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諸葛亮到底多“忠”?劉備死後,他為何帶甲士百人上殿,拒絕還政

自從黃巾之亂開啟後,琅琊因為遭到黃巾賊肆虐,幼年時期的諸葛亮就跟隨家人搬遷到南陽居住。因為出身於書香世家,他長大以後拜在水鏡先生司馬徽門下學習,諸葛亮的學習成績我們不得而知,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司馬徽親自給他取了“臥龍”這個稱呼,並且對外宣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身在荊州的時候多次聽到這句話,後來在徐庶的推薦下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於是諸葛亮以一篇《隆中對》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並制定戰略規劃後正式出山。

諸葛亮的才華的確不是吹出來的,他輔佐劉備不久後直接促成劉孫聯盟,然後用一場赤壁之戰為劉備奪得荊州,消化完荊州戰果的劉備開始按照計劃圖謀益州和漢中。當曹丕代漢自立後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天下正式進入三國時期。

而當關羽兵敗身死後劉備力排眾議出兵東吳,這次行動的結果是蜀漢遭遇慘敗,這場戰爭也給劉備很大的打擊,沒過多久就在永安宮病重。劉備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於是臨終前把諸葛亮叫到身邊託孤:“你的才能遠勝曹丕十倍一定可以安邦定國,假如我的兒子可以成才,那你就輔佐他,假如他不成才,那你就取而代之。”諸葛亮當即表態一定會竭盡全力輔佐少主。事後劉備還下詔給劉禪,希望他對諸葛亮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

諸葛亮到底多“忠”?劉備死後,他為何帶甲士百人上殿,拒絕還政

劉禪上位之後當即把諸葛亮冊封為武鄉侯,允許他開府治事,不久之後又封他為益州牧,對諸葛亮全權信任,不僅軍事、國事、政事都讓諸葛亮處理,而且還把人事任命的權力交給諸葛亮。《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對這件事是這麼記載,“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而此時諸葛亮已經成為蜀漢實際一把手。

在《三國志》諸葛亮在南征之前,劉禪賜給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這些主要是為了彰顯諸葛亮的身份,而虎賁則是為了保護諸葛亮的安全。至於諸葛亮帶甲士百人上殿則是空穴來風,首先劉禪還是皇帝,古代不論文臣武將進宮面聖時都要解下武器,諸葛亮權力再大也不敢越權。再者,蜀漢只是一個偏安一隅的政權,宮殿就這麼大,假如這些人都上殿,那讓文武百官站哪裡?而且不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從未記載這件事。

諸葛亮到底多“忠”?劉備死後,他為何帶甲士百人上殿,拒絕還政

至於諸葛亮為什麼不還政給劉禪,這主要有以下三個觀點。

一、是因為劉禪的年紀問題。古代人要到20歲的時候才被認為成年,成年之後才可以親政,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在他22歲的年紀親政,漢武帝也在他23歲的年紀親政。劉禪繼位的時候年僅十七歲,等他成年之後諸葛亮已經平定南中之亂並且已經開啟北伐戰爭,這時候諸葛亮身在前線,而劉禪自己身在成都,假如還政給他的話指不定會出什麼亂子。為了戰事著想,諸葛亮只能繼續負責蜀漢的軍政大權。

二、這是諸葛亮的理想。諸葛亮在蟄伏在隆中的時候就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而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兩人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大牛。管仲所處的時期齊國還只是東邊一個邊緣小國,而齊桓公非常有理想,他採納管仲的意見大刀闊斧的改革朝政,齊國在管仲的治理下國力蒸蒸日上,最終把齊桓公輔佐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而樂毅原本是魏國人,因為魏王不識貨導致樂毅被燕國挖走,而樂毅到了燕國之後同樣也對燕國的軍隊改革,以自己一人之助推燕國的軍事能力前進幾十年。

諸葛亮到底多“忠”?劉備死後,他為何帶甲士百人上殿,拒絕還政

齊國成為東方霸主之後直接威脅到了魏國、燕國等等總共五個國家的利益,為此樂毅組成五國聯盟並帶著聯軍攻打齊國,戰爭的結果是連續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市,一度把齊國打回原形。歷史上管仲、樂毅的主公也是全權信任他們兩人並授予他們極大的權力,因為沒有別人的制約他們兩人才能獲得這麼耀眼的成績。為了蜀漢的延續和輝煌,諸葛亮也不會把權力交給其他人。

三、就是劉禪本身的問題。劉禪在我們後世人的眼中是一個昏君,任憑諸葛亮怎麼扶都扶不起,這個形象雖然有失公允,但劉禪的能力的確一直備受質疑。他在位的時候什麼事都聽諸葛亮的,但也直接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諸葛亮在任時可以幫他解決國內上下問題,但諸葛亮離世之後他的弱點直接暴露在世人眼前,不論是軍務還是政務都依賴蔣琬和費禕。

諸葛亮到底多“忠”?劉備死後,他為何帶甲士百人上殿,拒絕還政

後來當這兩人相繼離世,劉禪居然開始寵信宦官,不論是人事任命還是國家大事都要諮詢宦官的意見。諸葛瞻父子想如何挽救都挽救不了,最後當曹魏大將鄧艾即將兵臨城下之際,儘管蜀漢還有反抗的力量,不論是身在劍閣的姜維大軍還是身在南中的霍戈想帶大軍回防,但劉禪直接給鄧艾遞交投降書,蜀漢正式滅亡。試問這麼一個碌碌無為的君主,諸葛亮怎敢把政權還給他?