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1856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制度下的內訌,為何無法避免?

太平天國運動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舊式農民運動。從1851年金田起義到1864年天京陷落,其鬥爭十四年,勢力遍及南北一十八省,攻城六百餘座,可謂是驚天撼地!

然而,這場運動最終卻失敗了,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內訌。太平天國在其鼎盛時期的1856年突然爆發了致命的“天京事變”,這成為後世史學界公認的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天京事變”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內訌之一。

1856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制度下的內訌,為何無法避免?

在許多人為之扼腕嘆息之時,也不由思考一個問題:為何太平天國會在鼎盛的時候突然爆發如此激烈的內訌?

通常分析太平天國產生內亂的原因在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這當然是其根源,但這似乎並不能夠完全解釋為何太平天國的內亂會如此殘酷,以至於一發而不可收拾。縱觀中國歷史,任何起事的團體都有內訌,李自成,黃巢等人一樣;當了皇帝的劉邦,劉秀,朱元璋也一樣,但是他們的內訌不僅沒有如此嚴重損害事業,反而還大大提高的團體的凝聚力。

1856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制度下的內訌,為何無法避免?

太平天國為何特殊?

實際上太平天國的內亂危害如此之大有一個致命的原因:頂層制度設計的巨大缺陷!

首先,我們要知道太平天國這個政權的領導機構是什麼樣的,這就要從其歷史說起。首先是主要創立者洪秀全,他因多次受到科舉落榜的打擊,心灰意冷。於是他根據曾經從西方傳教士那裡接觸到的基督教思想,搞出來一個“拜上帝會”,而他一開始的夥伴,是他少年時代的同學馮雲山,也就是後來的太平天國南王七千歲。

後來,傳教工作不順,他與馮雲山分工,洪秀全在老家編寫一些宗教冊子,而馮雲山則深入廣西紫荊山區傳教,最終在馮雲山的努力下,終於在廣西山地貧困的客家人團體當中,拉出了太平天國的原始隊伍。

馮雲山不僅是太平天國領導層中資歷僅次於洪秀全的人,也是太平天國事業實際的奠基人,而且還給太平天國設計了全套的規章制度,《李秀成自述》曾提到:“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1856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制度下的內訌,為何無法避免?

但是,後來永安建制的時候,馮雲山的地位僅排第四,第二是東王九千歲楊秀清,第三是西王八千歲蕭朝貴。

顯然,這個情況很詭異,這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其實是太平天國起事之初導致的混亂局面,當太平天國領導集團是洪秀全和馮雲山兩個人的時候,洪秀全的地位是確定的,馮雲山大肆神化他,說他是是上帝次子、天兄胞弟,奉上帝旨意下凡解救民眾之苦難,於是以“神權”為基礎的洪秀全的個人權威得以確定。

然而,洪秀全畢竟沒有實際操辦太平天國的具體事務,所以太平天國的“事權”被分離出去是肯定的,那分到了誰手上?就是楊秀清和蕭朝貴。

1856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制度下的內訌,為何無法避免?

1848年1月,馮雲山被官府逮捕,而後洪秀全不得不赴廣州設法營救。這段時間,太平天國隊伍中,洪,馮都不在,最高權力出現了真空,形勢危急,人心渙散。這個時候,楊秀清和蕭朝貴藉著當地本來就流行的“降童”等民間巫術,上演了一出“天父下凡”(楊秀清)和“天兄下凡”(蕭朝貴)的好戲,這確實穩定了隊伍,所以後來洪秀全和馮雲山回來後,也被迫認可他們自發形成的地位。

楊秀清和蕭朝貴迅速結成同盟,成為天國團體中負責具體事務的第一大集團。

1851年12月17日,永安建制,東王楊秀清被封為地位最高的左輔正軍師,西、南、北、翼四王俱受其節制。

這樣的局面就極為尷尬了。因為,這意味洪秀全的最高神權已經喪失。然而,世俗上的最高地位卻仍然是洪的,在封建統治集團中,這是極為不穩定的“二元制”領導機構。

不過,蕭朝貴在1852年9月攻長沙時陣亡,於是,最高神權成了楊秀清一個人的。

而南王馮雲山也早在幾個月前的蓑衣渡之戰中遭遇清軍伏擊身亡,洪秀全最重要的心腹失去。

這下子,洪秀全和楊秀清之間的矛盾就更加尖銳。

1856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制度下的內訌,為何無法避免?

由於洪秀全一貫以來不怎麼處理具體政務(根據太平天國制度,“天王”實際是虛位元首,負責具體事務的是“軍師”),所以太平天國具體事件都是有楊秀清操辦,而楊秀清有著極強的政治軍事才能,威望日高。《太平天國叢刊》記載洪秀全“僻處深宮,從不出戶,人罕識其面”(有些外國人甚至懷疑洪秀全這個人是不是真的存在),而楊秀清則是“一朝之大,是首一人”。

這下子洪楊兩人格局更怪:楊秀清掌握最高神權和實際的事權,洪秀全則是名義上的領袖。而且,這個格局已經被制度化,在太平天國的制度框架內竟然被合理化!所以不存在調節的可能。

更尷尬的是,“神權”這個東西不同於世俗權力,楊秀清的“神權”是沒辦法被剝奪的;而洪秀全的天王權位,也不可能被剝奪(洪秀全的天王之位是建立在“天父次子”這個底子上的,這也無法放棄。)

要想安穩地打破這個怪異的格局,只有一個方法,第一是楊秀清深明大義,日後很識相地不再使用“天父下凡”,扼制個人野心,並採用一系列手段讓洪秀全放心。

但很顯然,楊秀清不是這種善茬。

於是,這就導致一個非常危險的情況:洪秀全和楊秀清兩個人日後齟齬不斷,矛盾越發尖銳,而這個矛盾完全無法透過制度內正常的政治手段解決,只能坐看這團火越燒越旺,最終大家誰都無法忍受,矛盾集中爆發,而且這個爆發一定是非常血腥的。

於是,就有了“東王逼封萬歲”這一出(此事雖然存疑,但毫無疑問的是:攻破天京後,楊秀清意圖擁有名義上的世俗最高權力是洪楊矛盾徹底激化的原因)。

1856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制度下的內訌,為何無法避免?

如果是一個制度正常的團體,其實這也不可怕,殺了老大你就是老大唄,這自古就是江湖規矩,狠一點的直接殺,比如項羽殺“義帝”;要點臉的就玩陰謀,比如朱元璋對小明王……只要事情辦成功了,你就是老大,大家都服;沒辦成,成王敗寇,沒什麼可說的。

但在太平天國這裡卻行不通,為什麼?剛剛說了,洪秀全的元首地位也是建立在“天父次子”的神權基礎上的,所以也不能被剝奪,所以楊秀清也只能想著和洪秀全“共享萬歲”,而不可能獨享“九五之尊”。也就是說,洪秀全的“天王”之位是確定的,不可能被廢,楊秀清只能爭取和天王平起平坐,而不能取而代之,太平天國基本的政治體系不能動,因為這個一旦受到影響,將意味著整個太平天國信仰體系的崩潰。

1856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制度下的內訌,為何無法避免?

那如果洪秀全想退位讓賢呢?這招也不可能行的通,同樣因為洪秀全是名義上的“天父次子”,神權無法放棄(你總不能說自己是假的吧),而且楊秀清同樣不能用軍政大權壓他,因為,楊秀清的最高事權在法理其實也不具備,理論上,最高領袖還是洪秀全,洪秀全威權仍在,是可以下旨誅殺楊的。當然,這也只是理論上,正常情況還是誰拳頭大誰說了算,比如漢獻帝“理論上”可以下旨逼曹操自殺,但實際上嘛,因為曹操一手遮天,所以漢獻帝亂下詔書,只會變成“衣帶詔”。

1856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制度下的內訌,為何無法避免?

而楊秀清這裡更特殊的是,他透過濫用神權這種投機手段取得的最高軍政大權,沒有自己穩定的根基,只不過是之後由於他能力出眾,眾人皆服,所以他能繼續坐在這個位置。楊秀清本身,並沒有穩定的共同利益集團,只是拳頭比北王、翼王大一點而已。而且,很多人事實上已經不滿意楊秀清的飛揚跋扈了。

這下子,即使是不理政務的天王洪秀全想對付他,也就變得相對容易起來。於是,這就有了天京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