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如果李鴻章當年不殺翁同龢,甲午戰爭會是什麼結局?

李鴻章和翁同龢的恩怨其實也有一定爭議,不過這裡不展開討論。就翁同龢個人來說,對於甲午戰爭結果的影響不大。

在1891年時,主管戶部的翁同龢上書,認為北洋水師已經成軍,海防初見成效,而戶部財政緊張,建議南北洋水師暫停兩年外購軍火。光緒隨即同意了這一建議。而在這兩年中,日本海軍大肆擴軍,購買了多艘新式軍艦,海軍實力後來居上,超過了北洋水師。因此很多人把甲午戰爭的失敗,特別是黃海海戰的失敗歸咎於翁同龢,這其實並不完全正確。

如果李鴻章當年不殺翁同龢,甲午戰爭會是什麼結局?

翁同龢和李鴻章也許確實存在私人恩怨,但是他提出的兩年暫停外購軍火也是無奈之舉。自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一方面要面對列強的入侵,一方面要應對國內不斷爆發的起義和民亂,財政一直就很緊張。

在甲午戰爭前,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大約是8800萬兩,而支出則是8900萬兩,長期入不敷出。翁同龢作為戶部主事,他沒法變出銀子來,自然只有節流。

如果李鴻章當年不殺翁同龢,甲午戰爭會是什麼結局?

要說節流,清末財政上其實是有很多不必要的開支能砍掉。比如八旗的鐵桿莊稼,慈禧修頤和園的鉅額開支,還有慈禧六十大壽的費用等等。問題是,這些東西翁同龢敢碰嗎?別說翁同龢,就是光緒也沒轍啊。

柿子挑軟的捏,翁同龢自然選上了北洋水師。這個即使他和李鴻章沒私人恩怨也是一樣結果,不能指望翁同龢有勇氣去讓慈禧少花錢。

如果李鴻章當年不殺翁同龢,甲午戰爭會是什麼結局?

另外翁同龢雖然提出了兩年不再外購軍火,不過福建船政局還是能自造一些小型巡洋艦的。而且在兩年到期以後,李鴻章還是有一定時間購買新式軍艦和速射炮。不過李鴻章實際上還是什麼沒做,唯一要求購買一批新式的中口徑速射炮給北洋水師換裝,最後因為經費問題還是泡湯。

如果李鴻章當年不殺翁同龢,甲午戰爭會是什麼結局?

實際上在甲午戰爭爆發時,李鴻章請求戶部立即撥款2、300兩以充軍費,戶部最後只拼湊出了18萬兩,可見戶部之窘迫。所以就翁同龢角度來說,戶部是真的沒錢,不是故意卡李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