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頂撞曹操劉備,還公然庇護叛徒的臧霸,是怎麼被收服的?

在諸多曹營外姓武將當中,臧霸是最為特殊的一位。他沒有像于禁這般“賣友求榮”,也不會像張遼、張郃那樣謹小慎微,甚至故意與其他武將交惡,只為打消曹操戒心。

自建安三年(198年)投靠曹操後,臧霸便被其委任為琅琊相,都督青、徐二州,為青徐最高軍事長官。在此後六七年間,臧霸也始終處於“半獨立”狀態,表現地十分硬氣。他不僅頂撞過劉備、曹操,還公然為一些叛將提供“保護傘”。

既然如此,曹操又是如何收服臧霸的呢?

頂撞曹操劉備,還公然庇護叛徒的臧霸,是怎麼被收服的?

臧霸的硬氣

按《三國志·諸葛亮傳》引《漢晉春秋》,諸葛亮曾在《後出師表》中“吐槽”曹操,稱其“五攻昌霸而下”。又按胡三省《資治通鑑音注》:昌霸,即泰山諸將之一昌豨。那麼,這個曹操打了五次都沒能拿下的昌豨,究竟有什麼本事呢?

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昌豨叛為備,(曹操)又攻破之。”自官渡之戰前後,昌豨屢次“搞事”,一會投靠劉備,響應他在徐州的叛亂;一會又趁著袁紹剛敗,在東海郡興風作浪。

從結果來看,昌豨這幾次叛變均以失敗而告終。且曹操每次出兵,都能將其擊潰,就連張遼、于禁獨自前往,也能輕易收拾掉昌豨。

但奇怪的是,昌豨幾次叛變曹操,都沒有被處決,反而依舊待在自己的地盤,都督如故。曹操不是諸葛亮,沒有必要對昌豨“五擒五縱”而使其歸心。他之所以沒有處理昌豨,便是因為其背後的泰山諸將暫時動不得。

這顯然與臧霸的強硬態度有關。據《三國志·臧霸傳》記載:“太祖之在兗州,以徐翕、毛暉為將。兗州亂,翕、暉皆叛。後兗州定,翕、暉亡命投霸。太祖語劉備,令語霸送二人首。”

曹操在兗州時,曾以徐翕、毛暉二人為將。在陳宮、張邈叛曹迎奉呂布入主兗州期間,徐、毛二人也參與了叛亂。為此,曹操又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將兗州平定。事後,陳宮、呂布、高順被斬殺,梟首示眾,陳留大族張氏更是被滅了全族。

在此情形之下,曹操當然不會放過徐翕、毛暉二將。彼時,兩人已來到臧霸麾下。曹操對臧霸非常忌憚,不好伸手問他要人,便讓劉備轉述自己的意思。因為劉備曾擔任徐州牧,為臧霸名義上的主公。然而,劉備的臉面若真的在臧霸這裡管用,後者便不會坐視他任由呂布驅逐了。

果不其然,面對劉備、曹操的請求,臧霸卻表現地很有原則:“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違命。然王霸之君可以義告,願將軍為之辭。”

翻譯過來就是:兄弟們跟我臧老大出來混,講的就是一個“義”字,現在要把徐翕、毛暉交出去,不只是我不答應,其他兄弟也必然不會答應,曹老闆您看著辦?

曹操的確妥協了。在得知了臧霸的意見後,曹操長嘆一聲,“乃皆以翕、暉為郡守”。

據此可知,曹操之所以“五攻昌豨而不下”,也是因為忌憚昌豨背後的泰山諸將。

他們掌控著強大兵團,不僅在青徐地域上頗有話語權,還總是“抱團取暖”。曹操雖然在官渡之戰中擊敗了袁紹,但此時的他仍要花費大量精力清掃袁氏餘黨。

所以,對於泰山諸將,曹操暫時只能以拉攏、安撫為主。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曹操就能完全對他們放下警惕心。

頂撞曹操劉備,還公然庇護叛徒的臧霸,是怎麼被收服的?

曹操的防範

眾所周知,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遙控各路軍閥,以實現“借力打力”。這一招,用來對付臧霸等泰山諸將,也屢試不爽。

上一篇已提到:泰山諸將的活動範圍,在北海、琅琊、泰山、東海一帶,不再贅述。作為青、徐、兗三州交界之地,泰山諸將的北面,恰好正是袁紹長子袁譚。

早在陶謙麾下時,臧霸便與袁譚等人相爭,雙方互為仇敵。那麼,曹操不僅能利用臧霸抵禦袁譚的進攻,也能借青州袁譚之手牽制住臧霸等泰山諸將。

除此之外,曹操在打下徐州後,諸如糜竺、陳登等豪族,也被其用來制衡臧霸。據《三國志·糜竺傳》記載:“後曹公表竺領嬴郡太守,竺弟芳為彭城相。”臧霸是陶謙故將,與徐州士族不合;故陳登、糜竺等人推舉劉備上位後,臧霸也未曾理睬。是以,在呂布敗亡、且劉備歸順曹操後,徐州士族必然不會放任臧霸做大。

彼時,曹操從泰山分出嬴郡,令糜竺鎮守,而下邳仍為陳登老巢,彭城相則是糜芳,皆在泰山諸將之南;至於泰山以西,同樣被換上了曹操心腹——魯國國相畢諶。

在他們的聯手施為下,臧霸等泰山諸將便無法及時與外界的袁術進行往來。與此同時,曹操還不忘切斷泰山諸將的後路。見《三國志·涼茂傳》:“時泰山多盜賊,以茂為泰山太守,旬月之間,襁負而至者千餘家。”涼茂出任泰山太守後,重點打擊“山民”,暫時阻隔了臧霸等人對兗州的影響。

這樣一來,曹操沒費多少工夫,便成功“借力打力”,完成了對泰山諸將的封鎖。

頂撞曹操劉備,還公然庇護叛徒的臧霸,是怎麼被收服的?

臧霸的服軟

到了這一步,臧霸等泰山諸將雖仍在青徐地域上擁有一定自主權,卻無法向從前那樣,對時局造成深遠影響。尤其是呂虔的上位,更是讓泰山諸將“徹夜難眠”。

呂虔曾平定炅母與昌霸發動的叛亂,對如何處理泰山賊頗有心得,故曹操令其代替涼茂,接任泰山太守。

據《三國志·呂虔傳》記載:“(呂)虔將家兵到郡,開恩信,祖等黨屬皆降服,諸山中亡匿者盡出安土業。簡其強者補戰士,泰山由是遂有精兵,冠名州郡。”

呂虔在任期間,收受“泰山精兵”為己用,將其納入曹營麾下。由此,便徹底切斷了泰山諸將的主要兵源。而隨著曹操對北方地區控制的加深,臧霸也逐漸認清了現實。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於南皮之戰中大破袁譚,將其斬殺,袁尚與袁熙慌不擇路,逃往烏桓。此戰過後,曹操正式控制河北,成為了黃河流域的霸主。這便意味著:曹操有足夠精力,來收拾其他不穩定因素。

正如官渡之戰後,身處冀州腹地的黑山軍張燕,便識相投降了曹操。臧霸見狀,亦深知泰山諸將已淪為籠中困獸。於是,他在向曹操道賀之時,主動服軟,“求遣子弟及諸將父兄家屬詣鄴”。

在當時,臣子主動求遣質子,是確保忠誠的必要手段之一。如黃忠跟隨劉備時,便曾“委質入蜀”。西涼軍閥馬騰上了年紀後,也曾主動前往鄴城為質。但他卻沒想到,自家兒子會“坑害”自己。

言歸正傳。臧霸等人既然遣送家屬入鄴為質,便意味著他們要接受曹操的任命與安排。也正是在他們投誠後不久,昌豨被其故友于禁垂淚斬殺。

儘管曹操知道這件事後,還假惺惺說了句:“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但明眼人都知道,身為曹操心腹的于禁,必然是故意處決昌豨,用以震懾臧霸等泰山諸將。

再然後,一直在青徐地域上稱雄的臧霸,終於走出了“舒適區”,前往其他地區征討賊寇,為曹操賣命……

頂撞曹操劉備,還公然庇護叛徒的臧霸,是怎麼被收服的?

參考資料: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司馬光撰,胡三省注《資治通鑑音注》

圖片來源於網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