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三晉的選擇: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割裂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西周封建制度的崩潰?

三晉的選擇: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割裂

談到東亞歷史上的諸多變動,春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因為其變遷方向,也決定了日後很多的歷史走向。其中,又以佔據霸主時間最長的晉國最具有代表性。雖然三晉不是封建輻射的全部,但卻是個縮小版的西周。因此,發生在其內部的聚變,就是整個禮樂世界的縮影。

作為周王宗親的晉國,首先要涉及當時周人的傳統。

據考古推測和古籍記載,周人先輩曾經歷大規模的遷徙和農牧混合。所以,周人的視野和文化格局自然和大部分征服地區有不小的區別。不但要求實現,還透過制禮作樂確立普世信仰體系。在地緣上更是做到史無前例的拓展。

典型案例就是小一號的晉國。

本部位於河東,控扼周人的洛邑與宗周,意義極其重大。自然是藩屏兩週和拱衛周天子的不二選擇。

三晉的選擇: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割裂

晉國本身就是迷你版西周

實現血緣和地緣的現實要求後,晉君自然會把周王的政治格局和秩序搬運到國內。

周王之於諸侯,諸侯之於卿大夫,卿大夫之於士,正是周制的放縮版本。藉助傳統的氏族部落盟主,建立領袖式崇拜,以便鞏固以宗法制度為基礎的周制。家國同構下,宗親晉君當然也可以貼上複製。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階級關係出現鬆動,周王室卻並未能及時調整。

相反,冒失地發動戰爭、轉嫁矛盾的失敗,進一步讓已經鬆動的舊體制崩潰。人盡皆知的“烽火戲諸侯”,也是舊貴族勢力在新形式騷動下的“自殺”性預演。

出於對傳統周制的借鑑和發展,晉國必然有相當大的先天血緣優勢和地緣條件。

但國君在內部勢力更替、外敵紛雜強大的雙重壓力下,所面對的局面更為嚴峻。對國君和麾下的統治集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晉的選擇: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割裂

三家分晉的結局 就是周制崩潰的縮影

周王在面對危局時,相繼發動西征和南征,並企圖透過干預諸侯國立儲來重申威權。

結局就是喪師無數,諸侯離心、夷狄交攻。宗室內鬥。這一幕像極了春秋中晚期依然沿襲周制不變的諸國。

至於晉國,有殷鑑在前,還有相對舒緩的社會氛圍。

農工商等產業迅速發展,稅賦官僚體系也一直在配套構建。這些對周制的修正為晉國的調轉船頭贏得了時機。但和周人的危機相似,處在邊緣地帶的晉國更需要迅速改變。加上地緣方面的橫跨不同產區,讓晉國內部又不可避免的出現裂痕。早在三家分晉發生之前,南方的郡縣化雛形與北部的封建聯盟對立,就已經預示了不再和諧的未來。

三晉的選擇: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割裂

胡服騎射在不同歷史階段 總是獲得截然相反的評價

因此,今人在思索西周制度的崩潰與秦漢制度的興起之時,不妨以晉國最為最好的“活體標本”。

其南部大夫們的郡縣帝國化傾向,和北部大夫的再封建選擇,都是對同一目標的不同路線選擇。

真正的決定因素,絕非政治家的個人好惡與才華風格,更多是地區經濟結構與地緣環境的雙重塑造。哪怕是在秦漢帝國興起後的漫長歲月,這樣的對立也從未在歷史上消失。僅僅是改頭換面,以其他解釋方法出現在字裡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