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幼帝即位,蒙古大軍南下,各地將領多數叛變,天下僅兩人應詔勤王

幼帝即位,蒙古大軍南下,各地將領多數叛變,天下僅兩人應詔勤王

宋朝出生於當年的趙匡胤黃袍加身、陳橋驛兵變,源於自己成就功業的啟發,趙匡胤對於宋朝的兵權嚴加看管,禁軍強而邊軍弱,文臣重而武將輕,這也導致了宋朝長期對外處於弱勢地位的狀態!

時間飛轉,宋朝建國314年後,宋度宗趙禥因酒色過度病死於福寧殿,奸臣賈似道廢長立幼,扶持年僅4歲的趙顯繼承帝位,是為宋恭帝(宋朝倒數第三位皇帝,在位兩年不到)。

幼帝即位,蒙古大軍南下,各地將領多數叛變,天下僅兩人應詔勤王

恭帝即位時,忽必烈的蒙古大軍已經控制了大半個中國,並且南下通道已然打通。公元1274年9月,恭帝剛坐上皇位不到兩個月,蒙古丞相伯顏率領20萬鐵騎南下攻宋,大有不滅宋朝不罷休的架勢。鄂州、黃州、江州等各地紛紛失守,前線告急,大宋王朝已無可用之兵,執掌朝政的太皇太后下旨,號令天下兵馬急皇室所難,共赴國難,起兵勤王!然而真正響應號召的,天下不過聊聊文天祥、張世傑兩人爾!

幼帝即位,蒙古大軍南下,各地將領多數叛變,天下僅兩人應詔勤王

唐朝安史之亂,郭子儀、李光弼等各地節度使起兵勤王,平定戰亂;明朝遭遇土木堡之變,瓦剌軍進逼北京城,皇帝下旨天下兵馬勤王,兩京、河南、山東等地的勤王部隊會和北京的駐軍打退了瓦剌軍,保住了北京城;昏庸的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一把煙火,令天下諸侯馬不停蹄趕來勤王,雖然是場玩笑,但也可見時人之信仰。

幼帝即位,蒙古大軍南下,各地將領多數叛變,天下僅兩人應詔勤王

我們在看電視劇時,看到天下兵馬趕來勤王護駕,總會熱血澎湃,好男兒奮勇爭先,呼聲漫天,護我河山,打敗邪惡。然而輪到恭帝詔天下兵馬勤王時,響應的不過才兩支隊伍。張世傑率領帳下不多的兵馬,馬不停蹄,第一個趕到了皇上身邊;文天祥砸鍋賣鐵,散盡家財,將父母妻兒遣散,也才召集到3萬散兵。沒有呼聲滿天,沒有所謂的共赴國難,當時朝廷內部也是乞降聲一片,這好像一艘破爛不堪船,僅僅只依靠那麼一兩塊好布,也堵不住濤濤水入船!

幼帝即位,蒙古大軍南下,各地將領多數叛變,天下僅兩人應詔勤王

前人種因,後人得果。宋朝的命運彷彿在宋太祖收回兵權、重文輕武后就註定好似的,靖康之恥,都城被破,兩帝被俘,宗親蒙難;莫須有,抗金名將岳飛慘遭陷害,冤死獄中;重文輕武,奸臣當道,議和乞降,都城不斷南遷……

時光荏苒,丟失的寸寸山河,是人心向背的最好印證。當蒙古鐵蹄踏至時,淮西制置使夏貴不戰而逃,鄂州都統程鵬飛投降,各地宋軍多數將領投敵叛變,大宋王朝已是窮途末路了!

幼帝即位,蒙古大軍南下,各地將領多數叛變,天下僅兩人應詔勤王

文天祥的朋友曾問他說:“現在元軍兵分三路,你僅僅率領數萬烏合之眾迎敵,跟驅使羊群與猛虎相鬥毫無差別!”

幼帝即位,蒙古大軍南下,各地將領多數叛變,天下僅兩人應詔勤王

文天祥答覆道:“我知道是這樣,但國家養育臣民三百多年,現在碰到了急事,徵求天下兵馬,竟無一人一騎應召,我悲痛萬分,所以我不自量力,身赴國難,就是希望天下忠義之士聞風而起,聚集眾人力量,也許能儲存社稷。”

幼帝即位,蒙古大軍南下,各地將領多數叛變,天下僅兩人應詔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