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武則天為何故意冤殺一小官?為了整一個重量級人物,先找他來墊背

武則天聯手前任宰相劉仁軌,共同設計以莫須有的罪名,錯殺了一個五品官員。如果我們認真仔細的研究這件事,就會發現:其中的權謀算計,確實令人難以想象。

嗣聖元年(684年),郎將姜嗣宗只因隨口吹噓,吹了一句看似不太要緊的話,想不到禍從口出,一不小心陷入了政治漩渦。直接導致武則天和前宰相劉仁軌共同對其設計陷害,將其絞殺。

那麼,郎將是個多大的官呢?

按照清代學者王琦的題注:

按《唐書·百官志》,左右十四衛及太子左右六率府,皆有郎將,乃五品官也。

五品官,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廳級幹部。對於中央層面來講,這只是一個小官。

這就有點奇怪,這兩個重量級的大人物為何會惦記上這麼一個小官員?

武則天為何故意冤殺一小官?為了整一個重量級人物,先找他來墊背

這件事還要從宰相裴炎被誣謀反下獄說起。郎將姜嗣宗在拜見前任宰相劉仁軌時,隨口吹噓了一句,說:“我早發現裴炎不太正常”。劉仁軌即據此密告“姜嗣宗預知裴炎反”。武則天遂立即將他殺死。那麼,武則天知不知道姜嗣宗是被冤枉?她為什麼要殺姜嗣宗?我們又應該從中吸取什麼教訓?今天我們就來深入分析這件事。

一、武則天知道姜嗣宗是被冤枉的。

1。武則天沒有調查核實,直接殺人。根據《資治通鑑》記載:

炎之下獄也,郎將姜嗣宗使至長安,劉仁軌問以東都事,嗣宗曰:“嗣宗覺裴炎有異於常久矣。”仁軌曰:“使人覺之邪?”嗣宗曰:“然。”仁軌曰:“仁軌有奏事,願附使人以聞。”嗣宗曰:“諾。”明日,受仁軌表而還,表言“嗣宗知裴炎反不言”。太后覽之,命拉嗣宗於殿庭,絞于都亭。

武則天派姜嗣宗到長安公務。劉仁軌問姜嗣宗洛陽情況如何?姜嗣宗說:“我早就感覺裴炎舉止奇怪、很不正常了。”劉仁軌問:“你真感覺他不正常嗎?”姜嗣宗說:“真的。”於是劉仁軌說:“我正好有事要上奏,你回洛陽,順便幫我把奏章帶去吧。”劉仁軌是退休的宰相,幫助他傳遞奏章,在姜嗣宗看來是個美差。

姜嗣宗就帶著奏章回洛陽交給了武則天。想不到劉仁軌在奏章說:“姜嗣宗明知裴炎造反卻不奏報。”武則天看到後,立馬就把姜嗣宗處死。

透過這一段我們可以看到:劉仁軌和姜嗣宗談話,只有兩人在場。其他人並無從得知。姜嗣宗有沒有講上述話,只有劉仁軌一面之詞。即使他真講了,他怎麼會明知裴炎要造反?具體知道哪些內容?他和裴炎之間有沒有預謀?他又為什麼知道而不講?除了他自己知道,還有誰知道?他有沒有告訴其他人聽?這些問題,武則天通通沒有核實調查,拿到告密信後,直接就殺人。所以,姜嗣宗犯的其實是“莫須有”之罪。

一般人以為武則天是偏聽偏信,這真的是小看武則天了。武則天從唐高宗李治生病期間就開始主持朝政。此時李治剛死後不久,太后臨朝稱制。她已經是60歲的人了,其政治經驗和政治手腕已經爐火純青。不可能這麼容易被糊弄。

武則天為何故意冤殺一小官?為了整一個重量級人物,先找他來墊背

2。劉仁軌是個什麼人?這一年劉仁軌已經83歲了,他這個人能文能武,一生中除了建功立業,就是整人或者被人整。當他還是個小小的陳倉縣尉時,已經敢斬殺驕縱違法的折衝都尉魯寧,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沒責備他,還對他非常讚賞。其實這並不是他膽大,而是他很好的琢磨了李世民想整頓吏治的心理。後來他一直官至宰相,被稱為“一代賢相”。李世民曾經這樣評價他:

“卿職任雖卑,竭誠奉國,所陳之事,朕甚嘉之”。

武則天也曾經對他講:

“公忠貞之操,終始不渝;勁直之風,古今罕比”。

李世民和武則天對他的評價都非常的高。

唐高宗即位後,劉仁軌任青州刺史、同中書門下三品、西京留守、文昌左相等職,被封為樂城郡公。他曾在鎮守百濟期間,率領大軍救援新羅,白江口一役大敗倭寇,威名遠震。

武則天為何故意冤殺一小官?為了整一個重量級人物,先找他來墊背

1935年,日本侵略中國的步伐不斷加深,傅斯年給他剛出世的兒子取名為“傅仁軌”,就是希望他的兒子將來能效仿劉仁軌,長大後擊敗日寇,建功立業。

因此,劉仁軌是一個歷經數十年政治風浪而不倒的官場老手。他寫這份告密性,也是摸準了武則天的心理。知道武則天不會去調查核實。

3。武則天知道裴炎沒有謀反。裴炎之所以被誣謀反下獄,是因為他上奏要求武則天還政於皇帝李旦,從而觸動了武則天的政治神經和底線。這才給他安上一個謀反的罪名。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既然武則天知道裴炎是被冤枉的,根本就沒有謀反,是人為扣上的罪名。姜嗣宗就更不可能知道他要造反。稍微動一動腦子都會知道,本身就不存在的事情,姜嗣宗他怎麼可能知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所以,武則天是確切的知道姜嗣宗是被劉仁軌陷害了。

武則天為何故意冤殺一小官?為了整一個重量級人物,先找他來墊背

二、為什麼要殺?

1。殺姜嗣宗可以坐實裴炎謀反之罪。本來,裴炎被誣謀反,也找不到什麼確鑿的證據。而他又是身為宰相,即使是武則天想陷害,要想殺一個宰相也不是那麼容易。在完全找不到證據的情況下,要定一個宰相的罪,這對武則天來講,也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如果處置不當,不僅不能堵住眾人的嘴,還有可能自己反受其害,如果大臣們都聯合起來,上奏反對那就糟糕了。

現在好了,連一個小小的郎將姜嗣宗,都早就看出來:宰相早已圖謀不軌,想要謀反。可見宰相心懷異志,意圖不軌不是一天兩天了。郎將姜嗣宗都知道了,其他知道的人也一定不會少。這就說明宰相想要謀反那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既然如此,宰相的犯罪事實就能夠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那就非殺不可,誰也不要想保他了。

這中間的邏輯是:如果宰相裴炎沒有謀反,那麼也就不存在姜嗣宗知情不報的問題,前任宰相劉仁軌就是誣告,郎將姜嗣宗就應當無罪釋放。反過來說,如果姜嗣宗知情不報罪名成立,宰相裴炎謀反罪名成立也就板上釘釘了。

所以說,姜嗣宗冤就冤在,他不知不覺捲入政治漩渦中去了,成了政治鬥爭的一個犧牲品。對於大人物來講,為了政治鬥爭的需要,死幾個小人物,根本算不了什麼。

有人認為劉仁軌可能與姜嗣宗有仇,故意陷害。這也太小看劉仁軌了。劉仁軌如果要陷害,也只能是宰相裴炎,這一點他和武則天兩個人是心照不宣。他作為一個退了休的宰相,怎麼會跟一個小小的郎將結仇?根本就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武則天為何故意冤殺一小官?為了整一個重量級人物,先找他來墊背

2。劉仁軌想在老死之前再立一功。根據《舊唐書》的記載,劉仁軌也曾經對武后臨朝稱制持反對態度,並以呂后為鑑:

陳呂后禍敗之事,以申規諫。

但他畢竟是個老狐狸,上奏勸說比較講究方式方法,不像裴炎那樣直來直去,他“陳呂后禍敗之事”,表面上看,是在提醒武則天,以史為鑑,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化解可能發生的災禍。這讓武則天感到:劉仁軌的出發點是好的。加上他資格又老,武則天不僅沒有對他追責,還感謝他的及時提醒。根據《舊唐書》記載,武則天專門回信給劉仁軌進行解釋:

則天使武承嗣齎璽書往京慰喻之曰:“……又云‘呂后見嗤於後代,祿、產貽禍於漢朝’,引喻良深,愧慰交集。公忠貞之操,終始不渝;勁直之風,古今罕比。初聞此語,能不罔然;靜而思之,是為龜鏡。且端揆之任,儀刑百辟,況公先朝舊德,遐邇具瞻。願以匡救為懷,無以暮年致請。”

武則天認為劉仁軌提醒的很及時,讓她引起重視,可以事先做好防範措施。

而裴炎說話太直接,直接要求武則天還政皇帝,觸犯了武則天的底線,所以被以謀反罪下獄。

劉仁軌對此其實心知肚明。他明知無法改變武則天,為保住自己的晚節,同時也為了保證自己家族的平安,就把姜嗣宗這個現成的證據獻給武則天,表明自己政治上的正確,與武則天保持一致,同時也立上一功。

這件事過後不久,垂拱元年,公元685年,84歲的劉仁軌逝世。武則天特輟朝三日,追封其為開府儀同三司、幷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賜其家封三百戶。劉仁軌實現了死後的哀榮。

武則天為何故意冤殺一小官?為了整一個重量級人物,先找他來墊背

三、我們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1。做事要講究方式方法。劉仁軌其實也是反對武則天臨朝稱制的。在這一點上,其實他和宰相裴炎觀點是一致的。但他以呂后為喻,設身處地為武則天的家族安危著想,使武則天很容易接受。儘管最終武則天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手中的權力,但劉仁軌採取這種方式勸諫,很好的保護了自己。

劉仁軌勸諫皇帝非常有藝術,比如還有一次:唐高宗永隆二年,裴匪舒上奏,建議賣掉御苑中的馬糞,每年可得二十萬緡錢。皇上徵求劉仁軌意見,劉仁軌道:“獲利倒也豐厚,但恐後代提起陛下賣馬糞,名聲不太好聽。”皇帝聽這麼一說,這件事就此作罷。

不過他後來看到宰相裴炎被抓,為了自己的利益,討好武則天,不惜落井下石,這種做法就非常令人不齒了。

2。要警惕禍從口出。自古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職場上,我們如果遇到領導之間發生矛盾,我們要從單位的大局出發,一切站在有利於團結的角度,努力幹好本職工作。

這時我們要切忌幸災樂禍,甚至背後議論、搬弄是非。要知道,領導之間發生矛盾,這其中的水往往深得很。作為下級,往往你並不知道這中間深層次的情況。自己隨便議論,說不定就會被別人曲解利用,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會捲到是非漩渦中去。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多幹事少說話,往往是自我保護的最好辦法。“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我們身邊難免會有小人。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工作,為社會服務。

武則天為何故意冤殺一小官?為了整一個重量級人物,先找他來墊背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昧做老好人。對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我們也不能隨便讓步,該抵制的還是要堅決抵制。從而做到外圓內方,處理問題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