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春秋·人物誌】09中原地區最後的霸主-晉悼公

大家好,我是老張。

這一期,我們就來講講中原地區最後的一位霸主——晉悼公。

前面講了晉厲公時期晉國連續大敗秦國狄人和楚國,再算上晉景公時期大敗齊國,在十幾年時間內,晉國把自己的四個對手挨個揍了個遍。

但是晉厲公本人好色,行事沒有章法,他不僅寵幸女色,連那些女人的男性親屬也寵幸,他有一個寵臣名叫胥童,他想進一步得到權力,又和郤至有過節,於是就向厲公進讒言誣陷郤至,同時欒書也嫉妒郤至,因為鄢陵之戰厲公沒有聽欒書的建議而是聽了郤至的,最終晉軍獲勝,功勞自然是算在郤至頭上。楚國人也從中使壞。三方沒有聯手,卻同時出力假借厲公之手除掉郤至郤錡和郤犫三人。

楚國派人欺騙厲公,告訴他說鄢陵之戰,實際是郤至召來楚國的,因為郤至想趁亂迎接公子周到晉國即位,只是因為盟國沒有準備好,所以郤至未成功。

厲公把這話告訴欒書,問他有沒有這種可能。欒書就順水推舟說道:“可能有這種情況,您可以試著派郤至到周京,然後暗地考察。”

當時公子周居住在周京,厲公果然派郤至到周京調查。欒書又暗中聯絡公子週會見郤至,郤至卻不知道這是陷阱,厲公知道兩人會面,就認為兩人確實有勾結,想殺死郤至,只是沒有立刻動手。

之後厲公去打獵,郤至殺豬獻給厲公,被宦者奪去,郤至生氣便射死了宦者。厲公發怒,打算殺掉三郤。訊息走漏,郤錡便想先下手為強進攻厲公,郤至卻不想反叛,三郤便坐以待斃都被殺死。胥童趁機劫持了欒書和中行偃,中行偃就是荀偃,胥童對厲公說道:“不殺這兩人,災禍一定落到您頭上。”

厲公卻說道:“一個早上就殺死了三位卿士,我不忍心再多殺人了。”

胥童回答:“別人卻忍心殺死您啊。”厲公還是不聽,並向欒書和中行偃道歉,說明自己只是懲治郤氏的罪過。二人磕頭謝恩,暗地裡卻決定對厲公下手。不久之後,厲公到匠驪氏家去遊玩,欒書和中行偃派人逮捕了厲公並囚禁起來,殺死了胥童,隨後派人從周京迎來了公子周,立他為君,這就是晉悼公。悼公繼位後就殺死了厲公,只用了一輛車陪葬。

悼公是晉襄公的曾孫,是晉厲公的堂侄,繼位時才十四歲,卻很有政治智慧。

晉厲公時雖然麻隧之戰和鄢陵之戰,晉國都獲勝了,但是由於厲公的胡作非為,晉國國力日漸衰頹,反而失去了在諸侯中的聲威。

晉悼公即位後就開始改革晉厲公時期的不當之處,驅逐流放奸佞之臣七人,處死殺害晉厲公的荀滑。成功控制住朝局。同時頒佈了許多惠民政策,贏得了晉國多數人的支援。

文公時,設定三軍,每一軍正副長官各一人,合稱六卿,這個六卿的含義和後來晉國末期的六卿有所不同。文公末期又設定新軍,擴充為四軍八卿,再後來幾經變革為六軍十二卿,到了悼公時恢復為四軍八卿。同時卿平時不率領軍隊,由軍尉負責,如此就可以降低卿對軍隊的控制力。

文公時鑑於公族權力過大,於是設定卿架空公族,久而久之導致卿做大,所以悼公就扶植公族擔任卿士,平衡姬姓和外姓的權力。在悼公設定的八卿裡面,公族和外姓各佔四個,權力變得均衡。在悼公的治理之下,國勢日漸恢復。

對外,晉悼公禮遇諸侯,凡是諸侯來朝見的,都以聘禮回贈。對各小國一視同仁,使得各小國對晉悼公非常崇敬。

在對大國方面,採取抑制秦國,拉攏齊國吳國,與戎狄講和,孤立楚國的政策。

早在晉厲公被害之時,楚國就趁著晉國內部動盪,聯合鄭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援,晉國便在次年彙集諸侯救宋,兩軍相遇,楚軍不戰而退。因為晉悼公剛即位又年紀輕輕,所以齊國採取觀望態度,沒有按照約定出兵,在楚國退兵之後,齊國害怕諸侯討伐,主動派太子來請罪。

過了一年,鄭成公去世,晉國便攻取了鄭國的虎牢,因為虎牢是鄭國的要塞,鄭國大多數人就有了叛楚歸晉的想法,剛好此時楚國內部子重和公子申爭權,也無力顧及鄭國,於是鄭國順利歸附了晉國。為此晉國會同鄭國齊國魯國等國在雞澤舉行會盟。

之後陳國也歸附晉國。楚國因此而攻打陳國,晉國在猶豫要不要救宋。此時戎派人來求和,在魏絳的建議下,晉國便與戎結盟講和,使得晉國又少了一個後顧之憂。吳國也派使者來說明,自己因為楚國的緣故未能參加雞澤之會,對此表示歉意。於是晉悼公在戚這個地方彙集諸侯,與吳國結盟。在此之後,晉國率諸侯聯軍救援陳國,楚軍便退兵而去。

兩年後,楚國再次攻陳,晉國又率諸侯救援,楚國再次退兵。而鄭國出於挑唆晉楚的目的,攻打楚國的小弟蔡國,並在邢丘會盟時獻俘於晉。鄭國這麼做,就是希望幾次都沒打起來的晉楚打一仗,然後選贏的一方做靠山。

果然楚國因此攻打鄭國,鄭國便對楚國說,自己作為小國,迫於大國壓力,只能做牆頭草,隨後與楚國講和,另一方面又派人告訴晉國自己不得不與楚國講和。

此時晉楚雙方都採取疲敵戰術,楚國採取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策略。而晉國將四軍分成三部分,在匯合諸侯的軍隊,採取車輪戰的思路。於是雙方的爭奪就變成了拉鋸戰。

在一年多以後,鄭國主政的子駟被殺,晉國修築梧、制二城控制鄭國,鄭國再次與晉講和。

楚國再次北上,晉國繼續採用三分四軍的策略,目的只是疲敝楚軍,不願直接與楚國交戰,鄭簡公看出了這一點,於是暗中與楚國通好,晉國便退兵去對付鄭國,楚國見晉國退兵也退兵而去。

晉國對付了鄭國之後又入侵許國,企圖引誘楚國出兵,楚國害怕不能獲勝,於是轉而與秦國結盟。而鄭國迫於晉國的壓力再次與晉講和,並與楚斷交,楚國見到晉國與諸侯聯軍強大,只能退軍而去,晉悼公組織了規模龐大的蕭魚會盟,因為晉國攻打鄭國時並未劫掠鄭國百姓,鄭國心服口服,從此之後二十餘年不再背叛晉國。

楚國轉而與秦國聯盟,但是他們隨後攻打鄭國和宋國的行動都無功而返,晉國的霸業再次達到巔峰。

到了公元前559,晉國派六卿率領諸侯們討伐秦國,渡過涇河,把秦軍打得大敗,直到棫林才離去。

晉悼公沖年繼位,在內政外交上都很有作為,最終使得晉國霸業復興,達到一個高峰,可謂中興之主。在鮚崎亭集外編一書中,晉悼公也被列入春秋五霸,他也是各版春秋五霸中中原各國最後的一個霸主。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晉悼公的諡號 悼好像不是什麼好字,諡法書上說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勞祀曰悼,恐懼從處曰悼。晉悼公沒有肆行勞祀,也不是生活在恐懼中。他獲得“悼”這個諡號就是因為英年早逝。

在公元前558年,虛歲29的晉悼公便與世長辭。

很可惜的是,他的繼任者晉平公並沒有延續他的霸業。晉國就像一枚火箭,再經過加速之後達到巔峰,但是沒有新的能量注入,便連維持這個速度也做不到。當然他的對手楚國也沒好到哪去。百年爭霸,中原各國和楚國都消耗過大,爭霸的主戰場轉而移向東南。吳國和越國將成為接下來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