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他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兒子,差點成為太子,因被誣衊謀反而死

唐太宗李世民一世英名,從秦王到發動政變,成功登上皇位。唐朝在他的治理下,出現了盛世,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李世民的一生可謂是“開了掛”。然而,他也有遺憾。他最寵愛的兒子被誣衊謀反,最終被唐太宗的大舅子長孫無忌所害。

他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兒子,差點成為太子,因被誣衊謀反而死

公元619年,李恪出生了,是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生母是楊妃。在古代,“恪”字有小心翼翼、恭恭敬敬之意。身為皇室子孫,李世民卻給他取名李恪,隱晦的告訴他以後別惦記皇位了,只能像前燕太宰慕容恪一樣輔佐君王。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母妃是隋煬帝的女兒。雖說名字不太霸氣,但他從小就備受寵愛。一歲多時,他便以皇孫的身份,授湘州刺史,冊封長沙郡王。6歲時,授梁州刺史,改封漢中郡王。

貞觀元年,年僅8歲的李恪以皇子的身份,晉封為漢王。他英武果敢,深得李世民的寵愛。次年,改封蜀王,並擔任要職。但由於他的年紀太小,沒有赴任。直到貞觀七年,他才開啟親王遙領大都督的先例。他臨走前,與李世民一起用膳。事後,唐太宗對房玄齡等大臣說:“我常常想和兒子多相處,但家與國的事情不相同。現在我供養太上皇,與私人感情不同,是為了鎮守撫慰國家,不讓太上皇憂煩,是君主應有的孝順方式,我希望子孫可以代代相傳,並且親王要斷絕不合適的想法。”

他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兒子,差點成為太子,因被誣衊謀反而死

貞觀十年,唐太宗想透過世襲封建、重置封國的方法鞏固李家長久的統治。於是,他不顧大臣們的反對,讓自己的弟弟和兒子全部世襲封建。因此,李恪被封為吳王,並擔任潭州都督,但他並沒有赴任。貞觀十一年,他由於遊獵過度,損壞莊稼而被人彈劾,被免官以及削減封戶三百戶。唐太宗不認為此事是兒子的過錯,反而認為是兒子的輔臣沒有盡到職責,可見他對李恪的寵愛。

貞觀十二年,李恪重新被任命官職。赴任前,唐太宗特意寫信告誡他:不要仗著自己的身份而驕傲和奢侈,要用禮來節制慾望,用義來處理政事,自勵自勉,不斷成長,變成一個外有忠君的美名,內有孝順美德的人。除了告誡李恪,他還在信中表達了對兒子的濃濃不捨之情。從那以後,李恪學會了剋制,再也沒有因為其他過錯而被罷免了。

他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兒子,差點成為太子,因被誣衊謀反而死

貞觀十七年,齊王李佑謀反案牽扯到了太子李承乾,太子因此被廢黜。唐太宗本想立最像自己的李恪為太子,但長孫無忌堅決反對,因為他想立長孫皇后的兒子、自己的外甥李治為太子。由於唐太宗和長孫無忌關係親密,最終還是聽了他的話立李治為太子。然而,長孫無忌害怕李恪威脅到外甥的地位,所以記恨上了他。

他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兒子,差點成為太子,因被誣衊謀反而死

唐太宗去世後,李治即位,李恪官拜司空,被任命為梁州都督。永徽四年,唐初最大的一樁政治冤案房遺愛謀反案爆發,長孫無忌趁機誣告李恪謀反,導致他含冤而死。臨死前,他怒罵長孫無忌:“若祖先有靈,長孫家族離覆滅不遠了!”果然,六年後,長孫無忌被處死。李恪才被追封為鬱林郡王,重新承認他的皇族身份。直到神龍二年,他的冤情才徹底被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