是偷樑換柱之策嗎?其實背後另有真相

而且在當時魏國正在遭到楚國與齊國的夾擊,魏國眼看著馬上就要走向死亡的邊緣,所以為了化解魏國的危機,張儀剛好借力打力就來到了魏國。按照當時的格局,魏國需要秦國來幫助自己守國門,而秦國也需要為國來制衡齊楚兩大強國,並且以魏國為基礎,連衡三晉。所以雙方的合作是一拍即合,兩邊都有利益訴求,這並不是張儀的計策有多好,而是實在是因為當時的國情就是這樣,魏國不得不接。

張儀妙計相魏,真的是偷樑換柱之策嗎?其實背後另有真相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表示有些遺憾,畢竟曾經張儀的計劃之高妙被描繪得出神入化,現在把這段歷史吧,看來看原來都是你情我願利益交換的結果,這就讓當年張儀的神話色彩被削弱了很多。所以說當年的張儀,所謂的外交才能無雙,關鍵還是懂得權衡利益,分析人心,他的口才反倒是其次的東西。而且我們在研究歷史,特別是後來的張儀勸退楚懷王的故事,其實也只不過是因為,張儀拿著足夠的利益,讓楚國貴族來牽制楚懷王,以此來打擊所謂的屈原改革,於是才有了張儀六里土地勸退楚懷王的傳說。所以說,張儀的傳說不是個人的力量,而是國家的大趨勢,借勢而動才是張儀的水平,而不是他自己能夠起勢,不過這也值得所有人敬佩,畢竟很少有人能做到這樣。

張儀妙計相魏,真的是偷樑換柱之策嗎?其實背後另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