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人因謀逆被判誅九族後,族人為何都不逃跑?換做是你也不會跑

眾所周知,古代封建王朝最重的刑罰是“株連九族”,這是一種極其嚴苛的連坐制度,只要有一人被判處誅九族的極刑,基本上他所屬的家族都會被牽扯進來。當然,在正常情況下,皇帝還是要顧忌民心所向,不會隨意施行,一般只有謀逆之舉才會惹來這樣的殺身滅族之禍。

古人因謀逆被判誅九族後,族人為何都不逃跑?換做是你也不會跑

影視作品中的“誅九族”場景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株連九族的後果代價這麼大,為何犯人們都是乖乖地引頸待戮,而不是提前收拾行李逃之夭夭呢?事實上,受誅九族牽連的犯人家屬並不是不想逃跑,而是他們根本無處可逃。犯人家屬結合實際情況等多方面因素考慮後,壓根就不敢逃跑。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古人因謀逆被判誅九族後,族人為何都不逃跑?換做是你也不會跑

清代縣衙舊址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在哪個朝代或是哪個國家,罪犯逃跑或者越獄都是不被允許的行為,他們一旦被抓住,將會面臨更加嚴峻的懲罰。在封建社會,如果有誰被誅九族牽連而逃跑,最終卻不幸被官府抓捕,那麼等待他的恐怕就不止是一刀兩斷這麼簡單了,甚至可能會被官府處以凌遲極刑以震懾世人。在罪加一等的情況下,還敢冒險逃跑的人寥寥無幾。

古人因謀逆被判誅九族後,族人為何都不逃跑?換做是你也不會跑

現代仿製的古代懸賞佈告

其次,古代雖然沒有照相留影技術,官府雖然無法知道逃犯的真實相貌,但是供職於官府的畫師們,往往還是能憑藉豐富經驗從別人的描述之下將逃犯肖像畫出來了,起碼還是有七八成的相似度。官府以此製版印刷通緝令,再迅速發至周邊地區,公開張貼於各大城池人口流動最頻繁的城門處。在這樣的懸賞通緝之下,官府很快就能憑藉線索抓到逃犯。之所以能抓到外逃犯人,是因為古代人口流動被官府嚴格把控,除了遊學、科舉和經商之外,普通人很少會前往外地,所以城中一旦混入陌生人,很容易就會被他人發現,在高額懸賞的刺激下,定然有人將訊息告知官府。面對官府的重重包圍,逃犯們要想瞞天過海並繼續逃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古人因謀逆被判誅九族後,族人為何都不逃跑?換做是你也不會跑

清朝平民舊照

當然,有些人一旦逃命成功,往往會立即隱居山林,規避紅塵瑣事,過著與世隔絕的耕種生活,似乎這才是唯一的保命之計。然而歷史上這樣做的人其實很少,因為一般能與株連九族罪名扯上關係的犯人,基本上不是出自大戶人家就是朝中重臣的子孫,讓這些沒有從事過勞作的富家子弟,隱姓埋名地在山林中苟活,顯然是難於登天。當然,逃入山林也不是非常保險,若是有世居於此的鄉民見到這些臉生的外人,進城販售瓜菜時打聽一番,為掙得懸賞也會將之出賣,等待逃犯們的仍是生死未卜的結局。也就是說,犯人一旦逃跑,將整日生活在提心吊膽之中。

古人因謀逆被判誅九族後,族人為何都不逃跑?換做是你也不會跑

清末菜市口行刑舊照

第三,由於古代封建皇權思想根深蒂固,還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綱常觀念。所謂“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皇帝若是下旨株連九族,很多犯人明知道自己可能有機會逃跑,也不會產生逃跑之心,收監過後便在暗無天日的牢獄中與家人好友一起等待刑罰降臨。逃跑難度大,被抓下場更慘,皇權至上又使犯人們不願逃跑。況且僥倖逃出生天,隱於鄉野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歷史上才有那麼多人被誅九族後沒有逃跑,而是選擇坐以待斃,等著朝廷上門來抓。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文化史·古代宗法和家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